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的故事:家鄉篇 (29) 50年代一些見聞「找尋人才」
關於小高爐鍊鋼,那時家里有爛鐵的都自動交出,我們老家好一點的房子窗子都有鐵枝,我村外僑很多房屋比其它地方好,我家鄉被外人稱叫小金山,村裡很多樓房,樓房窗子都有鐵枝,大鍊鋼鐵時,窗子鐵枝都取下拿來鍊鋼。除了窗子鐵枝村裡還有很多鋼筋水泥重機槍碉堡,照樣炸毀取鐵鍊鋼。
解放前由於蔣界石準備和陳濟棠開戰,在媽廟兩河沿岸築有很多鋼筋水泥重機槍碉堡和戰地軍事醫院,戰地軍事醫院在還是我小孩時住有叫化子。重機槍碉堡射口小圓形,小孩側身可爬進去,有像煙窗的通氣口,通氣口高出碉堡很多,相信飛機炸彈都難把它炸毀,那時為了要取鐵鍊鋼,用三至五包軍事炸藥包才能取下少部分幾枝鐵枝,碉堡很多沿河品字形建築,一個一個炸,這是我見過的小高爐鍊鋼。
記得那時家鄉小鎮澳頭,有個頭髮蓬鬆全身破爛,看來精神有問題的男子,年齡當時三十多四十歲左右,整日嘮嘮叨叨,經常在街邊用粉筆寫字,粉筆從何得來沒人知道,以下字句經常出現在商店門口和路邊,「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天天如此。那時澳頭鎮很小,除了有駐軍軍人外當地人很少會有人注意他,農村人文化不高不知他寫這些東西用意是什麼,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說國民黨和共產黨內戰吧。
有一天幾個軍人把他弄走,初時還以為他有損新中國形象才把他弄走,後來聽說把他帶到小鎮唯一的一間茶樓(飯館)讓他飽吃一頓,跟著帶他到理髮店把頭髮整理乾淨,還穿上了解放軍軍衣,那年代能穿上解放軍軍衣可不是一般人,還坐上軍官吉普車送走,後來才知道天天在街邊行乞和寫字的人,原來是一個頭腦受了刺激的科技人才,軍人把他送去軍醫院治療。那個年代由於受到抵制和封鎖,所以到處尋找人才。
解放初期家鄉很窮,那時我們家鄉小孩,撿破磚頭(過去的破房子用過的,一個「火磚」斷了幾段也撿),撿來賣給公社、還有農具廠建房。找玻璃碎片特別是在過去倒垃圾的地方,一層層的把土翻起找玻璃碎片、撿爛銅爛鐵,還有日本時期的鐵絲網,只要能換錢、能換麥牙糖吃的,什麼都撿,只要「收買佬」收,我們就撿,鄉村那時有人上來收玻璃碎片、收爛銅爛鐵的,初解放時還用舊人民幣,一萬元我都用過呢,後來舊人民幣一萬元換新人民幣一元,小孩撿爛銅爛鐵、玻璃碎片、能換一兩分錢就歡天喜地了。有時還能撿到子彈、整匣子彈都撿過。還有一條條幼小手指長的紅毛瑟「粉」,不是粉是一條條很容易折斷有如幼小黃色乾麵條,撿到毛瑟「粉」后,我們拿來擺成一個五角星,點火一燒,一個五角星樣子就留在石頭上,紅毛瑟粉是炸藥。
小孩撿爛銅爛鐵、玻璃碎片換麥牙糖吃,順便說個故事。一個連續幾代窮的家庭,祖宗留下一間古老大屋說起,一個父親早死由母親帶著的一個七、八歲小孩,小孩到處撿爛銅爛鐵換麥牙糖吃,有一日「收買佬」到村裡收買爛銅爛鐵,小孩回到家裡到處尋找,看是否能找到一點爛銅爛鐵,所以那都不放過,床下底、(過去農村人,床擺放好后很少會移動的,世代都是放在同一位置上)、牆頭牆角陰暗處到處搜尋,最後被他發現屋頂橫樑上露出一小點東西,由於室內陰暗橫樑上一小點東西露出是很難被發現的,屋頂四方橫樑很高,就算被發現也不會有人上去動,小孩可不同也好奇,所以將這事告知母親。
母親聽兒子一說,找來一個長梯上去看了一下,在四方橫樑上由於年代久,積了厚厚一層灰塵,在灰塵里隱約露出幾個黑色的東西,黑色物拳頭大小,一個接一個一共十二個擺放整齊,初時以為是裝飾物,母親用手動了一下,黑色物品沉甸甸的能移動,母親小心翼翼拿下一個,看后覺得是個鐵牛,這東西家裡也沒用,就交給兒子拿去換糖吃,收買佬一看給了一包糖收下了,收買佬自從收下這東西后,隔一兩天就來一次,小孩看見這鐵牛能換糖吃,收買佬一來就拿一個去,收買佬一連收了四個。
收買佬可能良心發現,告訴小孩母親這是金牛,叫他不要再拿了,金子怎會黑色的?收買佬說出真話,這金牛由於年代久遠才變黑色。這個家庭原來是大富大貴人家,后在敗落,這些東西是過去積存下來的,放在房子頂部橫樑上保存下來,橫樑又髙室內又暗,所以幾代人都沒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