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我的第三居住地…日不落帝國:「環境可以改變人生」)
時代變遷在溫室成長的小孩真幸福,特別是一孩政策開始后,幾個人圍著小孩轉,小孩要什麼買什麼,家中玩具樣樣有,從小受到過度關愛形成自我為是,長大后出到社會不多不少受到影響,上大學好多還要父母陪讀或親戚照顧,獨立生活從出來留學租房就可以看出,很多連煮飯都懶外賣餐館解決,更別說房子搞清潔了,這些行為是否從小受到過度關愛所致?
我們農村小孩很少有玩具,最好的要算玻子了「五顏六色小玻璃球」,其它只能就地取材了,在農村任何東西都可以當玩具玩,男孩自製玩具特別多,五花八門都有,麻骨做「風車」、樹丫做的「樹皮箭」、硬木自製的「陀螺」我們叫「箕樂」、竹筒做的「爆子洞」、幾個男孩玩「拋錢湖」(把破瓦片鑿圓,一個個圓瓦片擺得高高的,看誰打進洞里多,贏了不用自己鑿圓瓦片,贏了高興有現成的),用瓦片「打水片」、用鐵圈「打鐵環」、放風箏「放紙鷂」、女孩玩具比較少因為她們不會做,只能用粉筆劃在地上「跳雙單」、用幾個小石子擺成一堆「做石子」,還有「跳繩」、「捉迷藏」、花樣沒有男孩多。總之很多好玩的,農村小孩就地取材玩著過童年。
我小時候愛看公仔書「小人書」和連環畫,圖文並茂公仔書有兩類,一種是圖畫形畫出來的,另一種是由電影複印出來藍色的,這一種多數是解放戰爭片,我最喜歡看西遊記其次是三國演義,小小一本公仔書看得樂而忘返食不兼味,農村很少有人能買得起公仔書,家中有親戚或父親在城鎮工作的會帶些回來,窮家孩子都一個個輪流借著看,看起癮來天天追,這也是農村小孩的樂趣。
長大後到了香港可能受小時候看公仔書影響,經常跑專廟街買書看。我喜歡看武俠小說,看過一本滄江七女俠,什麼五朵修籮呀看得津津有味,也喜歡看瓊瑤寫的小說啞女情深、煙雨矇矇,還有封神榜、隋唐演義、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羅通掃北那幾本,最怕看聊齋志異恐怖嚇人但也看過,住在木屋點煤油燈,微風一吹忽明忽暗看鬼故事書最嚇人,那時單身喜歡看看書報。
在香港十一年看足十一年報紙,有時每日兩三份早午晚報都有,香港報紙左中右都有,我從又不看那些一面倒的報紙,那類報紙報喜不報憂,思想很容易受到影響,右的如《香港時報》《天天日報》,左的如《文匯報》《大公報》,我喜歡看中間偏左的如《明報丶香港商報》,要找工作看《成報》。直到九七年炒股票買了一台垃圾電腦後才沒買報紙看,改在網上看,我雖沒讀幾年書但書報看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