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春夏秋冬》 寫在三國后的故事 (208) (長篇歷史演義武俠小說)

作者:九曰久  於 2016-6-30 01: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長篇歷史演義武俠小說|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武俠小說, 故事, 歷史, 關林

      無疾一聽笑了:聽夏老弟此說,我是茅舍頓開,醫病第一、賺錢其次,這可是大醫德。吳老爺子一生濟人無數,從未將掙大錢放在眼裡,我們作為徒弟,一定要替吳老爺子增光,弟子為師增光就是至孝,對極、對極,我就進去言拱手相送啦!

      苗青、三妹聽言知自己考慮欠妥,忙表態道:是徒弟心胸窄了點,對不起、對不起,這盡孝的事,我們當然舉雙手贊成。張大哥進去不一會,就陪著天時地利兩位老闆走了出來,那二人滿臉笑容喜出望外,見人就作揖致謝,嘴裡道:咱們同行不能當冤家,過去有得罪處,望大家一笑泯恩仇,今後三家攜手振興醫道,以治病救人為己任,這宗旨太對了,我二人服啦!咱們以後取長補短、互相幫扶、絕不食言,小兄弟們後會有期,同喜、同喜!翊決定老城掛匾延後幾日,待天時地利的牌匾也制好后,三家齊上,共沾皇上福氣。此舉在老城中傳開,又成為朝野一時佳話。吳老爺子從張大哥處得知因由后也笑了:徒兒、徒孫們,不枉為師教你們一場!

      西門外集市上第三家人和小食店早已開張了,由於祝一鳴被劉淵正式留用為府中負責安保與廚房的總頭頭,比夏翊的賊曹還高一級呢,大家決議由衛重陽當了隊長,一來此店由金師傅承包,二人現在是義父子,正好可互相商量,二來重陽在淵府中確實幹得不錯,為其他隊員佩服而當知無愧。聽扈三妹報告,西門小食店開門一個月就將買房花的錢賺了回來,再有一個月,那重新裝修所花費的銀錢又可回籠,翊、苗、竹海一聽都覺奇了,於是聯手同去察看究竟。

      這西門集市不長,形成也晚,可偏偏人頭鑽涌,集市中人一半是中土、一半是西北各地雜居民族,眾人踏上集市,便為這景相迷住了。三妹道:這兒集市不分初一、十五,天天如此,所以生意天天有,要想不賺錢都難。翊一聽:怪不得、怪不得,這選址是選得太好啦,這可是竹海有眼光啊!竹海道:依我看此地還有潛力,重陽這小食店應變成關林餐館的規模才行。苗聽言道:他們那個地方改造時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已經沒地方擴啦!」「還可以擴、還可以擴,在房上蓋個二樓作金師傅住處,一樓房騰空放上桌椅,不就成餐館了嗎?」「真的!這可是好思路。一行人遠遠就見人和小食店門前已是人來人往,重陽高嗓門喊的老遠都聽得到:燒餅五個、夾羊肉,羊雜湯兩碗!」「烤地瓜好沒有?一斤!」「這邊請、這邊請,讓一讓,新出籠包子來啦!重陽聲息,一個女人清晰的聲音又冒了出來:小兄弟,莫慌、莫慌,注意安全,古麗!再添碗豆漿,兩個包子給這位老人家。翊兒聽得笑了:這老闆娘叫古麗,古麗是誰呵?」「夏哥,古麗是誰,等會包讓你眼睛一亮!」「真的?

      果不然,這古麗竟是一個金髮碧眼瘦高個的外族姑娘。因為金師傅與夫人杏花都不懂外族語,而重陽等廚師又做又賣忙的很,她便成了店中名星,跑上跑下為金老闆夫婦當了翻譯,並招呼一些懂不多漢語的客人,端食送湯收錢。翊幾人見忙,捲起袖子洗了手,便投進去先幫忙,這一忙直忙到午飯時刻過才算有了間隙。金師傅招呼大家隨便取些剩餘食品,又炒了兩盆豆腐算加菜,一塊坐下邊吃邊聊。金師傅開口道:這小吃店太小了一定要擴大,你看,我們可是天天都如此忙,想換一個去休息都沒辦法!杏花滿臉堆笑:這活雖累,可干起暢快,是為自己干啰!我算找到好地方啦!她笑著還伸手去拍她老公一下,逗得金師傅馬上就望著她笑呵呵的,那是、那是,這真是託了小兄弟們的福!重陽道:竹海眼光獨到,我在想是否在集市南端,趁那空地無人,咱們也蓋個關林餐館樣的二層樓,這集市街道現在太短啦,今後必定會延長,到那時我們不就又是在集市中心了嗎?」「有道理,想關林開集前啥也沒有,不正是我們慫恿著三位師傅去率先搶佔住了好地盤,才有了今天模樣對不對?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23: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