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40: 1-17」「(大衛的詩,交與伶長。)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詩篇四十篇是大衛的詩,也是一首感謝讚美和祈求拯救的詩。又因本詩篇中包含了基督的預言,希伯來書10: 5-7也有引用,所以也稱為彌賽亞的詩。而大衛的這首詩有個非常珍貴的信息,就是耐心地等神,他說:「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在此大衛回顧神以往許多次,將他從禍坑裡、淤泥中拯救出來。因此在他經歷了神奇妙的拯救后,他就用新歌來讚美神。而那些聽見他讚美神奇妙作為的人,就對神產生了懼怕,而來倚靠神!大衛又深知神不要人獻上虛浮的祭物,而是要人遵行祂的旨意,所以他說:「我的神啊,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接著大衛在祈求拯救中,向神認罪,因他知道神是聖潔的,所以容不得他那「比我的頭髮還多」的罪。而認罪后大衛相信必蒙赦免,他就進一步祈禱:「耶和華啊,求你開恩搭救我…。」大衛堅信神必會搭救他,只是神的時間還沒有到。因此他就急切地呼求:「神啊,求你不要耽延!」但當神行動時,大衛必蒙拯救!同樣今天在我們人生的旅程中,也有許多次的危險、疾病和意外,若不是神的救恩,我們早已失去生命氣息。因此神所賜給我們的恩典,是我們一生數算不盡的!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像大衛那樣,要唱新歌來讚美神,並要在眾人面前為主作見證,好叫人來認識神的救恩、慈愛,信實和公義,因而信靠這位又真又活的神!阿們!
<耐性等候耶和華>
讀經「詩40: 1-2」「(大衛的詩,交與伶長。)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他從禍坑裡、從淤泥中把我拉上來,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使我腳步穩當。」從這段詩篇中我們看到,大衛以往面對困境時沒有抱怨,沒有急躁,他所做的就是:「耐性等候耶和華」。而神喜悅跟隨祂的人 「耐性等候」祂,所以大衛的「呼求」蒙神「垂聽」,也得著神的拯救:「從禍坑裡、從淤泥中把我拉上來。」這裡的禍坑和淤泥,是指大衛的生命到了死亡的邊緣。在如此關鍵的時刻,神向他伸出拯救之手,使他及時脫離危險。神不但「從禍坑裡、從淤泥中」把大衛「拉上來」,而且還將他的「腳立在磐石上」,表明神把大衛從危險之地帶到了平安之處。此刻的大衛,他的雙腳再次站在神那充滿能力和慈愛的堅固磐石上。因大衛有「耐性等候耶和華」的信心,他才體驗到「祂垂聽我的呼求」的恩典。那麼今天在我們的經歷中,我們有沒有耐性等候神?在困境中我們是耐性等候神,還是抱怨神在躭延?但我們若堅定的信靠神,耐性等候祂,並知道神的時候永不會快也不會慢。這樣當我們在困境中,就不會愁煩怨嘆,更不會懼怕,因為我們確信,我們的苦楚、遭遇、患難,神都知道,到了時候神必眷顧。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像大衛那樣,在患難中要耐性等候神,並確信我們的神坐在寶座上,祂垂聽我們的禱告,也樂意應允我們的禱告,這樣我們必看見神的作為和拯救!阿們!
<祭物和禮物,你不喜悅>
讀經「詩40: 6-8」「祭物和禮物,你不喜悅,你已經開通我的耳朵。燔祭和贖罪祭非你所要。…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心裡。」從這段詩篇中我們看到,大衛曾陷在極大的苦難中,但因他信靠神,耐性等候耶和華,神就把他從禍坑中拉上來。之後他願獻上自己作回應:誠心遵行神的旨意。因為他清楚的知道,神所要的不是祭物和禮物、不是燔祭和贖罪祭,而是喜悅祂的兒女照著祂的旨意而行。因此他宣告神對祭物的看法:「祭物和禮物,你不喜悅,…燔祭和贖罪祭非你所要。」那神所要的究竟是什麼呢?大衛所得到的經驗就是,能夠坦誠地向神說:「我的神啊,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心裡。」撒母耳也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由此可見,神要的唯一祭禮,就是人聽從祂的話。人若不聽從神的話,獻上任何祭物和禮物,神都不喜悅,也無濟於事。因此禮物和祭物,不是得神悅納的條件,如果獻的人不對,祭物也不蒙悅納。這正是從創世記以來的原則:「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可見神在看中供物之前,先看中其人。同樣今天我們若不聽從神的話,不照神的旨意行,卻想事奉神,這是不行的,因神不喜悅這樣人的事奉。為此,願我們今天不但要知道,遵行神的旨意,遠比「獻祭」重要,還要像大衛那樣樂意照神的旨意行!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