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春夏秋冬》 寫在三國后的故事 (24) (長篇歷史演義武俠小說)

作者:九曰久  於 2015-10-4 13: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長篇歷史演義武俠小說|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武俠小說, 故事, 歷史

      第二日,司馬昭統領著京中數萬精銳剛出南門,早已恭候在此的司馬炎、賈充,就帶領留城的文武要員迎上來送行。昭騎在馬上,見炎滿臉含笑走來,問道:孩兒何故如此開心啊?炎回頭一拍手,嚷道:爹爹,你看我帶誰來啦?昭順勢望去,只見一組禁衛軍分開道旁迎候之人,一輛六馬拉著的御輦便從遮掩著的樹陰中轉了出來。昭一驚,你們把皇上弄來啦?他可是麻煩事!」「爹爹別急,昨日聽言皇上跑肚拉稀后,賈叔便讓我帶了幾個兵,連夜將皇上拉去太醫院,讓太醫們一個時辰一壺濃茶伺候,你猜怎麼著?才三、四壺茶下去這皇上便認輸啦!」「真的?

      賈叔說一般吃東西壞了肚子,用濃茶洗肚就是最方便的療法,一用真靈。」「哈哈,這賈充還有些邪門歪道。」「這皇上才是使的邪門歪道呢,早不拉肚、晚不拉肚,一知道要出征就拉肚,豈能瞞過人。昭見賈充在後面聽著直樂,便叫道:好你個賈充哇,你可別把炎兒給教壞啦!充也笑著答道:世子本就聰明,那需我指點啊?這皇上留在京城,我可不知他再玩甚麼花招,要治不住他,豈不大大不妙,所以只好按議仍送給大將軍,大將軍可莫怪我們笨才是。昭聽了,只得點頭笑。

      不消說,這大將軍的儀仗,再加上皇帝和太后的儀仗,自是轟動洛陽城了。

      諸葛誕殺了樂綝,奪得揚州城,又將長子諸葛靚送往東吳為人質,邀得東吳七萬兵、號稱十萬入淮助陣。自己又將揚州兵及兩淮屯民數萬,全數驅入壽春,也得兵十萬,同時還盡沒兩淮糧草入城備用。心想,這實力不但遠遠超過毋丘儉,就是天不由人,這退路也算萬無一失,狡兔三窟嘛。可他那裡知道,在雙方勢均力敵時,這將兵統帥的氣質和判斷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諸葛誕長期處在諸葛氏家族的光環中,自以為謀計也像諸葛亮般獨一無二,是以各種令計皆由己出,聽不得旁人雜議。當吳軍經揚州過安豐,北向與魏主力對陣時,手下謀士蔣班、焦彝出計道:趁魏軍關注與吳軍大戰,派城中精兵奔襲魏帝、魏太后駐蹕的項城,將魏帝、太后劫回壽春,以學魏武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舊事。再派另一支精兵,繞擊魏軍之後的糧草,並趁勢與吳軍南北夾擊,坐收振聾發憒、事半功倍之效。可諸葛誕那裡聽得進去,只記著毋丘儉項城輕易出戰全軍盡覆的教訓,堅持守城待援的保險方略,結果失去了這唯一可勝的機會。

      吳兵統帥孫綝卻又正是司馬師類人物,其繼從兄孫峻出任丞相掌政后,就對威脅自己地位的大司馬滕胤、將軍呂據等大開殺戒以立威朝野。這次諸葛誕夾十萬餘眾、兩淮富裕之地背魏投吳,自認是東吳史上堪與周瑜赤壁相提並論的偉績。於是在未與諸葛誕計議好如何迎敵的情況下,便貿然率兵北進,結果第一仗就被處於絕對優勢的魏兵大敗,兵退五、六十里,在安豐才紮住腳。吳兵從此一蹶不振,視魏兵如猛虎,每戰皆敗。

      再說魏軍統帥司馬昭,平淮之戰是其就大將軍位后的第一仗,事關能否樹威於朝野,所以行事慎重,每遇大事,必招謀臣多方計議,擇其善而行之。當諸葛誕匯合東吳援軍前來決戰時,昭聽從中軍參軍鍾會之策,利用吳軍貪利的弱點,以偏將軍成倅詐敗,沿途遍遺車仗、牛驢、馬騾、布帛、酒食等勞軍之貨。然後趁吳軍在戰場搶奪戰利品無心作戰之機,起王基、陳騫、石苞、州泰四路伏兵圍誕擊之,諸葛誕被打得損兵折將大敗逃回壽春,從此龜縮城中成了魏軍的待宰羔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5: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