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治大國者若烹小鮮」的今用正解

作者:農家苦  於 2019-1-27 06: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壺中天地|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6評論

關鍵詞:古為今用, 老子, 治大國, 烹小鮮

古為今用,確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首先,你必須正確地理解「古」。那麼久遠的往事,背景看不清了,當事人都死光了,古籍記載又經過了印刷、刊印和校勘的複雜過程,難免會出錯。所以,古文的真義很難被後人所掌握。

其次,你必須全面、深刻地認識「今」,對今天,對當代,對國內,對國際,對你身邊的事務,都有所洞察;沒有一定的高度,豐富的閱歷,獨特的視角,再經過高人指點,何來關於「今」的真知灼見?

我舉個「洋為中用」的例子,來幫助你理解「古為今用」的頗不易為。

當你從國外引進一套機械設備,購買一個軟體后,你肯定要花時間、耗精力去了解它的性能原理,掌握它的操作程序,再根據自己的需要,融彼為己,化鹽入湯,才能熟練地運用這套進口貨,對不?「古為今用」其實也一樣,也得知己知彼。不知彼,難免驢唇吻馬嘴;不知己,篤定會吃錯藥。

咱近的不說,就說遠的;無名的放過,專揀有名的侃。老子那句「治大國者若烹小鮮」,古往今來,懂的人不說,說的人不懂,你我他都是跟著瞎摻合。

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老子這句話里講到了一個「形而下」的烹飪問題,再通俗一點的說法叫燒菜問題——烹小鮮(做個小魚湯)。這是廚師們乾的活,現代是太太或暖男們乾的活。

孔子不事農桑,不懂稼穡,孟子倡導「君子遠庖廚」。後世的儒家子弟大多不會做菜,而解釋《老子》章句的人,恰恰是這些不會做菜的儒生。這問題就來了,一個不會做菜、不懂廚藝的人,豈能準確地把握烹飪細節?獨眼龍如何能幫助瞎子確立起「道路自信」來?

老子時代,「烹」究竟用什麼炊具?是鬲甑,還是石板、陶鍋、銅鼎、鐵釜?據考證,在周代,一般人是沒有資格吃肉的,只准吃魚。鐵鍋直到秦漢時期才有。老子做過周朝的王家圖書館文檔部主任,屬於民頭官尾,小小芝麻官。他不可能用銅鼎和鐵鍋來煮肉吃,只能用陶鍋來煮小魚湯喝。所以,烹小鮮他是很熟悉,也很拿手的。

清代以前把「烹」解釋為「煎」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煎湯、煎藥的「煎」,就是「水煮」的意思。現代人把它誤解為鐵鍋出現后,煎炒烹炸的「火烤煎」了,牽扯到翻動,意思就完全錯了。

「烹」與「煮」,古代是同一個字,都是用陶制或金屬容器水煮食材的意思。區別在於,「煮」不加調料,而「烹」則加調料。

烹小鮮或煮小魚,只涉及到火候問題,即大火小火、文火武火,以及蒸煮時間問題,根本不涉及翻動問題。後世儒生們的解釋,瞎猜出「撓」、「煩」等動作,「致碎」之惡果,進而推斷出老子的「清靜無為」治國理念,顯然是臆測與杜撰。

第二、常識擺在那,大魚吃肉,小魚做湯。小魚都是刺,沒有多少肉,打理起來非常麻煩,所以,適合整體烹煮做湯喝。用小魚做配料,比如「鹹魚干炒辣椒」、「銀魚湯」,那都是現代佳肴里才有的做法,古早時都是拿小魚做鮮魚湯喝的。

小魚肉少,數量少了也不行。拿起筷子,挽起袖子,揮手一夾,張嘴一唆,「咂」地一聲就完事,誰願意大動鍋灶「烹」一條小魚?所以,「烹小鮮」不是只煮一條小魚,而是煮很多條小魚。整體下鍋,鱗鰭不去,鰓腸全留。

「烹小鮮」廚藝的重點,顯然不在翻動與撥弄上,而在火候和時間的把握上,火大了,時間長了,小魚就煮碎了,肚貨進入湯里,湯汁就不鮮、不好喝了。

第三、老子時代,只有「邦國」、「諸侯國」,沒有「大國」,更沒有現代疆土和人口意義上的「大國」概念。現代人可以追尋、探索古代「烹小鮮」廚藝的真相,但把「治理現代大國」與「烹小鮮」扯進一條褲管里,則必定會吃錯藥。

如果我們把老子筆下的「大國」,理解為「天下」,或者「大一統的王朝」,那也只有實行「分封制」的周代,可以用「烹小鮮」的方法來治理。那大大小小的「邦國」,如同陶鍋里的小魚。正確的管理辦法,即統一政權Logo,施行統一的政治信念教化,根據各自的經濟能力上繳中央財稅,將個別蹦出鍋的魚兒,重新撿起來、洗乾淨、放進鍋里,其他的任其自治,僅此而已。

有人說,西學中源;又有人說,老子出關可能是去了西方。從現代西方大國普遍實行「聯邦制」的情況來看,此二說還真的很難推翻。現代西方人治理大國,用的正是「烹小鮮」的中國傳統廚藝。

中國自己呢?除了春秋以前實施過「烹小鮮」之策以外,後來由於儒家誤解了老子的「烹小鮮」之意,或者專制君王們故意與老子對著干,上面對下面,要麼干預過多,壓榨太甚,要麼文貪武嬉,皇帝昏庸,結果讓國家長期陷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惡性循環里不能自拔。

里根說他懂「治大國者若烹小鮮」,我信;習近平說他懂「治大國者若烹小鮮」,我不信。因為從歷史和現實來看,西方人真的是理解並發展了老子的治國理念,治大國思想,而中國人卻在抱殘守缺,一知半解。

誰說「小國寡民」就一定是最理想的政治模式?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現在實行的都是「大國寡民」,粥多僧少,國強民富,不也很好嗎?

所以,概括地講,「治大國者若烹小鮮」這句話,古為今用的正解應該是:

大國統治者,對行政區劃上的各省、各州,對各大黨派,對大大小小的利益單元、宗教組織、群眾團體、少數族裔,既要制訂統一的大方針、大法則,又要給予高度的自治權利。要懂得「大鍋湯味道是由每條小魚貢獻的」道理,也要明白「不讓小魚跳出鍋外的」原則;既要對國民進行民主教育,絕不以國民素質差為借口拒絕民主嘗試,又要有國家統一的鐵律來約束邦國鬧獨立。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2019.1.26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mali50 2019-1-27 15:35
有道理。大道至簡。古人不把話說清楚、玩玄學、賣關子、留給今人不少麻煩。
回復 農家苦 2019-1-27 15:42
mali50: 有道理。大道至簡。古人不把話說清楚、玩玄學、賣關子、留給今人不少麻煩。
或許是故意所為, 不讓今人懂得上一茬文明。
回復 南沙2 2019-1-28 04:58
農兄有意思,佩服!
回復 農家苦 2019-1-28 09:55
南沙2: 農兄有意思,佩服!
我做菜很爛的, 千萬別佩服我
回復 北極天翁 2019-1-29 03:41
秦漢意識到分封制的大問題於是採取新疆土分封舊疆土集權的一國兩制方式,但統治歐洲的匈奴人一直是分封制,而其後統治歐亞大陸的蒙古人也是分封制,蒙古帝國分裂后,明朝重回中央集權后,鵝國也開始中央集權,可蒙古帝國其它部分依然是分封制,除英國建立的東印度公司外其它地區至今都是小國林立的狀態。
回復 農家苦 2019-1-29 04:50
北極天翁: 秦漢意識到分封制的大問題於是採取新疆土分封舊疆土集權的一國兩制方式,但統治歐洲的匈奴人一直是分封制,而其後統治歐亞大陸的蒙古人也是分封制,蒙古帝國分裂
現代分封制就是聯邦制,英美都在實行。秦漢改分封製為郡縣制,地域單元並沒有變,只不過把地方領導,由原來的王公貴族變為同姓和異姓參雜的功臣名將而已。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2: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