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演講,這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連續第三年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習近平在演講中指出闡明「中國機遇」、提出「中國方案」、分享「中國期待」,再次為亞太區域合作貢獻「中國智慧」。有學者分析認為,本次會議相較於去年的北京會議具有承上啟下的延續性,是打造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的「亞太夢」重要一步。習主席又一次通過APEC平台,傳遞中國發展的「好聲音」,繼續為亞太和世界的發展、合作和人民福祉貢獻中國智慧。學者指出,習主席帶來的「中國方案」,將為建立一個全面、高質量、平衡、包容的亞太自貿區創造有利條件,使各經濟體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普遍受益,同時,「十三五」規劃實施將帶來的「中國機遇」,使得我們在治理過程中將更好地與世界融合。
闡述「中國機遇」:
「培育發展新動力,打造發展新優勢,創造發展新機遇」
2013年10月,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了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此次會議是習近平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備受各方高度關注。習近平在當年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閉幕式上發表了題為《深化改革開放 共創美好亞太》的演講並談到,「增長動力從哪裡來?只能從改革中來,從調整中來,從創新中來。」他指出,中國發展離不開亞太,亞太繁榮也離不開中國。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將會給亞太發展帶來更大機遇。2014年11月,中國借北京APEC舞台再度宣示改革信心,與亞太及世界分享機遇。習近平在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發表題為《謀求持久發展 共築亞太夢想》的主旨演講,並在APEC北京會議周期間首次系統闡述「新常態」,詮釋「中國機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世界和亞太的發展繁榮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亞太各方應該順應時代大潮,攜手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
「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複雜的內外環境和較大的下行壓力,正經歷著改革陣痛,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昨日題為《發揮亞太引領作用 應對世界經濟挑戰》的演講中用較大篇幅闡釋中國發展。談到中國經濟走勢時,他講了四個「沒有變」;介紹「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理念和改革舉措時,他用了五個「更加註重」;說到對外開放時,他又提出三個「不會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通過推進亞太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進程,向亞太乃至全球提供了越來越多公共產品。」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向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指出,「中國機遇」主要指的是五中全會所描繪的中國「十三五」規劃所帶來的機遇。「十三五」期間,我們要制定出適合下一階段發展的騰飛計劃,既能促進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同時又能全方位地加強創新,還能把中國的發展同全球經濟治理相結合,使得我們在治理過程中更好地與世界融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分析指出,在APEC這一區域經濟合作平台上,,中國與其他APEC成員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APEC成員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夥伴。繼續擴大APEC的合作空間,深化APEC的合作機制,把APEC打造成全球經濟最重要的引擎,不僅符合中國與其他APEC成員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
提出「中國方案」:
將使各經濟體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普遍受益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了題為《發揮亞太引領作用,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講話,曾針對當時世界經濟形勢和多邊貿易中存在的問題,開出了中國的藥方、給出了中國的答案,一是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二是致力於開放式發展,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三是堅定信心,為多邊貿易體制注入新的活力。第二年的北京APEC會議周期間的中國「主場外交」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讓人印象深刻。北京APEC會議上通過《領導人宣言——北京綱領:構建融合、創新、互聯的亞太》和《APEC成立25周年聲明》,確認了亞太自貿區路線圖,決定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北京會議開啟了APEC第二個25年征程,「北京共識」也成為繼茂物目標之後被載入APEC史冊的重要綱領。倡導和支持設立絲路基金、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支持APEC機制和能力建設、為發展中成員提供培訓名額,中國實實在在地拿出自己的方案、肩負起大國責任。
前不久結束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未來五年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有媒體分析認為,「十三五」規劃所提出的「開放發展」的理念,在本次APEC中作為新的「中國方案」被推出,昨日演講中,繼G20峰會後習近平再次提及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和「五大發展理念」,縱觀全文,「開放」一詞被重複了13次。習近平在演講中集中闡釋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政策舉措,展現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晨陽分析指出,習近平主席帶來的「中國方案」,將為建立一個全面、高質量、平衡、包容的亞太自貿區創造有利條件,使各經濟體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普遍受益。他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亞太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之一,中國應當在區域合作中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這次演講更顯著地從經濟發展路徑和模式的角度談亞太合作,鮮明地體現了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積極姿態和創新思維。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黃薇注表示,習主席在演講中介紹了「一帶一路」建設和亞投行籌建的進展,「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就是中國採取創新舉措為亞太提供的「公共產品」。
分享「中國期待」:
以推動共同發展來促進地區和全球和諧
「中國對本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充滿期待,希望同亞太夥伴們攜手同心,共同創建引領世界、惠及各方、造福子孫的美好亞太。」2013年,習近平曾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了題為《深化改革開放 共創美好亞太》的演講,並分享了4點願景,即「亞太地區應該謀求共同發展」;「亞太地區應該堅持開放發展」;「亞太地區應該推動創新發展」;「亞太地區應該尋求聯動發展」。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進入「北京時間」,習近平主持、出席APEC北京周系列活動,再次以大國領袖的遠見卓識和風度魅力,談亞太發展、倡互聯互通、講中國改革,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提出中國期待。習近平在主持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倡導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夥伴關係,並提出4點主張,即「共同規劃發展願景」;「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打造合作平台」,「共同謀求聯動發展」。
「面對世界經濟中的激流險灘,亞太這艘巨輪必須校準航向、把好舵盤。」在昨日的演講中,習近平對未來APEC的發展提出自己的期待,並提到「四個堅持」,他指出,亞太各經濟體要勇於擔當、同舟共濟,「堅持推進改革創新」,「堅持構建開放型經濟」,「堅持落實發展議程」,「堅持推進互聯互通」,努力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沈丁立向記者指出,「中國期待」實際就是共同發展,不光是中國發展,亞太國家都發展。以發展來促進地區和全球和諧。劉晨陽分析認為,未來,APEC作為亞太地區覆蓋面積最廣、納入成員最多、包容性最強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將有義務也有能力在引領和協調各成員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進程中發揮更積極作用,使本地區民眾期盼的「亞太夢想」早日成為現實。「互聯互通建設是亞太各經濟體的迫切需要,能夠為APEC各經濟體帶來巨大利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王震宇認為,未來數年,APEC東道主多數為發展中小經濟體,中國及其他互聯互通合作的積極推動者應加強與這些經濟體的溝通與協調,凝聚共識,共同落實好《藍圖》,加快邁向一個無縫的亞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