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72: 1-20」「(所羅門的詩。) 神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詩篇七十二篇根據小標題提示是:「所羅門的詩」,而在詩篇的結尾是說:「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完畢」,但從內容看,是大衛為他的兒子所羅門寫的一篇偉大的祈禱詩,所羅門將要登基坐王,而大衛自己是君王,他知道作為一個君王應有的責任,所以大衛在詩篇的開始就祈禱說:「神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在此大衛向神祈求,為王賜下公義、智慧、恩典,來統治神的子民。而公義是君王必須具有的特質,他要公義地審判國民,才能保障窮人,使國家安定。所羅門如果遵行他父親在聖靈感動下所說的勉言,他的統治就會成為「公義的統治」。然而大衛在詩中所寫的,其中遠超過所羅門王時代的成就,因此這是指向那位神所膏立的彌賽亞,所以這也是一篇彌賽亞詩篇。雖然本詩篇在聖經新約裡面,沒有被引用,但詩篇里講到理想的君王,就是耶穌基督,祂將要來作王施行公義、祂要帶來國泰民安、祂要帶來永遠的國度。最後大衛說:「獨行奇事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詩篇第二卷在此結束。大衛也以神的作為,將榮耀歸給祂作為結束。但願我們今天都能從這篇詩中看見,耶穌基督的國度將要降臨,那時神的榮耀就要充滿全地,我們也要一起說:「阿們,阿們!」
<神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
讀經「詩72: 1-11」「(所羅門的詩。)神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從這段詩篇中我們看到,大衛為他兒子所羅門祈求說:「神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在此大衛為所羅門向神祈求「判斷的權柄」,所羅門也照樣為自己祈求說:「求你賜我智慧聰明,我好在這民前出入。不然誰能判斷這麼多的民呢?」接著大衛繼續為王禱告,盼望:「他按公義審判你的民,按公平審判你的困苦人。大山小山都要因公義使民得享平安。他必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拯救窮乏之輩,壓碎那欺壓人的…。」然而在以色列中,不管是大衛還是所羅門,還是後來的希西家王等,有哪一個君王是他所盼望的?沒有。所以當大衛這樣祈禱時,是被聖靈感動,看到那將要來的彌賽亞。當耶穌基督再來時,祂要得國而來,這位和平君王,要按公義統管萬民、刑罰萬國。那時「祂必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拯救窮乏之輩,壓碎那欺壓人的。」還有耶穌「祂必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潤田地」。而且「祂要執掌權柄」,他的權柄要「連到地極」。由此可見,唯有在彌賽亞的國度里,地無分疆界,在民中一律受到平等和公義的看待。因此唯有彌賽亞的統治是公義的,是永恆的,唯有彌賽亞的國度是「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事奉他。」為此,願每一個屬主的人,都要說:「主耶穌啊,我願你來!」阿們,阿們!
<神所膏立的彌賽亞>
讀經「詩72: 12-19」「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從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當大衛說了神所膏立的彌賽亞:「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事奉他。」這裡就說:「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祂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祂也要搭救。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可見這位彌賽亞不但是偉大的君王,祂更是那位憐恤窮乏人、搭救困苦人和拯救窮苦人的性命的王。大衛又說:「他要救贖他們脫離欺壓和強暴。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又可見,每一個信徒為主所流的血,是極其寶貴的。當教會受逼迫時,許多信徒為主殉道,但「他們要存活」,這就是神看他們為寶貴的證據。而且他們為主流血必得更美的復活。希伯來書12: 35說: 「有人忍受酷刑,不肯苟且得釋放,要得著更美的復活。」接著大衛說到:「示巴的金子要奉給他;人要常常為他禱告,終日稱頌他。」這似乎是指著所羅門王所說的。然而這更是指向這位偉大的彌賽亞,不只是示巴的金子要奉給祂,這世上一切的財物都要歸給祂,我們也要向祂禱告、終日稱頌祂的名。因此大衛最後將稱頌歸給獨行奇事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並堅定的說:「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今天所有被神救贖的人,都因祂蒙福。為此,願我們都要來稱頌神,並「叫祂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讚。」阿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