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華人參政為什麼少?

作者:紐約代偉  於 2015-7-21 11: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5評論

美國華人參政為什麼少?

方焰

 如果您想為華人在美國的政治明天給以支持,請加入我們的「美國華人參政平台」微信群。請先加入朋友=ID:usbbic,然後再接受邀請進入。多謝!

        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421日公布的最新數字,全國人口28千多萬。其中自稱華人的270萬人。這個數字肯定不止,因為人口普查局的統計只包括美國公民和綠卡持有者(永久合法居民),如果加上沒有領到綠卡的合法與非法居民,美國華人至少有300萬人,大約佔美國總人口的1% 多一點。華人在美國從政的更少,連千分之一也到不了。為什末?有五大原因:種族歧視;文化隔膜;群體弱勢;謀生艱難;政爭激烈。

種族歧視

        美國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歷史悠久。第一批華人到達美國是在1785年,距今219年,當時人數很少,定居下來的更少。19世紀中後期出現了兩次華人移民美國的熱潮,一次是到加尼福利亞州開礦的「淘金潮」,一次是修建橫貫美洲大鐵路的「築路潮」。華人在這兩次熱潮中是充當「苦力」,其中絕大多數是被拐騙當作「豬仔」賣到美洲的「黃奴」(與「黑奴」地位差不多)。在這兩次熱潮中,華人做出巨大貢獻。他們作牛作馬,受盡剝削,成千上萬的華工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美洲大鐵路修成以後,美國忘恩負義,聯邦議會於1882年通過惡名遠揚的「排華法案」,禁止華人勞工移民美國。此後的60年,華人勞工只能通過偷渡 .  「跳船」 .  使用假證件等方法進入美國。他們沒有合法身份,受盡欺壓和盤剝。而且不能接家屬,使華人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有些華工終身「打光棍」,有些華工年老了才能回鄉與家人團聚。當時雖然不禁止留學生和商人來美國,但是來的很少,來到后也備受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與中國同為反法西斯的盟國,不少華裔參軍入伍為美國作戰,美國才於1943年廢除「排華法案。不過依然嚴格限制華人移民,每年只給105個配額。又過了20多年,美國聯邦議會於1965年通過均等移民法案,把華人配額調整為每年中國大陸和台灣各2萬人,香港5千人。此後,台灣 .  香港移民大量增加,大陸移民因為中美兩國關係不正常還是很少。直到中國改革開放,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大陸移民才迅速大量增加。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興起了轟轟烈烈的民權運動,公開有形的種族歧視受到沉重打擊,顯著收斂。但是,隱形的種族歧視依然嚴重,並且根深蒂固。 筆者在《環球花雨》2003年第2期《美國種族歧視面面觀》一文中講述了美國的「無形天花板」,這裡不再重複。簡而言之,少數族裔升遷很難。除非是自己開業,在公司行號里能作到部門主管就很不簡單,當上公司高層領導的是「鳳毛麟角」。在政府機關里,連部門領導也很難作到。可見,種族歧視是華人參政少的首要原因。

                                                        文化隔膜

從政即「作官」,與從事其它工作有很大不同,不是與「物」打交道,而是與人「打交道」。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 .  農民是與機器 .  土地等「物」打交道,比較單純;從事科研 .  會計 .  財務等工作是與科學儀器  .  電腦和數字等打交道,也還屬於同「物」打交道,沒有複雜的人事糾紛,也比較「單純」。經營管理 .  社會公關等,是做「人」的工作,就比較不「單純」,不過比起做官來,還是「單純」的。「作官」是從事領導和治理工作,必須善於處理人事糾紛,甚至還需要有一定的政治智謀和「用人術」。文化素質方面的要求,也就不同一般。

「作官」需要的文化素質,包括語言 .  文化知識 .  思想作風 .  生活習慣 .  待人處世的技巧,組織領導的能力等。如果不是真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變成地地道道的美國人,很難作美國官。

首先是語言。要作官,只精通美國日常生活用語不行,精通某些專業用語還不行。已經打入美國主流社會的朋友告訴筆者,美國上流社會特別注意人的語音 .  語調是否純正,有沒有語法錯誤和用詞不當。如果聽出有外國口音,或者用詞欠妥,立即把你「看低一截」。美國人有一種「美國優越感」,只要察覺你不是美國人,就不同程度地看不起。

其次是關於美國的文化知識 .  風俗習慣。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自幼接受美國文化熏陶,對於美國的歷史 .  地理 .  掌故 .  成語 .  俚語 .  風俗習慣等等,非常熟悉,言談中隨口就來。外來人一時半會兒很難學到這末多知識,有時就聽不懂美國人話中的真實含義,特別是聽不懂美國人的「話中話」和「言外之音」。如果聽不懂這些,就很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不少這樣的實例:同等能力和業績,甚至能力與業績高於白人的華人,得不到升遷的理由是:「不善與人溝通,不能與同事打成一片」。其實,這種說法的真實含義,是存在語言文化差異,社會交際能力差,還沒有真正融入白人社會。

再有,是思想作風 .  道德觀念的差異。美國文化主要來源於歐洲,古希臘羅馬文化 .  基督教文化和文藝復興以來西方文化在美國根深蒂固。個人主義 .  自由平等博愛 .  聖經的訓誡等,是美國人的信條。中國文化主要來源於儒家學說,並且融會了道家 .  法家 . 佛教等眾多學說,近代又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 .  道德觀念和思想作風上與美國人有很大的不同。舉一個例子,可以看出文化差異有多大,其影響多重要。中國人講究謙虛和謹慎,美國人講究勇敢和競爭,同樣是求職面談,美國人把自己的學歷經歷 .  取得過的成就 . 可能做出的成績,以及自己的希望和前景等等,說得天花亂墜,唯恐不足。這叫做善於「推銷自己」。中國人則謙虛謹慎,對自己的長處寧可留有餘地,也不願說過分,因為中國人認為「自我吹噓」「狂妄自大」是缺乏修養的表現,暴露自己的淺薄。而美國錄用人才,通常是錄取善於「自我推銷」的人,不喜歡謹言慎行的人,認為後者缺乏開創精神。於是,在求職時,華人往往競爭不過白人。

在美國,善於「推銷自己」是從政必不可缺的本領和條件。美國的所有議員和許多重要官員是民選的,不會「推銷自己」的人在競選中註定失敗。不經民選的官員,包括聘任 .  委任的官員和招聘僱用的政府職員也都需要善於「推銷自己」,否則領導往往忽視你。 在中國,如果自己找領導要求升遷,會被認為是「要官作」,「臉皮太厚」,「名利薰心」,甚至「無恥」。但是,我看過一卷美國語言錄音教材,其中有一課專門講如何向領導要求升遷職務,理由包括:自己做出了什末成績,進修了什末課程,增長了什末本領,等等。其實中國古代「毛遂自薦」的事情,屢見不鮮。偉大詩人李白就曾經給大文學家韓愈寫信,希望韓愈向朝廷推薦自己。認為毛遂自薦是「臉皮太厚」,未必是正確的。                                             

                                                        群體弱勢

在美國,華裔不到總人口的2%,是少數族裔中的少數。華裔集中在幾個州的少數大城市,例如紐約 .  洛杉磯 .  舊金山 .  費城 .  芝加哥 .  波士頓 .  休斯敦 .  亞特蘭大 .  西雅圖等。在這些地方,看起來華人不少 ,其實還是很「少數」。例如,紐約市華人超過36萬人,似乎很多,其實不到紐約市人口的5%

在美國,選票是一種重要的政治力量。能不能當上總統 .  州長 .  市長 .  議員等,是由獲得選票的多少決定的。華人所佔比例本來就微小,再加上入美國籍不積極,投票也不積極。於是,華人投出的選票數量少得「可憐」,在選戰中「無足輕重」。這是華人在政治上不被美國主流社會重視的重要原因。

為什末華人入美國籍不積極呢?原因主要有三:一,華人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愛民族,愛祖先,愛母國,愛家鄉,不願意輕易放棄自己的國籍。在這一點上與多數亞裔(朝鮮 .  韓國 .  越南 .  柬埔寨 .  寮國 .  緬甸等)相同,追溯起來,可能與儒家思想有關。二,在美國受種族歧視。有的美籍華人說,「原來以為入了美國國籍可以不受歧視,入籍后發覺,只因為黑頭髮黃皮膚,還是被另眼看待」。這對華人入美國籍的積極性打擊很大,因為「入不入籍還是一樣」。三,有些華人從實際考慮問題,認為「入籍」和作「永久居民」各有利弊,入籍享受的福利待遇多一些,作永久居民保留中國護照,回中國方便。

為什末入了美國籍的華人,對參加選舉,履行美國公民的權利義務,都不大積極呢?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經濟原因,新移民謀生困難,把全部精力投入打工掙錢,養家糊口;即使已經立業,不再為生活為難,但也要應付美國十分激烈的競爭,所以對政治不感興趣。另一方面是,華人「人少勢孤」,在政治舞台上形不成勢力,覺得即使投票也「沒有用」,「白浪費時間」。這屬於政治覺悟問題。民主權利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必須努力爭取。猶太人在美國人口中所佔比例也是微小的,但是他們在美國政治和經濟舞台上勢力都很大,可見人數並不能決定一切,還要看一個族裔是否覺醒和努力奮鬥。弱勢族裔自甘弱勢,就永遠弱勢;發奮圖強團結奮鬥,弱勢也能爭取到應有權利。

華人是弱勢群體,不僅表現在人數少,所佔比例低。還表現在,經濟基礎貧窮薄弱,政治舞台上沒有支柱和靠山。從前面講過的華人移民美國二百多年的歷史,可以看出,前一百七八十年,華人在美國主要是作「苦力」和「奴工」,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既貧窮又沒有政治地位。中國大陸解放以後,從香港和台灣逃到美國一些富人,但是在華人移民中仍是極少數。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從大陸來美國的主要是留學和打工 ,沒有什末錢。不少人進入美國時,身上只帶著幾十美元,一切靠「白手起家」。近十幾年,美國華人社會才出現屈指可數的億元以上富翁,這些華人富翁在美國大富豪群中,是「小巫見大巫」,算不了什末。

美國不僅有財閥家族,還有政閥家族。肯尼迪家族   布希家族就是當前著名的政閥家族。這兩種家族「相互聯盟」,「相互勾結」,操縱美國的政治和經濟。華人沒有自己的財閥家族,更沒有自己的政閥家族,要想在政治舞台上「出頭」,沒有人賞識 .  提拔和支持,確實很困難。

                                                         謀生艱難

華人移民美國,除了靠子女養老的老人和靠父母撫養的兒童少年,大體上需要經歷三個階段:謀生存(對留學生來說是努力學成);立事業;求發展。一般說來,人首先需要生存,吃飽穿暖,衣食住行無憂,才有心情和精力從事政治活動。「從政」通常是進入第三階段的事,是「求發展」的一個方面(兼搞政治)或一種職業選擇(專職從政)。

到美國來的華人留學生,首選的專業是數(電腦) .  .  .  醫;其次是貿易 .  金融 .  財會 .  管理;學文學藝術和法律的較少;學政治的更少。原因有:數理化是華人學生的「特長」,英語則是「特短」,所以選擇專業時存在「重理輕文」傾向。醫科和財經專業就業比較容易,待遇也好,所以選擇這些專業的也比較多。文學藝術是「冷門」,就業困難,除非有天賦或特殊愛好,一般不願選擇。法律和政治,由於美中兩國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學成以後,只能在美國就業。美國對律師執照卡得較緊,就業不是很容易,所以學法律的也不多。外國學生在美國沒有社會基礎和政治後台,從政很困難,所以從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選擇政治專業的極少,從台灣和香港來的留學生選擇政治專業的也不多。受過美國教育的政治和法律人才太少,這也是華人從政者少的重要原因。

到美國來打工和創業的體力勞動者,主要集中在餐飲 .  車衣 . 小手工業 .  修繕建築 .  小商小販以及家庭服務(作保姆)等行業。他們最初幾年,面臨掙錢糊口,還債,接家屬,爭取綠卡等一連串難題,顧不上參加政治活動。大體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才有可能積攢一些錢,自己開業,作小業主。其中少數人有時間 .  能力和興趣開始參加一些政治活動。再過若干年,發達起來了,成了中型以上企業的業主或者社區知名人士,才有資格作「僑領」。在僑領中,又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只熱心公益事業,服務華人社區,不參加政治活動;一種是既熱心服務華人社區,又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後者,才有可能參加民選官員的競選活動,當選後進入政界。

由於進入政界如此艱難,需要漫長的過程,華人移民的第一代極少能進入政界的。已經進入美國政界的著名人士,例如,勞工部長趙小蘭 .  華盛頓州長駱家輝 .  聯邦眾議員吳振偉 .  紐約市議員劉醇逸等,都是第二代或三代以上的移民。他們的父母或祖輩已經創業成功,他們自幼接受美國教育,是黃色皮膚「思想作風美國化」的「美國人」,所以不僅華人把票投給他們,不少白人也投他們的票(這一點很重要,沒有其他族裔的票,只靠華人票源,很難當選)。趙小蘭並非民選官員。她的丈夫是共和黨籍參議員,夫妻二人深受老布希賞識,她作過老布希的交通部副部長。小布希競選總統時,他們夫妻作出過重要貢獻,小布希當選后,立即任命趙小蘭當勞工部長。

                                                            政爭激烈

美國的政治是「兩黨政治」。除了共和黨和民主黨,還有幾個小黨,但都無足輕重。華人勢微,不可能成立自己的政黨。而且美國沒有「種族黨」,華人成立「華人黨」,會引起尖銳種族矛盾,不一定正確和有利。

於是,華人參政,許多人的做法是首先參加民主黨或共和黨。一旦參加了這兩個黨,自然要遵守其黨綱,服從其領導。而這兩個黨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美國的幾大財閥家族和政閥家族手裡,如果不依附他們,很難「出頭」。少數華人的做法是,不參加任何政黨,以獨立競選人身份參加競選,這樣做,在基層選舉中也可以,因為根據美國法律,獲得一定數量選民的連署,就可以參加競選。不過,沒有任何政黨支持,個人「單打獨鬥」,勝選可能性很小。至於競選市長 .  州長以上的職務,離開政黨支持, 個人「單打獨鬥」,根本沒有可能。

除了上述困難,還有兩個問題,嚴重障礙華人參加美國政治。首先是兩岸不統一。擁護中國統一的勢力與台獨勢力存在激烈鬥爭,不但造成華人力量分散,還因「內鬥」妨害華人參政。其次是,海外華人普遍存在「一盤散沙」的古老毛病。2002年,紐約市競選議員,中國城和法拉盛這兩個華人聚居區,都有可能選出華裔議員,但是每個地區都出來三個華人競選。華人們很是焦慮,推動僑領們出面協調,為了選舉獲勝,希望每個區只由一位華人出面競選。但是,六位競選者互不相讓,誰也不肯退出,選舉結果,華人票源分散,沒有一個人當選。

                                                          希望何在?

以上剖析了美國華人參政少的種種原因,如此看來是否就沒有希望了呢?當然不是。

首先,華人移民迅速增多。據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的統計,2002年以來,亞裔增長9%,是各族裔人口中增長最快的。亞裔中四成以上是華人。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中美關係雖有波折,但是總體上不斷向前發展,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日益繁榮。照這種勢頭,華人移民美國的還會迅速增加。這將不斷增強華人的勢力和影響。

第二,華人在美國的事業發展迅速。學術 .  科技 .  教育界是華人最先取得輝煌成就的領域。2002年有一個統計,全美工科博士中60% 是亞裔,分別來自中國大陸 .  台灣 .  印度 .  韓國。十幾年前,華人作到大學系主任就不簡單,到2002年,至少有10位華人擔任了美國大學校長 .  院長 .  研究所長。2004年有6位華裔榮任美國工程院院士。

近十幾年,華爾街里中國面孔迅速增多,華人在美國金融界 .  國際貿易界顯露頭角,擔任部門主管和業務經理的 .  被派回中國和亞洲擔任地區代表和地區經理的,都一天天多起來。華人只會開餐館,辦車衣廠的老印象,正在改變。華人的勢力從華人聚居區伸展出來,當前是伸到大工商企業和財金界,將來就會伸展到政法界。

第三,華人參政意識不斷增強。今年紐約市法拉盛地區選舉州議員,初步實現了華人聯合競選,有希望獲得成功。最近美國民主黨開全國代表大會,紐約州的代表之一劉毛淑卿談感想,認為華人參政進步很大。她說,80年代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紐約州亞太裔代表只有她一個人,這次亞太裔代表有19個人。不但代表人數多了,還有兩位華裔代表被安排作大會發言,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首次聽到華人的聲音。

                                                                2004813紐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紅旗下的人 2015-7-21 12:52
中國大陸是經受過幾千年的洗禮,是無數人類集團智慧的先驅者。中共經過近百年的成長,經歷的風雨不是一般政黨所能經歷的,無論是政治經驗和政治智慧,都非常的豐富。世界格局變化無常,經濟危機在各個「民主」國家內泛濫,而中國大陸經濟還是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國家體制是需要經過時間去驗證,看看風雨飄搖的世界經濟,看看強權豪奪的列強。那些民主國家,是靠投票通過的攻打伊拉克、阿富汗,你以為是為了民主?是為了石油,要不人你怎麼不去攻打東非和西非那些貧困而又戰亂的國家?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假民主是利益慾望的集合,自己做一件齷齪的事會感覺到羞愧,但大家都舉手做一件罪惡的事就感覺到無所謂。這就是美國的民主,這就是佔中人的民主。
回復 淡淡的米蘭 2015-7-21 14:01
與華人各掃門前雪的民族特性有關吧~
回復 泥馬 2015-7-21 15:24
大概是因為參中國的「政」多,參美國的政少。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7-21 21:48
如果沒有錢,還是不要參政。這是一個大染缸,真金也會被腐蝕。加州的Leland Yee剛剛認罪。
回復 borninheaven 2015-7-22 05:11
華人實惠,華人做政客賺生活遠不如干其他的容易!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9: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