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令畢對二郎神拱手道:『老兄受邀前來助陣不在本天王調遣中,那轉移靈猴之事?』二郎神笑道:『天王兄不必客氣,在下搜捉靈猴之事應在封山之前,就也選戊時進行吧。』至此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單等吉時拉開搬移天門山會戰的帷幕。」
說至此,那講典故茶的老頭賣起關子又不講了,人們正聽的入神,見狀不由七嘴八舌起鬨道:「老爺子是不是又要添茶呵?」「怎麼不講啦,你說的是不是真的?」翊兒從沒聽人講過這種故事,這回大開眼界,問舅舅:「他講的是真的嗎?我要是巨靈神多好,力氣大身子高,保證兩三下就將何虎捉住為冬梅報了仇。」
韓麟聽了,那一直因花姑離去而鬱鬱寡歡的臉上,也不由為翊兒的天真想法笑了,「這是遠古的傳說,就像盤古開天地的故事一樣,信不信由你哦!」冬梅聽了插嘴道:「舅舅快添茶吧,不然老爺子不講了,翊哥哥就聽不到後來的事啦!」看著冬梅小小年紀特別善解人意的表情,麟又感到一種內心的震動,多像她媽花姑啊,麟愛憐地撫摩了幾下冬梅的頭,叫道:「小二!添茶,添茶!」那賣茶的小二樂呵呵地一邊給客人上茶、一邊收錢,嘴裡嚷嚷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謝謝、謝謝!」白鬍子老爺端起茶盅美嗞嗞地喝了一口新茶,然後道:「各位,不是老夫賣關子,你們知道眾仙合力搬山填海之事即將開鑼,可你們怎麼不問問大禹祭天祈神後人在何處哇?」眾人一聽有理,大禹把眾神請來,當主人的不能一拍屁股走了哇?「不是讓躲避到安全之處嗎?」「一定是乘船去了蜀地啦!」「要不也學那膽大之人,躲在巴州的哪個洞里偷看神仙們的動靜。」「哈哈,老爺子,難不成讓大禹請諸神也吃鱔魚面?」一個茶客戲言道,其他的人一聽樂了,「請吃涼粉,麻辣涼爽,沒準還真討眾神喜歡。」草棚下的人聽此,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大水淹著,大禹想用山珍海味去孝敬也找不到呵!」
「你們猜錯啦!」老爺子答道:「大禹身為人君,不能如此沒氣度,上天仙佛道三神齊蒞,不管怎麼說都是人間盛事,人本事小,幫不了眾神做事,但至少要做好主人、儘儘地主之誼呀!各位請端起你們的茶盅,好好品嘗品嘗,這茶可是巴州特產好茶,香醇、色綠、味微苦,解暑、消渴、提神可是金不換。」「老爺子我猜得啦,大禹要請眾神喝巴州好茶是不是?」翊兒醒悟,向老爺子叫道。老爺子放下茶盅哈哈笑:「看,這小孩就是聰明,一點就透,他可猜對啦!」老爺子道:「這些下凡的三界仙神佛都是不食人間五穀雜糧的得道高人,哪個將人間美食放在眼裡喲!禹正在思索如何辦,卻見一葉扁舟從塗山方向駛來,舟中人未到先嚷道:『禹啊!我們奉寨主和阿嬌之命帶來巴州好茶一擔,阿嬌說用好茶招待天上諸神就是最好的禮節,我們快埋鍋燒水吧!』一個侯生又大聲道:『禹啊聽著!阿嬌要我傳話,辦完事快快回家,她等著你哪!』說完一眾哈哈大笑。禹就在這朝天門祈神的崖下埋鍋燒水,衝出一桶桶飄香好茶給南岸三界仙神們敬去、給北岸托塔天王的大本營送去。待客以茶,既真摯溫馨又禮貌不鋪張。
這巴州好茶可也是有來歷,那是炎帝神農氏在神農架三峽地區嘗百草、采草藥、指導庶民耕田養畜時來到巴州,巴州熱似火爐,人們見了炎帝紛紛討教避暑消火的法兒。炎帝神農就教他們採集巴州山青水秀雲遮霧繚處的茶葉,加工製成馥郁清香的茶。用時只消置一點於滾沸水中,便可聞之消火、飲之消暑,天長日久它就成了巴州家家戶戶的至愛好茶啦。就是玉皇大帝、如來佛祖、太上老君品茗了大禹敬獻的茶水,也讚不絕口,連稱『好、好、好!』禹和阿嬌這一創舉,隨後成了神州大地庶民的美談和榜樣,所以人人模仿效尤而慰成風氣,待客以茶,從此即成為神州庶民最好的敬客方式。各位再喝此茶,有沒有與那玉皇大帝、如來佛祖、太上老君同飲的特殊感覺呵,那可是三生有幸,沒白來巴州一趟是嘛!」「老爺子說的神啦,不多喝幾盅不能盡興是吧?」「哈哈哈哈!」草棚下笑聲又起,有茶客下面嘰咕道:「這巴州人不但特能擺龍門陣,還特詼諧樂觀呢!」
「好,言歸正轉。太白金星將仙佛道三界議定搬移天門山的日程轉告了大禹,禹一聽突想起自己好多屬下還在天門山呢,這可得快快轉移,於是心急火燎乘船就往天門山趕。半道見著阿嬌果然站在岸邊岩石上向自己招手,禹不能回去,只得放開喉嚨大聲喊道:『阿嬌,我有急事要辦,回不來啦,等著我啊!』眼看禹一過家門不入,阿嬌有些失望可也沒法,只得不停揮手呼叫:『侯人兮猗!愛郎快回家哦!』
轉眼戊時已到,托塔天王揮動令旗,天門山周圍八百里頓時旌旗飛揚人歡馬叫,二十八宿統率下的天兵天將一下就把那天門山圍的鐵桶一般。只見二郎神身形大長,將那吠天犬幻成千百條,從山根起開始追著靈猴們猛吠。這些靈猴占著天門山,何曾受過如此驚嚇,看著那目露凶光,張著血盆大口,體壯如牛的吠天犬撲來,一個個嚇的東躲西藏、南竄北跳,老猴領著小猴、母猴揹著幼猴,溜樹的溜樹、攀藤的攀藤,嘰嘰喳喳的猴聲與犬吠聲此起彼伏,整個天門山豈止是熱鬧,簡直就是撹翻了的鍋,不一會靈猴便全都逃到了山上,早就候著的二郎神馬上將天羅地網一撒,靈猴們便乖乖鑽進了網,二郎神收起網一溜風就將牠們送去了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