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的孩子有問題,早熟的教育也有問題。傳統教育至少有三個遺害千年的大問題,直接讓中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一、印刷術發明的早,印刷錯漏遺害後人的例子不勝枚舉。
二、經典的文字過於簡略,容易產生歧義,導致後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三、三字經,四字句,五言、七律、對仗聯,不僅致人小氣,禁錮思想,而且影響學生的思維縝密,容易使人產生隨意性與模糊感。
下面,我就重點講講這第二和第三大害。
卧薪嘗膽。這個成語典故分為兩層意思:卧薪;嘗膽。
薪,專指砍伐來的柴禾。卧薪、嘗膽是兩個高難動作。躺在一堆指東戳西、亂七八糟的柴禾上,既不舒服,也很難躺穩,躺踏實。不信你試試。
嘗膽,不管是什麼動物的膽,膽不破,膽汁不出,則不苦,你做假動作嘗之何意?是練嘴功,還是練舌功?
卧薪,是蘇軾在《擬孫權答曹操書》一文中假想出來的典故;嘗膽,雖然有《史記》原文「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但循理推敲,則屬荒誕。
頭懸樑,錐刺股。這是兩個技術活兒。
頭懸樑,到底是頭懸樑,還是發懸樑?《漢書》原文是這樣記載的:「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原話說得很清楚,是用繩子把頭系住,懸掛於屋樑上,以免犯困時低下頭,伏案而睡。以繩系頭,只能是系在脖子下面。古代讀書人束髮而不編辮子,用繩子系在頭髮上,或者系在辮子上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錐刺股,是用錐尖輕輕地刺大腿,而不是猛刺、狠扎。
頭懸樑、錐刺股,意在用物理方法幫助自己驅散夜晚的瞌睡蟲,而不是自殘和自戕,所以,動作傷害程度不宜過大,過大的解讀就偏離主題了。
敗北。中國北方,俗稱「漠北」、「塞北」、「長城以北」,屬於苦寒之地,生存艱難之地,兔子不拉屎之地,鬼魅不下蛋之地。照理說,這裡沒有土著,都是外來流民、罪犯或亡命徒,不得已來此暫居,尋綠洲逐水草,苟且偷生。
所謂的游牧民族,最有可能是上古時期,歷代中原戰爭的失敗者,比如蚩尤部落,夏商遺民,等等。
中原是個好地方,適合人類生存繁衍。被趕跑的漢地居民,雖然還沒有安土重遷的傳統,也沒有懷念故園的情結,但他們一遇到災年,總想著回到中原,不讓進就打回來。對華夏舊地居民來說,他們好似甩出去的頭髮——跑不遠。
無獨有偶,加拿大在美國的北方,相對於美國來說,加拿大也屬於高寒之地,大苦之地。加拿大的主體人群,正是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的失敗者,保皇黨人,也是敗而逃北者。
把「北」字解釋為「背」,即兩人背對背。把「敗北」說成是「轉背而逃」,即兩軍對陣時,打了敗仗的一方,轉身背對著敵人,狼奔豕突,逃回老巢。這樣解釋,字義看似沒什麼問題,但仔細斟酌,破綻還是出現了。既然失敗者與勝利者背對背,相向而動,那麼,勝利者如何「宜將剩勇追窮寇」呢?
把「北」定義為「北方」,中原漢人習慣於面南背北,北方,即脊背所對的方向。失敗逃跑者奔突的方向,正好與中原人背對背。這樣解釋既充滿想象,又貼近文字原義。
馬甲。原指「馬」與「甲」兩件裝備,而非僅指「背心」、「馬的護身甲」等一件服飾。網路用語的「馬甲」,居然特指「不同的網名」,試問,馬甲既不能偽裝,也不能防護,為何如此用之?
中國讀書人中的小氣鬼特別多。這似乎與讀書人兒時誦讀的三字經,四字句,五言、七律、對仗聯太多,氣短、氣促,肺活量不足有關。
生當蒙童,正是一個人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此時三字經、四字句讀多了,整天「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地憋氣,勢必會影響肺活量的擴充,限制了大腦的氧氣供應,降低了反應力和思維力。
五言、七律、對仗聯,要求字斟句酌,押韻同調,意境深遠。老玩這個文字遊戲的人,定然心智不全,邏輯混亂,精於微昧於巨,追求完美,挑剔人物,脾氣古怪,不好相處。中國傳統文人,大多都有點理想主義,為人虛妄不實,做事荒誕不經,心胸狹窄,氣量短小,原因正在於此。
恢復傳統教育,一定要有所革除,否則,讓孩子們重讀這樣的書,篤定會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這叫怕鬼有鬼,懼魔生魔。
201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