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夏,在國內給學生做的一場講座里,我特別談到了中國唐代詩人李白。
所以說到李白,是因為他影響了太多的人。李白不只是一個文學成就的象徵,他行事為人的作風,已經演變成中國文化的一個標誌性符號,不妨稱之為「李白情結」。一千多年來,李白情結對太多青少年的人格發育產生了負面影響;在當今中國,李白情結更有愈演愈烈的跡象,已成為中國社會暴戾風氣的一個惡源。
先說說李白的那個著名故事:
某日,唐玄宗揚貴妃賞花取樂,召李白作詩助興。李白喝得酩酊大醉,於是借著皇帝的權勢,命高力士脫鞋,楊國忠磨墨。
這個傳說有不同的版本,細節上大同小異,成為李白蔑視權貴,風流倜儻的韻事。
很多人已經指出,這個傳說不靠譜,我同意這個觀點。
先說說這個傳說的出處。如果確有李白醉酒之事,是誰把這件發生在皇宮的事給泄露出去的?高力士是皇帝重臣,楊國忠是國舅,他們受辱,就是皇帝丟臉,皇宮裡的人誰有這麼大的膽對外泄露這種事?
如果傳說是真,只有李白自己說的,但李白為何說出這件事,是吹牛還是自我炒作?鑒於李白是個熱衷於鑽營權勢的人,這點輕重,他應該知道,豈敢亂說?
無論真假,這個傳說附會到李白身上並代代相傳,折射的是一種社會心理,即持才傲物的心態、以及挑戰程序制度的狂妄——畢竟,高力士是唐玄宗忠心耿耿的幹練老臣,代表的是制度和秩序。
類似的心態,在其它文化也有,但往往只代表青少年成長過程的幼稚階段。在美國,一些遊戲就是專門迎合青少年這種心理開發的,供其宣洩。但通過學校教育和社會接觸,美國的孩子,普遍能區分現實與虛幻的界限,在公共場合知道遵守社會公德。美國的精英階層,在社交場合待人接物,普遍尊重維護一些基本的禮儀和教養。至於好萊塢電影或一些名人傳記里的出格故事,很多都有誇張的成份。好萊塢電影,不少和供青少年消遣宣洩的遊戲一樣,供娛樂而已,當不得真的。名人中,按照一些中國人的認識,喬布斯算是一個李白式的人物了,但不知有多少人讀過喬布斯1985年9月17日寫給當時蘋果董事長Mike Markkula的信?那時喬布斯面臨被踢出蘋果,公司管理層和喬布斯一夥暗地裡在較勁,但那封信行文克制理性,有禮有節,更多的是訴求,毫無暴戾狂傲之氣;如果你再看到早年喬布斯穿西裝打領帶的可愛模樣,你或許會同意我的觀點,在美國,即使如喬布斯者,再出格也就不過爾爾。
或許有人覺得美國人虛偽,但人和動物的一個區別,不就是表面多穿了一件衣服嗎?在公開場合表現得彬彬有禮,不就說明社會的約束力嗎?反過來,不就說明美國人對他們所處的社會及其規範有份敬畏之心嗎?
但在中國,孩子從小就接受蔑視社會的教育。儘管唐玄宗和後來的南宋詩人陸遊,對李白的人品都很失望,但在中國教育系統,李白,包括他的無賴人品,都是作為正面形象被包裝崇拜的;李白情結,是被當做「臭豆腐」受到縱容的。在中國讀完大學的人,即使移民海外,身上多多少少都埋下些李白情結的種子。在當今中國,一些原本並不張狂的人,進入社會成為成功人士后,李白情結就被激活了,明明是有兒有女有責任的成年人,就有那份青春的騷動:公開場合不幹點出格的事,就顯不出他的成就和能量。
不妨舉個 似乎微不足道的例子,你就知道李白情結在中國有多大的滲透力。
幾年前,國內的成功人士出場或拍個官方照片,正正經經的西裝領帶,中規中矩。但這兩三年,有了一些悄悄的變化。
先是穿西裝不打領帶了,追求休閑了,這倒和美國的趨勢合拍,雖然原因正好相反:國內的成功人士,覺得不能和打工仔一樣穿得一本正經,要和社會中下層區分開來;美國的精英,出於政治正確的顧慮,希望縮短和平民的距離,隨和一些,要向社會底層示好。
接著,厲害的來了,有的成功人士,在重要的正式場合,西裝也穿了,領帶也打了,但是襯衫領口的扣子不扣了,玩起酷來了。這點,美國精英就不敢了,因為,在正式場合這麼做,就是不給主人面子,甚至可以說是明目張膽的藐視和挑釁,這和李白借酒發瘋,戲弄高力士和楊國忠沒有差別。
但偏偏這種西裝穿法,在中國有漸漸流行的勢頭,一些孩子也開始有樣學樣顯擺起個性來。
正式場合衣服怎麼穿,反映了為人做事的一種態度。我就搞不明白,這些成功人士,是社會的既得利益者,照理說應該維護社會規範,並且通過生活細節表現出他們的嚴謹可靠。他們在穿著上挑戰社會習俗,到底要傳達什麼信息?難道他們願意看到他們的員工,動不動就給你來點稜角、玩點別出心裁的個性?
中國文化,什麼時候能長大,走向理性成熟負責?中國教育,什麼時候能區分李白文學和李白情結、拋棄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