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8: 1-27」「耶穌說了這話,就同門徒出去,過了汲淪溪,在那裡有一個園子,他和門徒進去了……。」在這段經文中記載了,當主耶穌禱告完了,就同門徒來的客西馬尼園,那時猶大領了一隊兵和祭司長並法利賽人的差役,來到園裡。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事,就出來對他們說:「你們找誰?」顯示主上十字架是心甘情願的。他們回答說:「找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他們聽了就退後倒在地上,這是因耶穌的神性稍微向他們顯示出來的結果,可惜猶太人雖在倒在地上還是沒有悔改。耶穌為了不讓門徒受害,就對捉拿祂的人說:「你們若找我,就讓這些人去吧。」主耶穌在最危險的時候,仍然護衛門徒。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就拔出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耶穌就對彼得說:「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接著那隊兵就拿住耶穌把他捆綁了,並把祂帶到大祭司亞那面前。西門彼得跟著耶穌,還有一個門徒也跟著。他們就同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在院子里首次不認主。大祭司就以耶穌的門徒和祂的教訓盤問祂。耶穌回答說:「我從來是明明地對世人說話…。」之後亞那就把耶穌解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裡。彼得又第二不認主,當他第三次不認主時,雞就叫了,這是提醒彼得對主的虧欠。同樣今天主也會借著我們的遭遇和四圍的環境,提醒我們對祂的不忠和虧欠。但願我們在被提醒后,都能像彼得那樣真心的悔改!阿們!
<猶大帶人捉拿耶穌>
讀經「約18: 1-11」「耶穌說了這話,就同門徒出去,過了汲淪溪,在那裡有一個園子,他和門徒進去了……。」從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主耶穌與門徒過汲淪溪,來的客西馬尼園,這是主按著神的旨意回到耶路撒冷,準備被捉拿,受苦並被釘十字架。所以當猶大帶一隊兵和祭司長並法利賽人的差役,還有千夫長來捉拿耶穌時,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來對他們說:「你們找誰?」這些人聽了后全都倒在了地上。由此可見,猶大帶這麼多人來捉拿耶穌,如果不是主自己甘心順服、舍己,沒有人可以抓得了祂。主耶穌被捉拿,被釘十字架,從外面看,是人把祂釘死的。但主卻說:「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而這「杯」,就是指耶穌為贖世人的罪而將要忍受的苦楚、與神隔絕和死亡。今天我們若忠心跟隨主,十字架的苦難也是每位信徒所該喝的。然而我們從猶大身上看到,當耶穌說:「我就是」時,賣主的猶大同那些來捉拿耶穌的人站在那裡。猶大跟隨主三年半,受主教導,為主所愛,結果他卻「站在」仇敵那一邊。一個跟從主耶穌三年半的人,最後帶這麼多人來捉拿耶穌。一個已經是主的門徒,幾乎要進入天堂的人,最後卻經入了地獄!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以猶大為警戒,不要落在猶大的結局裡,並要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不只是嘴上說信主,自稱是基督徒,而是要真心的認罪悔改信耶穌,並接受祂,這樣我們就能跟著主進天國!阿們!
<彼得三次不認主>
讀經「約18: 12-27」「那隊兵和千夫長並猶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穌,把他捆綁了,先帶到亞那面前,因為亞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那看門的使女對彼得說:「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嗎?」他說:「我不是」……。」從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當大祭司在審問主耶穌時,彼得卻連續三次不認主。第一次是,看門的使女對彼得說:「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嗎?」他說:「我不是」。第二次又有一個人看見彼得,就對他說:「你不也是他的門徒嗎?」彼得不承認,說:「我不是。」接著又有大祭司的一個僕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親屬,說:「我不是看見你同他在園子里嗎?」彼得又不承認,立時雞就叫了。而主早就知道彼得三次不認祂,在約翰福音13: 38耶穌對彼得說:「你願意為我捨命嗎?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今天也許有人會說,發生在彼得身上的事,絕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但你要知道,這樣的話彼得之前也誇口說過,結果卻經歷三次不認主的慘痛失敗,徹底粉碎彼得的自信。但彼得最後在主面前,悔改了。然而今天如果我們是彼得,恐怕我們不只是三次不認主,而且會更多次否認主,就如當我們生意失敗、感情失落、學業不理想、或是生重病祈禱還是沒有起色時,我們是否還會對主忠心,信靠祂?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好好的反省,千萬不可誇口,並要求主保守我們,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對主忠心,信靠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