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去「山寨」猶太人,美國華人參政之路!

作者:紐約代偉  於 2015-8-14 22: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美國華人政治萬象|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美國華人參政,應向猶太人學習!!




紐約代偉 轉發-整理
去「山寨」猶太人!美國華人參政之路_圖1-1
去「山寨」猶太人!美國華人參政之路_圖1-1

(后附)★猶太人成功參政的三大法寶★

目標有,榜樣也有,我們為什麼不再繼續下去「山寨」他們?!


  11月7日,美國迎來國會中期選舉。有跡象表明,華裔美國人相比以前更加熱情地投入到這次選舉當中。

  西諺云:玩不過他,就加入他。幾千年綿延不斷的優秀文化雖然造就了華人的特質,但是在全球化橫掃世界的今天,你我的界限已經被日漸打破,尤其是從僑民到公民的身份轉變,讓美國華人不得不按照西方的遊戲規則辦事,不能再充當美國政治的看客。

  華人積极參与美國政治,不僅有利於維護他們作為少數族裔的權益,而且因為不可改變的血緣關係,積極參政的華裔美國人,一邊牽著美國,一邊掛著中國,也能夠為中美關係的友好發展大有作為

  華人:投票就是力量

  華裔們已經漸漸明白了「鈔票不如投票」的道理

  國際先驅導報駐紐約記者但凡報道 鄭時甘,一位在紐約經營地產公司華裔美國人,7日這天和許多其他美國人一道,來到投票站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2006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11月7日陸續在美國50個州展開,這次選舉將選出國會眾議院的435名議員和國會參議院的33名議員。除國會選舉,同時舉行的還有36個州的州長選舉、各州的州議會選舉和地方選舉。7日當天,各州的投票站從早晨6時或7時便打開大門,迎接選民投票。

  華人參政意識提高

  據美國人口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06年10月17日,美國人口突破3億大關。在全國人口中,超過七成是白人,拉美裔佔12·5%,為美國第一大少數族裔,非洲裔佔12·3%。亞裔作為近年來成長最快的少數族裔,人口在2004年達到1437萬。在亞裔人口中,有近300萬華人,約佔亞裔人口的20%,佔美國全國人口的0.9%。換句話說,在每110個美國人當,就有一位華人。在美國,漢語已經成為繼英語和西班牙語后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

  美國華人在工商界和學術界人才輩出,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矚目。從教育方面看,美國25歲以上的人口中,獲得學士以上學位的男性人口比例為26%,女性為23%,而華人男性為53%,女性為44%,居各族裔之首。但是華人在政治參與程度上則偏低,與在工商和學術領域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原本華人對政治不聞不問,主要是華人並未感受到參政的重要性。但華人逐漸發現,如果不參與政治,當自己利益受到損害時總是得不到有力支持,新一代華人也缺乏歸屬感。因此,近年來華人開始明白了參與投票的重要性,參政議政的意識明顯提高,華人參政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誰讓你們只有500票?

  鄭時甘是福建人,1978年移居美國。最初在紐約唐人街邊做工,邊讀書。當時的唐人街還沒有多少人熱心政治。在其100多年的歷史中,一直都沒有選民協會等政治組織。但上世紀80年代發生的一件事卻改變了唐人街一些華人對政治的態度。

  當時紐約市政府準備在唐人街修建一座拘留所。消息一出,引發了華人居民的強烈抗議。但當時的市長郭德華對此卻不屑一顧,輕蔑地表示,誰讓你們在選舉中只有500票?後來,紐約華人車衣會的伍會長組織華人遊行抗議。經過多方努力,市政府最終同意不在唐人街修建拘留所。

  每每談起紐約市長的態度,鄭先生總是十分氣憤。也正是從那之後,鄭先生和很多唐人街華人一樣開始逐漸關心政治。

  2000年,有三名華人站出來參加地區議員的競選,在總共四名候選人中佔據三席。當時華人有5000票,其他族裔3000票。但結果出來,因為華人選票分散,唯一的非華裔候選人獲勝。由此,傳統僑團和新移民僑團開始認識到只有團結才能顯示華人的力量,才能贏得選舉,才能為華人爭取福利。

  顯示華人的力量

  2001年的「9·11」事件震驚世界,這對唐人街的經濟也造成了巨大衝擊。當時唐人街的主要經濟支柱餐館和車衣廠紛紛倒閉,經濟蕭條。鄭先生介紹說,紐約有一項針對最需要發展援助地區的免稅優惠計劃。但是遭受「9·11」事件衝擊的唐人街卻一直拿不到。「為什麼呢?還是因為華人在政治領域的聲音不夠。」鄭先生對紐約市的做法很是不滿。

  政府援助措施不到位,讓華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參政的重要性。老一輩華人從此也開始參與投票,積極發出自己的聲音。2004年11月的選舉,華人投票率增加了24.5%。投票率大幅攀升,讓美國政壇開始重視華人的聲音。

  從2005年開始,紐約市長等政要開始拜訪唐人街。紐約州政府也決定投資3400萬美元用於建設唐人街,改善交通和衛生狀況。曼哈頓區長之前從沒請過華人顧問,但是現在開始有華人顧問了。這些變化都顯示了華人的力量。鄭先生對這樣的變化感到非常高興。

  華人需要更團結

  對於今年的中期選舉,鄭先生表示要支持那些對華裔態度友好,真正關心華裔、為華裔爭取福利的人。鄭先生所在的福建公所成立的華裔選民協會,也在積極開展一些推動華裔參與選舉投票的工作。因為身邊的朋友也紛紛表示會去投票,鄭先生估計今年華裔參加中期選舉形勢比較樂觀,可能會有30%的增長。

  除了鄭先生所在的華裔選民協會,其他一些華人參政促進團體也不遺餘力地推動華人積極參政,知名鑒識專家李昌鈺博士及紐約市議員劉醇逸等人9月份就組織召開了一次華人參政座談會。李昌鈺在會上強調,華裔要能真正立足美國必須打入主流社會,而打入主流社會的主要管道即是積极參与政治,但華人若不團結,就無法彰顯力量,無法受人重視,更起不了作用。

  華裔們已經漸漸明白了「鈔票不如投票」的道理。回想布隆博格當初競選連任時,在中文電視廣告中稱自己是「所有紐約市民」的市長,並用中文承諾「齊心協力,成功更多」;其競爭對手、拉美裔候選人福瑞則在唐人街許諾為包括華裔在內的少數族裔爭取福利;而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在8年任期內只正式造訪唐人街兩次。這足以證明現在的形勢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

  選票就是力量,華人正在慢慢崛起,為爭取自己的權益而努力。

  美國華人參政熱情為何不高

  很多華人不積极參与政治,並不是沒有精力,而是只關注自己的個人生活,缺乏對公眾生活的興趣

  國際先驅導報駐華盛頓記者潘雲召報道 2006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於近日舉行,華裔美國人能否在這次選舉中發揮與其人口規模相適應的作用,甚至參加競選進入政壇,擴大華人在美國的政治影響,提高華人的政治地位呢?從過去的情況來看,形勢並不令人樂觀。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近年來積极參与政治活動、致力於提高華人參政意識的「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薛海培先生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華裔美國人參政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自己參政意識不強。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薛海培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很多華人不積极參与政治,並不是沒有精力,而是只關注自己的個人生活,缺乏對公眾生活的興趣。」

  今年年初,華盛頓地區一個華人社團在與華盛頓特區隔河相望的一家中餐館舉行年會,邀請了弗吉尼亞州的國會眾議員詹姆斯·莫蘭。去年,美國國會就一項阻止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的議案進行投票時,莫蘭是僅有的幾個投了反對票的議員之一。在當時國會裡輿論一邊倒的況下,莫蘭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莫蘭說,他所在的選區有不少華人,可是他舉辦的選民見面會,卻很少有華人參加。他為競選募款時,也鮮有華人慷慨解囊。華人缺乏參政熱情,由此可見一斑。

  在美國,高中學生參與政治競選活動的人很多,但華人家庭中的中學生卻很少積极參加這類活動。薛海培認為,這主要是受父母的影響。由於受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華人父母的家庭教育偏重於鼓勵孩子好好讀書,而不太關注社會和政治活動。其結果就是,孩子從小就覺得政治與自己關係不大。

  對美國制度缺乏了解

  薛海培認為,除了價值觀念等社會文化原因外,影響華人參與美國政治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來美的華人移民普遍年齡比較大,在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對美國的政府制度不夠了解,以及興趣點上與美國主流社會不一致,使他們在進入美國政壇這一問題上望而卻步。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負責人蔡德樑認為,第一代移民美國的華人從政比較難。但年紀小時就來美國的華人,就比較容易融入美國社會,接受美國文化,也容易為美國接受。

  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的第一位民選華裔官員張孟琦就是如此。張孟琦在香港中學畢業后,就來到美國洛杉磯上當地的社區大學。他於1962年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獲製藥專業博士學位,后曾在退伍軍人事務部工作,在哈佛大學做過訪問學者。

  張孟琦本人認為,華人在美國要生存發展,必須將中美兩國文化中優秀部分融為一體。由於熱衷於社區服務,較早參加過非洲裔美國人組織,張孟琦得到了所在社區選民的認可。最後在一名縣議員的鼓勵下,他參加縣教育委員競選,一舉成功,成為該縣最早的民選華裔官員。

  華人凝聚力不強

  華人不願參政,是不是因為美國的政治社會制度還存在歧視華人、阻礙他們從政的條款呢?

  薛海培說,種族歧視的情況在美國可能仍然存在,但現實生活已經很少了。有人骨子裡可能歧視華人,但一般不敢說出來。如果有人敢當使用歧視性的語言,完全有可能因此而吃官司。「一個詞沒有用准,就可以把你送到法庭。」他向《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這樣形容道。

  影響華人形成一股勢力、在美國政治生活發揮影響的,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美國的華人社區人數不斷增多,但卻是來自不同的地區,如中國大陸、香港、台灣,還有的還自東南亞國家,大家彼此之間有分隔。薛海培認為,來自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的華人在組織活動方面明顯好於來自大陸的華人。作為一個整體,華人凝聚力、影響力不及日本人、韓國人,甚至不及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

  據薛海培介紹,在全美435個國會眾議員選區中,亞裔人口比例超過8%的已經有約45個。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選民如果積極投票,在這些選區發揮影響,完全可以對選舉結果發揮關鍵性的作用,爭取希望當選的候選人在某些議題上的支持。

  歷史回眸:美國排華百年

  【作者】盛軍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然而美國卻曾在長時間裡,單單對華人移民關閉了大門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一個華人進入投票室。他面帶微笑,神態和藹。他出示一張選票並把它交給了監票員,態度不溫不火然而又十分堅決。監票員的名字叫查爾斯·高夫,震驚和憤怒使他一下子講不出話來。他向四周掃視一下,指望會有人向這個華人扔石塊。但是附近並沒有地痞流氓的影子。查爾斯不得已,只好自己來應付。

  他怒喊:『我要查一查你的投票資格。』這個華人禮貌地摘下了他的帽子,耐心地回答所有的問題。然後他舉起了他的手,像白人一樣作了宣誓。令人自豪的盎格魯-薩克森文明,就這樣被這個小眼睛的人一抬手就毀了。他的摺疊好的選票被送進了投票箱。一切都完了,一個華人已經投了票。」這是1876年《紐約時報》一篇報道中的文字,它的標題是:《一場政治地震在加州已經發生》。

  這段文字記載了一位舊金山華人,在美國大選中投下第一張選票的情形。然而這裡要提出的不是這第一張華人選票,而是整個美國對此的驚詫,以及背後反映出的美國對華人的排斥與歧視。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構成了這個國家的主體。然而,美國卻曾在長達60年的時間裡,單單對華人移民關閉了大門;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之後,黑人奴隸獲得解放並取得了政治權力,而華人卻還被排斥在美國國家生活之外。

  加州議會1879年通過的該州新憲法,赤裸裸地印著反對華人的條款:加州任何公司不得僱用華人;在公共工程中不得僱用華人;中國出生的人不得在加州擁有和繼承土地;華人將永遠不能在加州行使選民權利。

  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美國史上第一個排華法案,這是美國唯一明確指定某個種族不得入籍的法案,華人被剝奪了歸化入籍的權利。此後,一連串排華法案被通過,華人在美國的發展受到極大阻礙。

  美國為何排斥華人?文化差異和種族偏見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19世紀加州最高法院的一個判決書上有這樣一段話,充分說明了美國主流社會對華人的看法:「華人在這個州是一群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除非在需要時,他們不會承認任何州的法律。他們帶來了偏見和族群間的仇殺,而且不顧法律的約束公然進行械鬥。他們的說謊癖是眾所周知的。他們已經被歷史證明是低等的民族,因為他們不能把文明和知識發展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然而,排斥華人的做法,是跟美國國父們所倡導的人權思想和被美國人奉為圭臬的憲法相背離的,因此從制度上排華不可能長期存在下去。1898年,美國最高法院在一項判決中宣布,在美國出生的華人是生而具有的美國公民。從那以後,儘管美國政府極力執行排華法案,美國「土生華人」公民的數量,卻年年都在增長。

  1943年12月17日,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正式簽署馬格努森法案(Magnuson Act),持續60年的排華法案終告結束。羅斯福在給國會的信中直言:「這個法案對贏得目前戰爭,和建立可靠和平,有著重要意義。」他還說:「它(中國)也同樣地需要建立人民意志和對西方的信心。我們應該幫助中國人民建立這樣信心,這是我們欠他們的。」

  從此以後,在美國制度性排華已經不見蹤影。然而,百年排華歷史終究不能輕易抹去,不公正待遇留下的陰影仍然深深地烙在美國華人身上。

  歷史上的排華運動,迫使華人從主流社會撤退到他們自己的社會圈子裡,這導致華人社區的隔離和孤立。此外,百年排華也使華人的僑民意識始終揮之不去。很長時間,華人只能通過「門上的漏縫」或者「正當欺騙」進入美國。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移民必然避免參與社會公共活動,經過歷史的沉澱,這也成了美國華人性格中的一部分。

  一個華人1986年描繪他祖母的公民身份時這樣說道:「我的祖母住在西弗吉尼亞州。她關於自己的故事在居住地、時間和名字上經常變換。儘管她在美國已經住了60年,她好像還在害怕被遣返」。(本文資料取自張慶松博士著《美國百年排華內幕》)

  華裔身份是溝通中美的好橋樑——專訪全美華裔共和黨聯盟主席蘇麗凰

  「我們要更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主流社會才會重視我們」

  國際先驅導報駐紐約記者但凡報道 如今,美國華人融入主流社會、參政議政的意識日益增強。華裔不再充當選舉的邊緣人和看客,從政人數也越來越多。從國會議員、州議會議員到州長市長,都出現了華人的身影。布希自執政以來,任命了約70名華裔官員。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華盛頓州州長駱家輝更是華人參政的佼佼者。美國目前的華人市長也已超過50位。華人背景對從政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全美華裔共和黨聯盟主席蘇麗凰就此問題接受了《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的專訪。

  蘇麗凰上世紀70年代由台灣應聘到紐約的醫院工作,后在美定居。從事醫學工作的同時,步入政壇,為維護華人福利而努力。現任全美華裔共和黨聯盟主席、美國聯邦政府衛生部顧問委員、美國賓州州長亞裔事務委員及馬里蘭大學人類病毒研究所專業顧問。

  《國際先驅導報》:醫生工作非常忙,您為什麼會選擇參與政治活動?

  蘇麗凰:我本身是個熱心腸和親和力較強的人,喜歡社會活動,從政主要是希望與人結緣、為民眾服務。剛到美國的時候,我就喜歡參加社區里的插花和音樂會等藝術活動。同時身為醫療工作人員,較有機會接觸很多人,我也願意幫助他們。慢慢地,社區居民有事也喜歡找我幫忙。後來共和黨朋友就找我,邀請我加入他們的活動。我認為,這樣既可以交朋友學風俗更好地為民眾服務,也能更好地為華裔亞裔爭取福利,就欣然同意。

  《國際先驅導報》:在工作中,您的同事怎麼看待您的華人背景?他們在意嗎?

  蘇麗凰:關於這個問題,我還真問過他們。有一次聽證會,美國聯邦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阿倫·斯佩克特對我問話的時間特別長,也非常嚴格。我就問他,他這樣做,是不是因為我是亞洲女性?斯佩克特聯邦參議員對此感到很意外,他說:「怎麼會?我認識你二十幾年了,對我來說你一直是美國人,我腦子裡根本沒有什麼你是亞裔美國人的概念。」

  《國際先驅導報》:請您談談從政這麼多年來的感受。

  蘇麗凰:我一直認為自己的華裔身份是與華人社區和中國、美國溝通的好橋樑。我兩黨朋友都有,且合作共事很多。從最初加入共和黨,一步一步做到全美華裔共和黨聯盟主席,這麼多年的工作,確實很幸苦,但是很有成就感。

  在這個過程中,我贏得了不少榮譽獎項,但這些是大家對我的肯定,獲獎是對我的鞭策,是鼓勵我爭取做得更好的動力,為社區及僑界做更多貢獻。這麼多年來,我沒有選擇競選公職例如議員、市長,但是我參與了政府的工作。我還是積極為華人亞裔爭取利益。

  同時,我也為改善中國的公共衛生服務,特別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繼續在努力。我曾提出美國總統艾滋病急救基金為非洲撥款不少,為什麼尚未協助中國防治艾滋病。經過努力,布希總統同意協助中國與中國共同防治艾滋病。

  很高興看到華人參政的熱情現在越來越高。選舉是需要鈔票及選票的,各族裔選票共有多少,選舉委員會每年都存有記錄。我們要更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主流社會才會重視我們。只有註冊政黨積极參加投票選舉,將自己的意願通過選票表達出來,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我們做人一定不要有「小人心, 笑人貧, 嫉人優」的壞毛病。我曾看到有華人華裔積極參政卻因為社區同胞的議論和騷擾而退縮的例子,這很讓人痛心與遺憾,須知選舉是需要團結才能共贏的。

  ★★★太人成功參政有三大法寶★★★

  【作者】本報特約撰稿 陳雙慶

  猶太人之所以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政治活動,為本民族謀福利的參政理念是一個重要因素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美國猶太人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群體。雖不及美國人口總數的3%,但其影響力,尤其是政治影響力卻遠遠超出其他任何一個少數族裔。綜合來看,猶太人在美國參政有三大「法寶」:一是為本民族謀福利的參政理念,二是積極主動的具體行動,三是注重發揮猶太人組織的作用,採取適當的策略對政府內外政策施加影響。

  理念的先鋒

  猶太人之所以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政治活動並在美國政壇發揮重要影響,為本民族謀福利的參政理念是一個重要因素。出於長期流浪、遭受排擠的苦難經歷,居安思危的自我保護意識加上揮之不去的「少數民族」情結,成為猶太人積極參政的主要動機之一。

  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美國猶太人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巴里·盧森伯格在與筆者交談時指出,美國猶太人各派別圍繞教育、宗教等社會問題有許多分歧,但在關係到猶太民族在美國立足的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卻是殊途同歸,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這些問題主要有,對內:自由主義、多元化、政教分離;對外,維護以色列的利益,共同對付國際反猶主義等。無疑,要在關係到國家內外政策的這些重大問題上發揮影響,只有通過積極參政,直接或間接對決策者施加影響來實現。

  行動的巨人

  美國猶太人參政的一大特點是「行動的巨人」。他們不但積极參与討論涉及本民族利益的國家大政方針,而且積極投身於形形色色的政治活動。

  阿龍·齊亞克是「華盛頓大學民主黨學生會」主席。這位個頭不高、頭戴「齊巴」(猶太教徒的小帽)的自由保守派猶太人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高年級學生幹部,但政治活動能量卻不小。他不僅同當地的國會議員素有往來,而且與大名鼎鼎的「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官員關係密切。在他的領導下,華大民主黨學生會在此次美國中期選舉期間異常活躍。

  9月26日,他在校園學生中心主持召開了一次見面會,特邀年輕有為的密蘇里州首位猶太裔參議員候選人傑夫·史密斯與學生座談。10月下旬,齊亞克又及時組織了一次選舉動員會,不僅邀請到另一位密蘇里州民主党參議員候選人瓊·布瑞與會並講話,而且對該州9位民主黨候選人一一作了介紹,併當場發放了「密蘇里州選舉指南」,上面有各位候選人的個人網址,以及對修正案投票意向的建議等。

  在美國,多數猶太人對一個「好的猶太人」的定義是「能夠為猶太人的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無疑,齊亞克不失為一個「好的猶太人」。

  組織的保障

  談到美國猶太人對美政策的影響,不能不提猶太人組織。美國有600多個猶太人組織,體系龐大。這些組織的政治活動對象不同,但目標基本一致,就是毫無保留地維護以色列的利益。他們的活動方式也類似,主要分為「公關」與「造勢」兩種。

  所謂公關,即通過支持親以的候選人參加總統和國會議員的競選,影響並監督國會議員投票,以及想方設法將反以議員拉下馬等方式,直接對政府的對外政策施加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猶太人的「選票與鈔票」相輔相成,在相當程度上可以左右某些地區的國會選舉結果。

  所謂造勢,則是充分利用學術研究和媒體等平台,營造對美國猶太人和以色列有利的政治氛圍。例如,「美以公共事務委員會」每年舉辦的年會可邀請到數百位國會議員和各界名流與會,專門討論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猶太公共事務委員會」每年年初都在華盛頓特區召開一年一度的「美國猶太人組織全體會議」,就國內、國際重大問題展開討論。

  實踐證明,美國猶太人通過積極參政及卓有成效的遊說策略,大大提高了其在美國政壇的影響力。(作者現為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2: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