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兒迷糊了,彷彿心中有些記憶與此人有關,低頭看那祭桌上的靈牌,『奠先祖楊祖德修之靈位』。翊兒終於記起舅舅給自己講起的一個他認為是魏國最最聰明的人來,於是趕緊拉著冬梅、秋鳴一齊跪下:「快快,磕頭、磕頭,他是彥兒的先祖父,是魏國最最聰明的人!」冬梅和秋鳴見哥哥如此虔誠、急迫,那肯定是很重要,於是仨跪成一排,不停地磕著頭。翊兒一邊磕頭一邊念叨:「彥兒的先祖,我舅舅和我都最佩服你是天下最最聰明的人,我給你磕頭,祈求你能給愚鈍的翊兒一點智慧,讓我不再受騙上當,讓我藉助你的才智,早日實現心中的願望,找到秋妹的爸爸、找到舅舅,為冬梅、秋妹和我的父母雪恨。」不知怎麼的,翊兒禁不住把積蓄已久的心裡話都吐了出來,是呀,舅舅不在身邊,這憋了好久的話無處發泄,這回可找到個可幫自己的人啦!翊兒念叨完站起回頭瞧彥兒,這才發現彥兒不知甚麼時后也跪在後面給他的祖父磕著頭。
彥兒起來問翊兒怎麼知道自己的祖父,翊這才告訴自己與舅舅相依為命,而舅舅為教導自己成長,常常給自己講古今許多名人的趣事,其中你祖父楊主簿楊修就是其中之一。舅舅講楊主簿是魏武帝曹操都自嘆不如的人。「呵,你講的是『黃絹幼婦、外孫韭白』是那『絕妙好辭』的故事。」
「這輓聯有些奇怪,彥弟可否解說與我們聽聽。」翊指著畫像兩邊的字幅,彥兒道:「這是我奶奶題寫的,她說我祖父因破解武帝『雞肋』口令而獲罪致死,祖母為警示後人,便將祖父『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話鑲在警語之下做成了這輓聯。『謙受益食之無味』是說謙虛的人在生活與事業中會因此品行而受益獲得好處,但一個有才能的人,整年累月對人低下謙虛,由此而聰明才智不能得到發揮,才能沒處使,這人生豈不就像天天啃那無味的雞肋般,很沒有意義了嗎?而『滿招損棄之可惜』說的是一個人覺著自己胸中有聰明才智而驕傲起來,不能學習和容下更多的才能,因此在生活與事業上會招致錯誤和損害。當然這又和啃雞肋一樣,一個滿腹經綸之人都是好學之人,不然他怎麼能有那麼多聰明才智呢?滿與不滿只是相對周圍的人比較而言,一個有智慧、有能力的人,若為了遷就周圍相對平庸的人而藏鋒露拙,將會的說不會,能做的說不能做,甚至丟棄許多自己的才能智慧去博取那謙虛不滿的讚譽,是不是甘願埋沒自己、放棄多彩的人生而棄之可惜呵?那橫批『因才與英才同音。惜因才早逝,是說可惜我祖父是因為有太多的才華招忌而逝,這是個沉痛的教訓,需要我們後輩子孫牢牢記住引以為訓,而同時也可惜朝庭為此而失去了一位輔佐的英才,讓人唏噓!」
「彥弟,你這番解說可讓我茅舍大開受益匪淺,你真有乃祖遺風,為兄佩服、佩服。」「哪裡,哪裡,這都是奶奶所教,而我只知其皮毛而已,瞧,案桌上這個大盆里,每年祭祖時,我們都要作一隻燒雞,將那啃光的雞肋洗凈供放於此,以警醒不忘那沉重的往事。而這邊就是百家被,是奶奶在祖父罹難后,為求子孫後代消災避邪,而從左鄰右舍、親朋好友處籌募得來的百家絹布拼合成一床被子,聽說用這被子給新出生的子孫們蓋,就可以得到千家萬戶的庇佑、避開祖父那樣的惡運,而一世平安。我已經用過了,而你們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但願它也能給你們消災避邪,從此帶來好運。」「如此貴重的東西我們三人怎承受得起,謝謝你啊,我們一定不辜負奶奶和你的祝福好好活下去。」「不用謝,誰叫我們一見如故就像親兄弟呢。」
奶奶寫了一封信,讓翊兒三人在洛陽無助時可去找彥兒在京作主簿的父親,翊兒三人跪著向奶奶磕頭告別、依依不捨。而彥兒拿著給他們洗臉用的銅盆,一路敲打著,說是要高高興興、熱熱鬧鬧送三人遠行,走了好久來至一座橋邊才停住。他對秋鳴道:「好妹妹,跟你學會了一首『海風吹』的歌還沒有謝謝你,我就把這銅盆送給你啦,有言道『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現在是投之以歌、報之以盆,匪報也、永以為念也。」秋鳴不太懂他的話,但知道他把這銅盆送給了自己,是因為自己唱了『海風吹』的緣故,秋鳴高興的拍手笑了。翊兒與彥兒相擁互道再見,互祝有朝一日在洛陽再相逢。秋鳴又唱起了『海風吹』,三人在她的歌聲中走上了去洛陽的官道。遠遠回首見彥兒還站在橋頭不忍離去。「奶奶和彥兒一家多好喔,這世上也有真正的好人。」冬梅道,「是呀,世上好人壞人都有,這兩天可讓我們聰明了不少,秋妹喜歡彥哥哥嗎?」「喜歡!」「好,彥哥哥也是好人,我們都來唱『海風吹』給他聽。」「海風吹,白浪翻,採珠的人兒忙上船……。」
三人在官道上跟隨同路的商旅向北走,見有旅館的地方,便停腳詢問有否見過推著茶包車的商旅,人們都說不知道,翊兒知道尋訪秋鳴爸爸的事斷了線頭,為怕她難過,就想方設法逗秋鳴開心。揹著背簍兩手解放了,一路上拿著彈弓打鳥打兔子。秋鳴在背簍里站著給哥哥指點目標,「這邊、這邊!」「那邊、那邊!」的呼著,有時高興,小手便情不自禁地抓著哥哥的頭髮拎來拎去,就像騎在馬兒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