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7: 7-13」」這樣,我們可說什麼呢?律法是罪嗎?斷乎不是!只是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為罪……。」在羅馬書第七章的這段經文中,保羅談到律法與罪的關係。因保羅之前講了,信徒是借著基督的身體「在律法上死了」的人,已「脫離了律法」。這樣的講論可能又會讓人產生錯誤的推論:律法是罪。因此他在此問:「律法是罪嗎?」答案是:「斷乎不是!」接著保羅說到律法的功用:「只是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為罪」。為了說得更具體,保羅引一條誡命為例:「非律法說,『不可起貪心』,我就不知何為貪心」。意思是,如果沒有律法,他即使是貪了別人的錢財,也不知是罪。「然而罪趁著機會,就借著誡命叫諸般的貪心在我裡頭發動,因為沒有律法,罪是死的…。」這就是說,律法一來使罪顯出它的真實性和活躍性,律法使人看見原來人有許多罪,同時因人的罪而宣判人的死。而且罪常在律法的規條里,找機會引誘人去做違反律法的事,結果人常犯罪招至死亡。保羅就說:「這樣看來,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既然如此,那良善的是叫我死嗎?斷乎不是!…。」這讓我們看到,律法是良善的,罪卻借這良善的使人死,「就顯出真是罪,叫罪因著誡命更顯出是惡極了。」因律法是良善的,殺人的不是律法,乃是罪。而神頒賜律法,就是要叫人看清自己的罪,又明白罪是何等的可怕,從而想要從罪中得救!但願我們今天對律法都要有正確的認識!阿們!
<律法是罪嗎?斷乎不是!>
讀經「羅7: 7-11」「這樣,我們可說什麼呢?律法是罪嗎?斷乎不是!只是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為罪……。」從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保羅為澄清律法絕對不是罪說:「律法是罪嗎?斷乎不是!」而律法的主要功用是叫人知罪,而且還叫人知道自己所犯的是什麼樣的罪,就如保羅說的:貪心。若沒有律法,他「就不知何為貪心。」但律法說:「不可起貪心」,他才知貪心是罪。「然而罪趁著機會,就借著誡命,叫諸般的貪心在我裡頭發動;因為沒有律法罪是死的。我以前沒有律法是活著的,但是誡命來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這裡保羅提到「罪」會利用機會,在他裡面發動貪心,使罪又活了,他就死了。這罪顯然不是指他的所作所行,而是指人裡面的罪性。「那本來叫人活的誡命,反倒叫我死。」律法本來是叫遵行的人得以在神面前存活,卻反而叫人死,為什麼呢?「因為罪趁著機會,就借著誡命引誘我,並且殺了我。」可見是罪利用律法引誘我們走一條不靠恩典,而是靠自己努力得神喜悅的路。這就是罪借著誡命「叫我死」、「殺了我」的方法。律法不是罪,律法也沒有叫我們死。是罪利用誡命叫我們犯罪,叫我們死。因此我們要脫離律法,這樣就脫離了罪和死亡的權勢。我們脫離了罪和死亡的權勢,就能靠神的恩典過成聖的生活。為此,願我們都要明白,神頒賜律法,是要我們借著律法知道自己的罪和敗壞,從而投靠並取用神的恩典!阿們!
<律法是聖潔的>
讀經「羅7: 12-13」「這樣看來,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既然如此,那良善的是叫我死嗎?斷乎不是!……。」從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保羅說了律法雖為罪所利用,以達到邪惡的目的,但錯的不在律法本身。因律法是出諸神,所以「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因此保羅又問:「既然如此,那良善的是叫我死嗎?」這「良善」就是指律法,答案是:「斷乎不是!」罪才是叫人死的罪魁禍首。律法是良善的,罪竟然借這良善的使人死,罪的可怕就是在此。律法是神制定的,因此是聖潔、公義、良善的。當罪與善成為對比時,才會更清楚顯出其卑劣,因此律法的目的在於借著神良善的誡命,清楚顯出罪是惡極了。罪借著良善的叫我們死,借著律法欺騙和殺害我們,就顯出罪的本質是何等惡極。律法是聖潔和美善的,但縱然我們有聖潔的律法,罪仍能殺死我們。若我們不靠神的恩典,單靠自己,只有死路一條!若沒有律法,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是義的,然而有了律法,就會發現自己是多麼敗壞的罪人。而當我們看清自己的罪,又明白罪是何等可怕時,我們就感到自己需要救恩,我們就想要從罪中得救。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謹記,律法是聖潔的,每一條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因是神頒布的。但領受律法的人本身是罪人,所以需要律法,好叫我們對罪有認識,並且需要救主把我們從罪的懲罰和權勢中拯救出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