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相對空洞的內宇宙轉向自然和真實

作者:白色百合  於 2024-6-27 09: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雜談隨筆|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原創

「從相對空洞的內宇宙轉向自然和真實,從抒寫主觀的'我』轉向精細地觀察和刻畫大千世界。」

說到精細地觀察和刻畫大千世界,文字不如攝影來得快和准,這裡的攝影是指無後期的原片直出,而我寧願把它說成是一種選擇、一個決定,沒有高下的分別,因為後期也是審美的一部分,只看你想展示什麼,或是想讓人感受到什麼。

文字太容易夾雜人的主觀感受和判斷,所觀察的事物及所描敘的事件本身與文字或多或少會有出入,有人極力還原,有人極力掩飾,期間必過兩道關卡,眼睛和心靈。

有人能發覺不易察覺的美,有人則比較無感和遲鈍。你覺得美的,人不一定覺得美。有人對喜歡的事物敏感,有人則對不喜歡的事物敏感。同一件事物,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喜歡和不喜歡的程度,完全由人任意隨機決定。因此人的差異讓文字變得複雜,繪畫與文字同理。

掌控的對面坐著失控,越想掌控就越容易失控。人的內心值得探索。只是因為自然界相對簡單,簡單的東西往往療愈,於身心都有益。天性讓人投奔自然。人類需要自然,自然卻未必需要人類。自然無為而治。相比心界(這裡不說超自然的靈界),自然界的萬物更能給人安全感。

「精細地觀察和刻畫大千世界」,然後呢?觀察了,心領神會了,就該滿足了,要文字幹什麼?記錄嗎?人只要提筆,就意味著破壞事物的本來面目,包括那些寫自己的文字。你連當時的那個你都無法完全準確地捕捉,何況時過境遷後記憶和潛意識裡的那個自己。這大概也是近年來我越來越少說話和寫東西的原因之一。

然這並不代表我沒有想法、沒有激情。想法和激情可以進來,也可以出去。要不要說點寫點、拍點和做點什麼,完全看各人。這就是有時候一段視頻,我會想有音樂的加入,或許是音樂恰好與視頻的情緒匹配,又或是需要蓋掉原聲里的嘈雜。相反有時又會討厭音樂,因為自然界里的聲音已經足夠美好,一段音樂的加入只會讓人感覺畫蛇添足。

事物本來面目重要,但重要不過心的感受,這感受多少會有差異,但那差異具體到各人時還重要嗎?正如人眼所看到的東西在視網膜上的成像,你是否會懷疑它們存在的真實呢?人的眼睛和一部高級相機,哪一個成像更接近真實呢?事物再美好,一旦被你的內部機制屏蔽了,那麼它對你來說就是不存在的。雖然人的感受並不是0或1,但至少在信號的接收上有著覆蓋的差異。

回到心理學,「你眼中的你不是真實的你,別人眼中的你也不是真實的你,你眼中的他人才是真實的你」。感受是每一個生命特有的,不一定非要是完全、美好、崇高的,也可以是不完全、不美好、不崇高的,甚至是扭曲和變形的,只要沒有妨礙到他人和自己的正常生活,都用不著干預,更不必嫌棄和迴避,全盤接受好過永無止境的自我鬥爭。負面情緒無論施還是受,都不要給予過多的關注,因為越關注越茁壯。最後,沒有時間治癒不了的創傷,沒有自然撫慰不了的心靈。

——黎舒葦 寫於2021.08.30 修改於2024.6.26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7 10: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