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吃薏仁有助聖女下蛋

作者:農家苦  於 2016-4-12 00: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男女有蹩|通用分類:愛情婚姻|已有7評論

古往今來,名字被弄錯,以至真名不傳,錯名流布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

熊貓的真名是「貓熊」,即貓一樣的熊,而不是熊一樣的貓;滾開、滾蛋的「滾」,起初是「鯀」,因為他治水不成功,舜帝就讓他滾蛋,由他兒子大禹來代替他;太監的原名是「監太」,監督太太的,皇帝的太太。因為皇帝的嬪妃眾多,自己又太忙,怕肥水流進外人田,所以,就設立了「監太」這個職位,專門監督皇太太的私密情況;為了不引起太太的注意,皇帝老兒就故意把「監太」改成了太監。

芣苢,原來就是深受江南人民喜愛的「薏苡」,或稱「薏仁」。可是從戰國毛亨為《詩經》作傳時起,它就一直被誤認為是「車前子」,直到二十世紀,聞一多、宣草、宋湛慶等人才對此提出質疑,說芣苢不是車前,而是薏苡。

我的學長前輩游修齡老先生,曾專門寫過一篇《質疑「芣苢」即「車前」——兼論「芣苢」是「薏苡」》的論文,來支持這一結論。游老是中國著名的農史專家,他的雄辯之詞和震撼舉證,當然引起了我的關注和共鳴,因為我從歷史上看出,傳統都是從異端開始的,擁有真理的一小撮,最終都會變成泱泱主流。

《詩經周南芣苡》原文是這樣說的: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白話的解釋大致是:

光鮮閃閃的芣苢呀,大家快來采呀,采呀采呀那個採下來;

光鮮閃閃的芣苢呀,大家快來撿起來,采呀采呀那個捋起來;

光鮮閃閃的芣苢呀,大家快來往懷裡揣喲,采呀采呀那個兜起來。

游老發現「芣苢」不是「車前」,而是「薏苡」,乃是從原文中的幾個採摘動作「掇之」、「捋之」、「袺之」、「襭之」窺見端倪的。他認為:

采之、有之:采,採擷、取。有,採下后存放或貯存起來。

5.掇之、捋之:掇,《說文》:「掇,拾取也。」讀作「多」但須讀短促音,其古音為入聲字。捋,用五指抓住採摘下來。讀作「啰luō」,短促音。

6.袺之、襭之:袺(音結),用衣襟兜著(芣苢)。襭(音諧),把衣襟下擺插在腰帶上兜東西。

車前子或車前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從根部生出,卵形有柄,伏地而生。夏天在葉間抽出花莖,長1530公分,排列成長穗狀花序,花后結出小蒴果,秋季成熟。若用以上幾個動作來採摘這種植株形態的植物果實,那顯然是不合拍的,而且車前子的果實一點也不光鮮。

為了證明游老的推斷是正確的,我去年秋天在離開農莊前,曾認認真真而又裝模作樣地嘗試了採摘車前子的真實過程。

那天傍晚,我攢足了精神,男扮女裝,打扮成夏商周時代田家婦女的形象,按照方玉潤的要求,平心靜氣,一派涵詠:「於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我甚至還把車子開到一棵車前草前停下,拍張照片圖示車前子的植株形狀,以幫助自己和別人記憶。

可惜,我忙活了半天,發現捋下來的種子根本抓不住,只能整穗剪下,否則全部散落在地上,而且車前草只有十幾公分高,採摘時無論如何都得彎腰;若用圍裙來兜住車前子的種子,即使我再剪一天,恐怕也不夠一兜,因為車前子穗頭的體積實在太小。

而游老舉證說,薏苡株高約12米,和玉米、高粱近似,人可以站著採摘,詩句中的撿起來(掇之)、縷下來(捋之)、懷裡揣(袺之)、大兜里放(襭之)便都順理成章了。

我由此斷定,這首芣苢民謠的文化精髓,確實不在車前。於是,我又脫回了膀爺的形象,胡亂地哼著小曲,兀自回到了家裡。

我後來發現了一個秘密,即讀《詩經》應和讀《聖經》一樣,都需要知道每一篇詩文或經文的寫作背景。換句話說,如果孤立地閱讀解釋,斷章取義,那就很容易產生歧義和誤解。遺憾的是,《聖經》66卷書,每一篇的背景都記錄在冊,可供後人參閱;而《詩經》收錄有305篇,多數篇章的背景材料都缺失不存,皆由後世學者考據臆斷,這就難免會出現紕繆了。

薏苡被誤解為車前,並不是通常的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問題,實際上乃後人對《芣苡》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認識有誤所致。

《周南》中的作品,很多為女性題材。當時的士族婦女,她們直接參与農業勞動的情況不多,而採集野菜豐富餐桌,則是每天必做的家務;從事與生育和婚戀有關的採集活動也很常見。

聞一多先生考據出「芣苡」原是「胚胎」之意;《毛傳》說:「(芣苡)車前也,宜懷妊焉。」從中可以看出,《芣苡》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應與生育主題有關。古代婦女最難為情的事,莫過於不孕。將採集芣苡解釋為「婦人避免不孕的行動」,應該是合乎事實的。

然而,古代中醫藥方和現代草藥經典,都沒有車前子可以治療不孕症的記錄,唯清熱解毒、鎮咳化痰、利尿清肝而已。而薏仁卻對頑固性無排卵症患者,有著顯著改善下丘腦機能,誘發排卵促進妊娠的作用。這就可以斷言,無論採摘動作,還是植物功能,芣苡都只可能是薏苡,而不可能是車前。

有趣的是,古人把懷孕婦女生孩子叫做「坼副」,即下身裂開生出嬰兒之意。儒家曾把夏商周三代的聖人都說成是「不因人氣,稟精於天」。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禼母吞燕卵而生禼(音謝),故殷姓曰子;后稷母履大人跡而生后稷,故周姓曰姬。用現代話說,大禹、成湯和周文王的媽媽,她們生孩子都是「不坼不副」,即沒有經過產道,自己蹦出來的。

現代高齡而婚,高齡而產的聖女們,為了保持身材,順產嬰兒,讓寶寶聰明漂亮有出息,你們不妨也學學中國聖母,孕前或懷孕期間,每天吃一碗薏仁,吞幾枚燕蛋,或者到野熊出沒的山林水際,尋找大號碼的熊腳印踩上幾腳,這樣你們就不用剖腹產子,省卻大汗淋漓、長夜嗷嗷、痛不欲生,多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4-12 00:23
農兄這篇考證,證據確鑿而又興趣盎然,上品。 《詩經》的訓詁,真是應該集自然科學各門類的專家方能為之,游先生的文章,自是確詁。馬瑞辰《通釋》引《逸周書 . 王會》「康民以桴苡」,其實如李,食之宜子。恐怕就是薏苡,毛傳誤解了。
回復 農家苦 2016-4-12 00:30
徐福男兒: 農兄這篇考證,證據確鑿而又興趣盎然,上品。 《詩經》的訓詁,真是應該集自然科學各門類的專家方能為之,游先生的文章,自是確詁。馬瑞辰《通釋》引《逸
徐福兄謬讚。因深感真理不彰,謬論盛傳,所以想潑著嗓子吼一聲,幫助前輩智者伸張卓見。
回復 楓樹下 2016-4-12 01:44
好文章!
回復 fanlaifuqu 2016-4-12 06:45
車前,薏苡差別還是蠻大的,謝謝考證!
回復 農家苦 2016-4-12 08:16
楓樹下: 好文章!
謝謝!
回復 農家苦 2016-4-12 08:17
fanlaifuqu: 車前,薏苡差別還是蠻大的,謝謝考證!
是的,差別如此大,可不知老毛怎麼搞的。這一錯就是幾千年,而且很難改回。
回復 愛閃閃 2016-5-27 10:47
這誤會一傳就是幾千年啊,問題是到今天還有人不知道真相呢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17: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