「羅11: 1-10」「我且說,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在羅馬書第十一章的這段經文中,因保羅在上文論到以色列人的悖逆與頑梗,似乎是說,猶太人已被神放棄,因此保羅在這裡一開頭就提問:「我且說,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答案是斬釘截鐵的:「斷乎沒有!」因為保羅自己就是血統純正的以色列人,他也是神所揀選拯救的人。所以他說:「神並沒有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這就是說,神的子民是神所預知的,也是在神拯救的計劃中。保羅接著引用以利亞在最絕望的時候,神仍然保存七千忠於祂的子民。而「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這裡指出,神的揀選完全是由於祂的恩典。這樣「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因此一個人不會既靠著恩典,又靠著行為得救。保羅又說:「這是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這裡提到了三種人:以色列人、蒙揀選的人、頑梗不化的人。之後保羅就引用舊約經文,證明以色列人的頑梗不化,心中時常昏迷、眼睛看不出神的作為、耳朵聽不見神的聲音。他們希望以「行律法來得著義」,結果律法反而讓他們的腰彎下來。那麼今天我們對自己得救的原因是否清楚呢?是否知道沒有一人能憑行為上完全,配得神的拯救?但願我們都知道自己是蒙恩的罪人,我們能得救全是神的恩典!阿們!
<神棄絕了祂的百姓嗎?斷乎沒有!>
讀經「羅11: 1-5」「我且說,神棄絕了祂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從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因保羅在前面兩章談論的重點是,以色列人雖是神的選民,但他們不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因而被神棄絕。這樣就有人認為神已棄絕以色列人,因此保羅說:「神棄絕了祂的百姓嗎?斷乎沒有!」這裡「祂的百姓」,是指以色列整體,因為他們是神的選民,神絕對不會棄絕他們。保羅首先舉了自己的例子,他提及自己是以色列人以及他的支派,然而他不但蒙恩得救,而且還被神賦予榮耀的職分作外邦人的使徒。其次保羅又說:「神並沒有棄絕祂豫先所知道的百姓。」可見神早就知道他們,因為祂曾和亞伯拉罕立約要施恩給他們,這就說明神沒有完全棄絕以色列人。接著保羅就引用以利亞的時代,說明即使在以利亞當年最黑暗,罪敗壞的時代,以色列從君王到百姓都在拜偶像,拜巴力!但神仍掌權,保留了一群對祂忠心的子民,神對以利亞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保羅就說:「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這就是告訴我們,以色列人只有一部份被神棄絕,卻仍有相信耶穌基督的餘數。今天我們也是出於神恩典的揀選,我們是屬少數,但卻是蒙神揀選的余民。為此,願我們都要珍惜自己蒙恩的地位,不可隨從敗壞的潮流,也不要對當今惡劣的情勢絕望,而是要堅定的信靠神!阿們!
<人得救是出於神的恩典>
讀經「羅11: 6-10」「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從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當保羅說了神對余民的揀選是出於恩典的揀選后,他就說:「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這就是說,人得救是出於神的恩典,人如果看重自己的行為,那恩典就不是恩典了。接著保羅說:「這是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這裡的「以色列人所求的,」就是指追求律法的義的以色列人,他們想憑著行為追求在神面前稱義的地位,結果就是:「沒有得著。」唯獨蒙揀選的人得著了救恩。其餘的,就是不接受耶穌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人,他們就落在神的審判中。這正是舊約聖經所預言的事:「如經上所記:'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大衛也說:「願他們的筵席變為網羅,變為機檻,變為絆腳石,作他們的報應…。'」可見今日不信的以色列民,是繼續他們祖先頑梗的本性。同樣今天我們若對自己有把握,想靠自己的行為有所追求,而不是靠恩典,我們就成為頑梗不化的人。我們一旦落到這個地步,神就給我們昏睡的靈,叫我們不能再有新的開啟,不能有新的看見。為此,願我們都要靠著神的恩典而活,要站穩在神的恩典中,並且要知道神的揀選是根據恩典而不是行為,我們得救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