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青春無悔還是有悔?

作者:sydney_2  於 2015-6-23 19: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青春無悔

2015623 

 

前天(621日)我寫了「周末隨筆:激情,悲劇和文化」(見附文),由於周圍至愛親朋們的上一輩當年多有相同或相似的經歷,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前天時間很有限,寥寥數筆后就趕緊收了攤,今天繼續。

人的一生多數時候是平淡無奇充滿無聊的,沒有錢的時候夢想著有錢了多好,想擁有什麼就擁有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因為絕大多數人奮鬥一生也不會怎麼有錢,所以富裕生活永遠會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中的多數,不論是華人還是西方人這點都一樣。但不論是哪個種族,人群中總有少數人討厭平淡,不願隨眾,會在一生的某個階段去追求金錢無法得到的東西,譬如一個比現實美好的社會乃至世界,甚至冒著生命危險,這個階段多數是年輕時代,這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因素。我周圍至愛親朋們的父母年輕時代相當部分正好屬於這一類人,這就是歷史。

 

朋友中有人質疑父母們當年熱血沸騰的價值?我覺得,人之所以熱血沸騰,主要原因就在於看不到,或者根本沒打算去看為之奮鬥的東西的實質,就如熱烈的愛情多半來自盲目那樣。但問題在於,當你能看到目標的實質后,你的熱情如果不是完全消失的話也多半所剩無幾,因為世間不論人還是物都是有著明顯缺憾的。

 

還有人質疑當年那段中國歷史的真實性?為什麼當年那麼多中國年青人會自願投身到兩大革命政黨的懷抱?親友中某位抗戰時代已是重慶中共地下黨人,1957年反右運動中被送進勞改農場20年,妻離子散,他退休后曾經這麼說:我們上了一個大當!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我在44日的文章《NAZI, Communism and Great Society》中就說過,某些民族的文化,傳統觀念和思維方式本身就是擁抱某種主義的溫床,中國知識人作為一個群體,既不是一個獨立的力量,也從來就沒有站在底層大眾一邊思維,行事和說話,一向只是皇權的維護者,以獲得皇上賞識為榮。1949年以前中國兩大革命政黨,一個親法西斯,另一個信仰共產主義,兩種主義都把國家置於個人之上,與官尊民卑的中國傳統一拍即合,與美英法的尊重個人自由和選擇,不得把國家置於個人之上的理念不合拍。我們這些人的上一輩無法脫離中國現實文化,所以他們有的選擇跟隨國民黨,更多的跟隨了共產黨,也有的兩黨都不隨,結果一生懷才不遇。

 

回到我們這些人當年選擇離開中國的話題,我覺得,有一點我們和前輩們是相似的,那就是追求一個美好社會,追求某種更美好目標的激情。如果問出國后是否有過絲毫的後悔,我想至少大多數人或多或少有過,這很正常,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我們自身從小長大的社會,習慣的文化及思維方式,與新國家之間的巨大差距造成我們明顯的的現實和心理落差,這個困難隨著時間,隨著自身融入新國家的程度和速度會逐漸減少。另一個原因就如我們的前輩,幻想的美好社會並不那麼美好。事實上,就如我前面說的,所有世間的人和物都是有明顯缺憾的,差別只是某些社會的缺憾多半來自人為,是某些人想統治絕大多數其他人而人為製造的;另一些社會的缺憾多半來自自然,來自我們人類本身的缺陷,是不可控或不易控的。

 

青春到底有悔還是無悔呢?那得看你享受過程還是結果。如果你是個只重結果不享受過程的人物,投胎富裕的父母,在豪宅名車中安靜度過一生是最美好的選擇,如果你能想法讓自己安靜的話。如果你能享受過程,應該明白,生活中的快樂和激情往往是在未達終點以前的奮鬥中才能體會到的感覺,奮鬥會有挫折和痛苦,但正因為有過挫折和痛苦,你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是什麼。這就好比一周辛勤工作迎來的周末或節假日往往感覺特別美好,但如果天天holiday就會乏味那樣。大家都知道,別說是西方,非西方國家的年輕人,年紀輕輕離開父母和家園到世界各地一邊打工一邊遊歷的大有人在,我的英國同事20歲出頭離開英國,先是美國后是以色列最後來到澳洲,現已40多歲;我剛出國那會的教車師傅是馬來西亞華人,15歲離開大馬在世界上50多個國家干過各種各樣的活,我遇到他的時候,他也40多了。對我來說,這樣的人生經歷才是有價值的財富。同樣,我們父母輩年輕時代離開父母和家庭,全國各地闖蕩的精神和他們的人生真實體驗是留給我們這些下一代的最寶貴財富。

 

…………

附文:  周末隨筆:激情,悲劇和文化

2015621

 

昨天在親友聚會上,看到朋友88歲的老母親近日參加崔永元在上海舉辦的公益活動的照片,在場包括朋友母親在內的多半是中國電影界音樂界的老人物。抗戰年代,朋友的母親年僅13歲就獨自離開大上海跑到皖南去投奔新四軍,后回到上海,兩年後帶著兩個妹妹,其中一個年近9歲再次加入了新四軍。那天小崔晚會上的另一個人物,《紅色娘子軍》的女作曲家黃准當年也是年輕輕就跑去延安加入魯藝。聯想到我的父母和周圍眾多親友,抗戰時代都以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是去了重慶就是跑到了延安,有些選擇了跟隨共產黨,有些跟隨了國民黨,也有的選擇了無黨派。他們中似乎沒有一個來自窮困家庭,有的家境還不錯,問問包括前面朋友88歲的老母親和我父親在內的那些長輩們當年激情澎湃的原因,其實與崇拜信仰某種主義並無多少關係,甚至與抗戰也無多大關係,當年他們那麼年輕,有的還完全是個孩子,根本就不清楚這些政治信仰具體代表著什麼,連抗擊日本侵略的真正意義也只是聽來的。

 

我和我的親友們當年怎麼會離開中國?我想,當年離開中國的時候不可能沒有對西方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的崇仰,但20多年過去后的今天再回過頭,其實我們當年的選擇與父母們年輕時代的選擇出自一種共同的血質:激情,衝動,一種比常人更喜歡挑戰自己的特殊血質!

 

歷史走過了那麼多年,其間中國經歷過的悲劇乃至罪惡一件接著一件,國民黨和共產黨,兩黨當年深受年輕人追捧的輝煌時代都已不再,他們信仰的主義早已進了廢品收購站。而我們的前輩們所經歷的悲劇是什麼呢?那就是別無選擇,政治激情和衝動的最終目的地不是這個黨就是那個黨,,一個親法西斯一個信仰共產主義,一根藤上的兩個瓜。為什麼中國在推翻滿清王朝後,剛剛發芽露出地面的民主制度就死在了兩個革命黨面前,根子還是文化,我們的文化土壤里長不出或很難長出理性自由平等的價值觀和理念。看看我們周圍的國人,不論仍在國人的老同學還是老同事,或者已經在西方多年的同胞,普遍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充滿共產主義或法西斯主義的印記,現在後者更多,與美英為代表的西方社會中間有個顯而易見的鴻溝,要填補這個鴻溝只能寄希望於在西方長大的下一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0:3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