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香港六七暴動」)…(有空再述)
不聊政治聊見聞…(四十七):(想到那寫到那,加加插插修修改改)
我的自述-(70年經歷及所見所聞)
筆名用了好幾個,有「lee234」、「華人lee」、「105517801」、「花名- -雞仔」、最用得多的是「花名雞仔」,還有忘了的好幾個,看了不同ID不要說我抄人文章。
(一)…(自述前言篇),(二)…(可愛故鄉篇),(三)…(嬰童時期篇),
(四)…(隨波逐流篇),(五)…(香港生活篇),(六)…(英國生活篇),
(七)…(一生歷險篇),(八)…(生活點滴篇),(九)…(上天回報篇),
(香港生活:「香港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香港五月風暴,當時是我到香港第三個年頭,由九龍灣木屋搬到觀塘樂意山木屋沒多久,也是我三年內第八份工作織毛衫(1.洗衣、2.升降機學徒、3.做4.三行之紮鐵、5.做床墊學徒、6.修理汽車學徒,7.紡織之織布),織毛衫是搬到樂意山木屋后,經隔壁東莞張姓朋友介紹到土瓜灣當學徒,學費80元,暴動時我轉到青山道工廠大廈有達毛衫廠(友、有、忘了)織七針,(毛衫分三針、五針、七針、十二針),期間在大排檔飲早茶巧遇后來「兩傻歷險記」之一老同學,當時他也是在其它毛衫廠織十二針,一年後老同學介紹我到他工作之工廠裁剪毛衫,裁剪毛衫是我第九份工作。
六七暴動參與及支持者稱它為反英抗暴,於1967年5月6日發動,同年10月份基本結束,是一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展開對抗香港政府(港英政府)的暴動。由最初的罷工、示威,發展至後來的暗殺、炸彈放置和槍戰。在事件中,所有警員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左派對峙,作出驅散、鎮壓和拘捕行動。 六七暴動可算是香港發展的分水嶺,間接促使當時的殖民政府改善施政。
暴動是由天星小輪加價引發的,1966年4月,天星小輪加價五仙由五仙加至一毫,即加價一倍,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引發市民不滿。暴動起因 1967年5月,位於九龍新蒲崗塑膠花廠發生勞資糾紛,部分工人阻止工廠出貨場面緊張。 防暴警察到場戒備,引起廠外工人與在場警察發生衝突,多名工人被警方逮捕更有8人被判入獄,工會代表前往警署亦被扣押,工人與其他支持者上街集會示威。警方施放催淚彈及木彈,新蒲崗塑膠花廠工潮演變成暴動。
當局鑒於事態嚴重,於當晚宣布東九龍實施宵禁,所有後備警員取消休假候命,新蒲崗暴動蔓延至黃大仙東頭村和土瓜灣,大批群眾在街上聚集,當局出動大批英軍和防暴隊鎮壓,巴士、電車、煤氣公司、天星小輪等開始出現定時罷工。暴動蔓延至中環並進一步惡化,當局最後在港島北岸實施宵禁,是香港島在戰後首次宵禁。
約百名大陸民兵在沙頭角與香港的警察槍戰,香港出現傳言,指北京打算收回香港。之後暴動進一步升級,開始以罐頭罐製造土製炸彈,汽水瓶來製造燃燒彈襲擊警署,警方以武力還擊,市民升級炸彈行動還擊,在港九各處鬧市放置真假炸彈。炸彈上多數以大字寫有同胞勿近,電車、巴士、街道上都有發現。在電台支持港英的林彬於上班途中被人伏擊。放火將林及其堂弟燒至重傷,二人其後死於醫院,明報社長查良鏞亦因為在報章內明確反對暴動,收到死亡恐嚇而一度離港暫避。
香港殖民地政府研究六六、六七兩次暴動成因后,察覺到有需要適量調整過時的管治策略。政府透過主動關心及改善一般市民民生,減少社會不公平現象,同時緩和市民不安情緒及與政府的對立。政府在暴動結束后一年,即1968年已著手修改勞工法例,大幅加強對勞工的保障。暴動亦間接催生了香港在七十年代在教育、醫療、廉政、房屋等各方面的改革。
由於六七暴動期間,不少公共巴士路線被逼暫停服務(部份更沒有重投服務),引致不少九座位載客白牌車應運而生,獲准到市區載客,最終致使殖民地政府認為白牌車可以輔助公共交通不足,促成1969年將白牌車合法化,成為今日的公共小巴,座位限制由9座位提升至14座位(1988年增至16座位),對香港公共交通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六七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我家附近山上掛紅旗,警察經常過來查,暴動期間街道上,真真假假菠蘿(炸彈)到處都是,多數用報紙包著,有些寫著同胞勿近,我上班習慣一邊行一邊看報紙,期間踢過兩次假波羅。暴動期間到處罷工罷市,巴士(公交牛)也罷工,電台號召抵制國貨,不食大陸橙改食美國金山橙,不飲東江水改用礦泉水,上班下班都受到影響,搭車上班下班都因沒巴士,很多人改坐小形貨車上下班,當時叫這種貨車為(頓半重)。
那個年代搭公共氣車(巴士)沒有秩序,爭先恐後沒有人排隊,年輕力壯者佔有絕對優勢,由於上下班人多太亂,巴士開行還有人撞開車門上車,我曾經也做過,老弱婦孺往往上不了車要等下一班車,但也末必能搭上,誰都趕赴上班沒有禮讓這一說,(巴士)上經常都有扒手竊錢(打荷包),我就遭遇過幾次,暴動結束後市民開始有秩序排隊搭巴士,香港治安好轉得益於六七暴動。
(香港生活:洗衣房警察小故事)…(有空再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