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孤獨
文/黎舒葦(白色百合、一葦)
我生而孤獨,不諂媚、不逢迎。
有時妥協,為愛為活著。
我只做對身體和靈魂有益的事,
並以此當作對自己的犒勞。
我的前半生由蒙昧和造化組成,
我為他人活、並習慣用他人的眼光看自己,
我殘缺、不完美,卻保有與生俱來的真實和良善。
我的童年沒有同齡的陪伴,
我的少年缺少「派」的勇敢。
我的青春是一枚晚熟的麥子掉進並不肥沃的土壤,
最美好的年華也最懵懂,夢一樣的美好恍惚。
彼時看似自我,實則尚未成形。
不安於現狀,卻安於一股不知哪來的自信。
多年以後悟到,那安與不安,都是幸福和至寶。
因為前面有不慌不忙的年歲可期待。
之後的我安於生活很多年,
並借口以生命原本的樣式告慰自己。
我一無所成,除了養大一孩子。
我一無所有,除了乾淨的身體和靈魂。
年輕的時候,時代是我,我就是時代。
多年以後,時不待我,我耐其何?
曾經,際遇讓我離開、進入、並追尋
另一個領域裡嶄新的自己。
如獲新生,有我的文字為證。
眼所不能見的世界,心領神會。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這樣的字句說得多了,自己都信以為真。
光是好的,所以讓光進來的裂痕也是好的?
我有太多裂痕,是否早該通體透明?
於是腦海閃現某個藝術品的樣子,
時不時我也會被自己的想象逗樂,
是寫字落下的毛病,還是自嘲的本事?
孤獨是我甩也甩不掉的影子,
就象每一篇文字的形成那麼孤獨。
擺脫不了的孤獨,就像擺脫不了寫字的習慣。
準確說,從未想過要擺脫它們,它們早已是我生命的組成。
(原創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