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幾個月前的事,因為賑災十萬石糧食要從賈充汲郡軍屯處調撥,為免交接繁複,所以大將軍司馬師臨時改委賈充負其全責。這司馬炎年已十八算是成人,可這幾年司馬師、司馬昭都在東征西討中度過,不覺便將栽培司馬炎的事給放在了腦後。這司馬炎放任自流,在京城東遊西盪,混了好幾年無所事是。弟弟司馬攸又小,玩不到一塊。聽賈充要去賑災,突來靈光要去見識見識,便去說動伯父和父親。司馬師、司馬昭見世子自己開了竅,要去磨練一下,自是一口應承。就這樣司馬炎隨著賈充率領的三千軍屯士兵,押著賑災用的糧食、帛布、銀兩和雜物,渡過黃河便往北迤邐而行。
連兩日行軍,一路風順,那一馬平川的景象看的正有些膩,突地一山橫垣拔地而起,只見深秋的山林郁綠中,夾雜著一片一片火紅的楓林,在陽光照耀下,色彩斑斕令人神往。遠處高高的山峰在雲中飄逸,若隱若現更煞是好看。司馬炎興奮起來,要上山打獵。賈充看看天色漸晚,夜入深山可是危險,極力勸他明日啟行。炎在勁頭上,偏偏不依,充大急。司馬師無子,司馬炎是司馬昭的長子,要出了事故豈同小可。
於是跟炎講道:「賢侄,你若今日上山,我只給你兩個時辰,太陽落山前回營。你若明日上山,你就可帶上嚮導和幾十名士兵玩個痛快,玩個一天兩天都行,兩者你選其一,怎樣?」司馬炎一聽,兩個時辰,只怕走進山邊就得返回,這還玩什麼呢。明日帶上嚮導,在山上紮營、打獵,那當然愜意多了,於是答應第二天上山。賈充從附近的莊戶中尋得一名識路獵人,打探路徑和山中情況,原來此山與歷山一脈,當地人稱析城山,山北即是陽城縣境,有山路可直達。
充聽完放了心,給那獵人十兩銀作帶路費,獵人高興的說,明日還會帶上兩隻獵犬,打起獵來一定更開心。第二天一早,賈充調撥三十名身強力壯的軍士給司馬炎,講好兩日後在陽城縣會齊。便帶隊穿越析城山下開鑿的官道往陽城進發。隊伍在山中曲曲彎彎、上上下下走著,出得山已是下午申時。賈充想,到了陽城縣終可休整一日,於是長長舒了口氣。看前方一道小山坡擋住了去向,正準備拐彎,卻隱隱聽得坡後傳來陣陣喧嘩聲,這是怎麼回事?充讓隊伍停下,自己帶了幾個親信快馬前去探看。這一看,卻把充嚇了一跳,不遠處的縣城前,擠滿了黑糊糊的人群,難道要劫糧?充勒住馬,傳令全軍戒備,自己則按劍緩步向那些堵著道路的人群走去。人是越看越清楚,心也越來越輕鬆,這哪是劫糧啊,全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揹包提筐之人,大人、小孩、娘姨、婆媽甚麼人都有。嘴裡喊的:「來了,來了。」「沒糧,沒糧。」這不是災民嗎?賈充放下懸著的心,來到這些人面前,拱手問道:「各位父老鄉親,堵在這官道上是為何啊?」有那膽大的答道:「將軍,我們已兩日無食一粒米了,我們等朝廷來的救命糧啊!」「我們是平陽來的。」「我們是襄陵來的。」「我們是文家莊的。」充有些意外,災情這麼重!於是道:「請各位讓讓道,容本將軍會會陽城縣令后,看怎樣幫助大家,怎樣?」正說著,人群閃開,陽城縣令冒著一頭汗擠了出來,邊走邊喊:「賈將軍,陽城縣令來了!」那人三步倂成兩步來到充馬前。「陽城縣令郭配迎接來遲,請將軍恕罪。」充忙下馬扶住道:「平陽郡災民怎都跑這兒來啦?」
「大人不知,朝廷發來賑災文告,說賑災糧帛已由洛陽出發,會經陽城縣直達平陽。可那平陽郡受災之情,奏報朝廷本已拖延數日,挨至賑災糧上路已是半月之後,就近郡縣存糧早用光了,大家心急如火盼這賑災糧哪還等的及,於是都往運糧道上走來,光本縣收容災民就已有千餘戶近萬人口了。」充聽了有些吃驚,唏噓道:「這麼多呀!先讓災民吃頓飽飯,咱們再詳細計議怎麼辦吧。」於是縣令張羅著找出幾口大鍋,賈充從軍中抽出幾口大鍋,沿街擺上了大粥棚,這一夜陽城縣可是熱鬧非凡。充布置軍旅就城外扎了營,自己住進縣令的大院箱房,便與縣令商討起賑災的方法來。
卻說這縣令有一獨生女名郭槐,母親早逝,全仗父親養育成人。少時聰明伶俐,便隨父念了一些書、識了幾個字。人長大后心機卻大,平日總嫌父親官太小,害得女兒上不上、下不下,到了二十歲都未嫁出去。今日聽得家中住進一位京城來的將軍,留心打探知其原配坐父罪戍邊服役,家室正空著呢,這下心中好不高興,想,要攀高枝求富貴,怕是應在此人身上了。於是精心妝扮妝扮,讓一個丫頭去把父親請了來。郭配正與賈充談得起勁,見丫頭來說家中有事要老爺去一趟,便不好意思向賈充打了個招呼,隨丫頭來見女兒。郭槐見著父親,也不顧什麼顏面不顏面,就說要嫁給這位賈將軍。郭配一聽愣了,「婚姻之事豈是想要就行的,況且這賈將軍三十好幾隻比父親小几歲這怎能行,到時我這岳父當起豈不害躁。」「京城來的大官你不讓我嫁,難道非要我老死在小小縣衙不成?你不為我想想,也得為你自己想想呀!你這小小縣令一作六、七年,人家早升郡守了,你還是挪不了窩,你也自嘆朝中無人嘛!這個機會若錯失了,會後悔一輩子啊!」郭配聽及此,心裡有點動,可一見面就談這事也太不對勁,見面不到半個時辰,人都還不熟絡呀!那郭槐早就想好辦法,對著父親的耳朵嘟噥了幾下,郭配聽了點了點頭,「好吧,按你的辦法賭一把,輸了可不能怨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