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名叫媽廟,小時候經常聽老一輩講故事,「媽廟銅牆鐵壁、虎頭山離天三尺、村前有個「浪釘壩」、兩邊還有河相隔」,以下是我推測媽廟大概是這樣形成的。「媽廟村」歷史是否如我所說尚待考證。媽廟從建村至今己有三百多四年歷史,媽廟這片地方地勢很低,過去是一個大海壩整個海壩長滿「浪釘樹」(紅樹林)。浪釘樹不知什麼時候改叫「紅樹林」,浪釘樹的根用處可大了,暖水瓶塞、酒瓶塞全用它。浪釘子長得非常美,長長一條頂部紅顏色,像一個小人帶著紅帽子一樣,成熟后一條條掉下,掉進泥漿或隨水漂浮,掉進泥土裡就地生長,或隨水漂浮,漂到那裡就在那裡長出一棵小樹。
游完「紅樹林公園」爬爬老家(虎頭山)虎頭山山雖不高但孩時到離開還沒上過山頂,早就聽說,改革開放后把虎頭山開發成旅遊景點(名稱(虎頭山公園,虎頭山公園就在媽廟河邊,沿河還留有「陳濟堂對將介石的一些碉堡,今次由於時間比較長所以上山走一走,沿河環境不錯,美!虎頭山,沒變,沿河所見,一些碉堡還在(大鍊鋼鐵時由於取鐵炸了幾個),游虎頭山公園上山數了一下,一共幾個山頂,,第一段到第一山頂共306級,第二段42級、第三段113級,第四段48級,一共450級,現在是7點41分,從上山到下山剛好一個小時,在山頂略停一下,人不多,山頂涼爽。
實話實說,80了,上山有點累但還不至於扶著欄杆上山,下山很輕鬆,常聽人說,要煅煉要煅煉,但我從不煅煉從不爬山除非旅遊,天天一起床就坐在電腦旁,一坐就是一整天,累了最多到後院走幾步。由於旅遊這一個月到處走,每天起碼要走萬多兩萬步也不覺得累,像我這年紀相信也不多,從走路動作方式(快)怪不得團友們及機場候機客都不太相信我有80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