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特朗普言論煽動了種族攻擊,在美亞裔面臨雙重危險

作者:花名雞仔  於 2020-3-25 01: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特朗普言論煽動了種族攻擊,在美亞裔面臨雙重危險

  美國《紐約時報》24日刊發文章稱,在特朗普及其共和黨同僚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的背景下,美國華人以及其他美國亞裔不僅要竭力躲開病毒,還遭受著日漸增長的語言及身體形式的種族主義攻擊。

  資料圖:當地時間3月21日,美國紐約曼哈頓往日車水馬龍的42街如今已冷冷清清。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辱罵和暴力:亞裔被迫囤槍保護自己

  26歲的朱媛媛(音)五年前從中國搬到美國。走在去健身房的路上,一個男人沖她吼起來,罵聲里針對中國。然後一輛公交車駛過,她回憶說,這個男人沖著公交車喊道:「軋死他們。」

  她試圖離他遠一點,但交通燈變了,她只好跟他一起在人行道邊等著。她可以感覺到對方正瞪著她。隨後,突然地,她意識到:他的口水落在自己臉上和心愛的套衫上。

  朱媛媛震驚不已,慌忙趕去了健身房,她找到一個沒人看得見的角落,無聲地哭了。

  「那個人看起來一點也不奇怪或憤怒,你知道吧?」她描述那個施暴者,「他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人。」

  文章還列舉了《紐約客》的撰稿人樊嘉揚的例子。樊嘉揚介紹,上周她出去扔垃圾的時候,一個路過的男人因她是中國人而罵她。

  「在這個國家的27年裡,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她周二在推特上寫道,「我從來沒有感到要因為自己的長相而害怕出門扔垃圾。」

  文章稱,除了歧視,在美亞裔人也遭到了身體上的攻擊。

  在加利福尼亞聖費爾南多山谷,一名16歲的亞裔男孩在學校遭到攻擊,欺凌他的人指責他有新冠病毒。他被送往急救室檢查是否有腦震蕩。

  在紐約市,一名戴口罩的女性在曼哈頓的一個地鐵站被拳打腳踢,皇後區的一名男子被人跟蹤到公交站,對方對他進行辱罵,併當著他10歲兒子的面打他的頭。

  人們趕緊進行自我保護。一名男子為紐約不敢獨自搭地鐵的亞裔發起來了一個臉書同行小組。華盛頓特區的一些槍支店鋪說,現在首次購買槍支的美國華人激增。

  據馬里蘭州羅克維爾槍支店「開戰武器」(Engage Armament)的老闆安迪·雷蒙德(Andy Raymond)介紹,3月前兩周的大部分顧客都是華裔美國人或中國人,甚至是其他亞裔。

  羅克維爾當地有五分之一的居民是亞裔,雷蒙德說韓國和越南背景的買家也比較常見。但他對3月初開始的中國客流感到吃驚——尤其是中國大陸來的綠卡持有者—— 這些人群以前極少光顧他的店。

  「源源不絕,我從沒見過這樣的事。」他說。

  雷蒙德說,亞裔顧客很少願意談論購買槍支的原因,但當一個店員向一個女人問起時,她哭了出來。「為了保護我女兒。」她說。

資料圖:當地時間3月21日,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一位行人防護嚴密。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被異樣注視 針對亞裔歧視的新聞文章激增

  文章指出,近期,針對亞裔歧視的新聞文章數量正在激增。

  雖然目前還沒有準確的數據,但據亞裔美國人倡導團體和研究者說,報紙上關於語言和身體攻擊的報道和媒體收到的相關線索飆升 。舊金山州立大學(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發現,從2月9日到3月7日,關於新冠病毒和針對亞裔歧視的新聞文章數量增加了50%。首席研究員、美國亞裔研究教授張華耀(Russell Jeung)說,這些數據「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只有最惡劣的案例才會被媒體報道。

  張華耀幫助建立了一個以六種亞洲語言呈現的網站,以收集一手信息;從上周四上線以來,已收集到約150起案例。

  專註美國亞裔的新聞網站Nextshark的創始人和執行總監羅焌諺介紹,以往網站每天收到幾條線索,現在則是每天幾十條。

  「我們從來沒有收到過這麼多針對亞裔的種族主義的新線索,」他說,「太瘋狂了,我的員工得狂加班才能跟上。」他說正在增聘兩個人來幫忙。

  對於美國出生的亞裔來說,突然有一種被注視的感覺,這種感覺既讓人不安又陌生。

  「是一種厭惡的眼神,」來自馬里蘭的韓裔戲劇導演丘爾•孔(Chil Kong)說。「就像是說:『這是我的世界,你怎麼膽敢在這裡存在?你讓我想到這個病,而你不屬於我的世界。』」

  在亞裔美國人之間還存在公共場合是否戴口罩的爭論。戴口罩會引來不必要的注意力,但不戴同樣也引來注意力。朱媛媛說住在中國的父母提出給她寄一些。

  「我就說,『千萬不要。』」她說。她表示,怕戴了口罩會引來身體攻擊。「我的很多朋友都在社交媒體發帖子說:我們不戴口罩。戴口罩比病毒還危險。」

  錫拉丘茲一位30歲的攝影師說,周一在超市的經歷到現在還讓他心有餘悸。當時站在他前面等待結賬的男人對他吼,「是你們這些人把病毒帶過來的,」而其他顧客只是看著他,什麼也沒做。同一天,他說,還有兩對夫妻在開市客超市(Costco)對他進行語言攻擊。

  「我感覺自己被這種仇恨侵犯了。」這位名叫愛德華的男子說,他要求隱去自己的姓,因為擔心這樣會引來更多關注。「到處都是這樣。無聲的仇恨。它與疾病一樣致命。」

  當地時間3月18日,美國舊金山市長倫敦·布里德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再將新型冠狀病毒稱為「中國病毒」的做法是無禮的,也是適得其反的。資料圖為倫敦·布里德在舊金山參加一場集會。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特朗普的言論煽動了種族攻擊

  文章認為,目前亞裔遭遇的經歷同「911」恐怖襲擊后美國穆斯林的遭遇相似。

  害怕去超市,害怕一個人坐地鐵或公交,不敢讓孩子出門。很多人描述了在公共場合被吼罵的經歷——這種陡然發泄的仇恨,讓人聯想到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之後美國穆斯林所面對的情景。

  然而,不像2001年,喬治·W·布希總統敦促人們對美國穆斯林寬容,這一回,特朗普總統使用的語言,在美國亞裔看來是在煽動種族攻擊。

  特朗普和他的共和黨同僚有意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無視世衛組織反對使用地理名稱命名疾病的指導意見,這樣的名稱在過去引起過強烈反對。

  但特朗普此前向記者表示,他對自己的語言將導致傷害的擔憂不屑一顧。

  「如果他們繼續這樣用,孩子們也會開始這樣說,」來自馬里蘭州霍華德縣的流行病學家托尼•杜(Tony Du)說。他為自己8歲的兒子拉里感到擔憂。「我8歲的兒子會被其他孩子叫做中國病毒。這很可怕。」

  杜先生說,由於特朗普變本加厲地使用這個辭彙,「這是我在美國生活20多年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西部華人 2020-3-25 13:56
如果米國對亞裔排斥,有國家去躲的都跑了,倒霉的正是自認為是米國人,米國人認為是敵人的人。這種人是沒人去救的。
回復 花名雞仔 2020-3-25 15:06
這種人是白痴是無腦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8 01: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