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兒回府,隔鄰張大哥叫他去領月餉,翊與冬梅的月餉都是一兩銀,沒想這次卻得了五兩,「張大哥,怎麼這樣多?是不是發錯了啊?」翊問道。「嘿,你不是升職為小姐公子保鏢了嗎,這是賈母吩咐給你加餉啦。」「哦!還真是好事哇,那我的路師傅呢?」「他還是紋銀二兩,因職務沒變嘛。」「這不行,這不行,我的本領都是他教的,怎能徒弟超過師傅呢?將我同他換一下吧,行不行?」「哦!這我可作不了主,你想幫路師傅,我悄悄轉給他一兩到是可以,多了就會露出馬腳於事反不美了。」「行行行,這樣也好,我還有餘師傅、趙大媽要孝敬呢。」
豈止余師傅,河對岸山裡的師傅也要孝敬呵。這天翊按訂好的時間又進了山,當然順帶送去一些吃用物品。師傅讓他在院中空地,將所授『立春、雨水、驚蟄』三招演來,翊便紮緊衣褲站在場中凝神斂氣,雙手持劍突地一個大周天由下而上繞轉一圈,隨後左手握劍指天,右手凝指向地,是謂人立天地之間、而周天寒凝待轉春發之際,為第一招『立春』,『立春』招式簡單樸實。第二招『雨水』,取其春雨潤無聲、蕩滌大地殘存寒氣,而使萬物蓄勢待發之意境,翊兒依學跨步矮身,劍由天划向地、劍尖顫動形若水花,單擊正面之敵下盤。第一招守、第二招是攻。第三招『驚蟄』,乃取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鳥、獸、蟲、魚蓄勢而出這一往無前之勢。翊向左一跨、旋身將劍由下向上劃了一個大圈,那一圈劍由無數由小漸大之劍花組成,此招是攻敵左側全身之空擋。翊兒自得師傅所授后,對這三招可是下了功夫,一有空就去大宅院主屋中空地進行練習。殊不知師傅看了卻連連搖頭,說翊兒沒有真正體會到『立春、雨水、驚蟄』三節氣的要義精髓、學的太死板。還由於沒有臨敵的危機感,所以每招劍式都顯得飄浮沒勁沒劍氣。
翊兒一聽大震,怪不我一邊學一邊練總覺三招太簡單,不像是高深的劍術,原來我只是知道皮毛喔,於是趕緊向師傅磕頭,請求詳加指點。
「起來吧,也不怪你,是師傅有病,不能將那招式精氣神演練給你看,光靠嘴說那能將招式後面的精華說清楚呢,比如第一招『立春』,當你只有一個對手時,它可能就僅僅是四季劍的起手式,招式跟你演練的差不多,若你被一群對手圍著那又怎樣呢?那一圈劍揮來就不知要與敵刀、槍、劍、戟交手好多下了,其中只要有一個你沒通過,你就陷於了危險中,在這種情況下,你那一圈劍還敢舞得輕飄飄沒勁嗎?那可是要又快又有勁,方顯出你的功夫深淺來。再變化一下,你這一招若是縱身飛起追敵中使出,它就變成一個劍光圈向敵碾去,最後那指天一劍便變成指向敵人的追殺之劍,這個劍勁划空的厲害招式卻有個缺點,那便是身體空門大開,你軟了沒勁,可能就會為敵創造反攻得手的機會,這可是大大危險,這種情況下就不能早早將招式使老舉著劍飛,而要眼觀八方蓄勢待發,不到一擊可中的關鍵時刻不出手,是謂攻中帶守、守中帶攻。
而當你從天而降使這『立春』時,借身體墜地之力道,那一圈劍又變成罩住敵人全身或揮擊圍你之眾敵的殺手,那一劍衝天又變成沖地了,此時墜地迅速你必得在瞬息之間作出判斷,將劍沖向必殺之敵或最弱之敵,後者是謂準備各個擊破之法。我不能演練給你看此劍招的臨敵應用,但你要去領會臨敵時的各種狀況,而想出臨機變化的方法。師祖創下此劍從不限制習者的步法和臨機應變,是以靈活機動不墨守陳規而讓敵生畏。不知老夫這番口舌可對你有無啟發,舉一返三每招皆如是也!」
翊兒沒想那簡單的『立春』竟隱藏著如此多的道理和變化,不由對師傅更是崇敬起來。於是道:「師傅一席話,讓徒兒才明白四季劍可真是博大精深,內藏無窮變化之奧妙,徒兒茅舍頓開一定努力去領悟每招每式的要義與精華,遮莫不負師傅一番心血,謝師傅指點、謝師傅傳教。」翊兒這才知過去只知了皮毛,而現在才真正開始跨入門。
翊兒划著余師傅的打漁船,載著石崇、劉淵、王衍、裴頠、去伊川沽酒。事緣幾人聚會時,那石崇年已十九,雖出身豪門、滿腹經綸卻不為朝廷重用,自覺懷才不遇,在水岸邊吹奏起魏武帝的『短歌行』以舒胸懷,笛罷歌道: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翊兒只聽舅舅教過『龜雖壽』,引為心中至寶,沒聽舅舅唱過這『短歌行』,於是連忙向旁邊的王衍請教,衍便逐句辨析給翊聽,翊這才知武帝此詩也是言志,欲求得天下志士歸心以成就大業之宏願,表明其求賢若渴、禮樂待賓,願似古之周公,山不辭土石以成其高、海不拒溪流以成其大,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禮賢下士之博大胸懷。劉淵聽了卻對那『對酒當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來了興趣,問裴頠道:「歌中杜康想必是中華之名酒也,吾來京城幾年,至今才聞其名,可去何處買呵?」
「杜康酒嗎?它就釀自離洛陽不遠的伊川縣,從咱們這伊河逆水而上就可到達啦。此酒為宮中貢品,尋常人家自是稀罕,且市價不菲,需花些銀兩方可沽到。」「原來如此,那我更是想嘗嘗啦。既然從伊河逆水可達,何不請夏老弟搖船一行如何!」眾人一聽,正好看看伊河兩岸風光何樂不為,欲是都點頭稱善。翊兒正好沒事,便向余師傅借了船,載著幾人去買那杜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