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八十年代的上海風光,純樸自然海派

作者:洛游郵樂  於 2016-1-14 12: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集郵隨筆|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8評論

關鍵詞:明信片, 上海, 圖片, 風景

手頭上有幾張八十年代的實寄/蓋銷明信片,拿出來晒晒。明信片上所採用的風景圖片相信不少網友看了會感到非常親切,當年的景色自然純樸舒服。

 

九曲橋雪景 (郵戳1985年)。安祥平和,絲毫不擁擠。人們衣著樸素,那年代的灰色服裝佔主導,即使是在最時髦的上海也是如此。上海人也不怕冷,大冬天的窗戶照開不誤。

 

 

松江方塔 (從郵資70分上推斷應為1984年左右,比上一張要早些)。松江在當時應該是比較偏僻的地方吧。記得1990年時去上海,那時浦東許多地方還是農村,過個江都很不方便呢。

 

 

上海外灘(郵戳1987年)。天藍雲高,視野開闊。英文翻譯也給力:Waitan Seafront in Shanghai。現在外灘叫「The Bund」,確實不如Waitan Seafront帶勁兒!為什麼非要恢復叫那個老名呢?起那名字的老外們已經早就死了100多年了!

 

 

我第一次去上海大概是在1984年,那時候內地人提起上海大多是肅然起敬。上海代表了中國最先進精確的工業和製造業,有最繁華的商業中心 - 南京路,上海人很洋氣。若是到上海出差許多人會讓你捎買東西,就是城隍廟的五香豆也是很受歡迎的。

 

最近一次去上海是在三年前,也到了城隍廟,隨著擁擠的人流,逛那些翻新或新建的店鋪,排挺長的隊為了再吃一吃小籠包子,疲憊的很。上海到處已是高樓大廈了,應接不暇。時代變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6-1-15 00:29
本人一九八〇年首次去上海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1-15 01:05
為什麼叫「seafront」呢?黃浦江不是sea啊!也許叫riverside更好一點。
回復 洛游郵樂 2016-1-15 01:44
徐福男兒: 為什麼叫「seafront」 呢?黃浦江不是sea 啊!也許叫riverside更好一點。
我也覺得那是在黃浦江邊,可也不妨礙叫她Seafront 啊。不是有個樣板戲叫《海港》,記得裡面有句台詞,「黃浦江啊黃浦江。。。」,人家江青也沒給改成《河(或江)港》
氣魄一點嗎。
回復 洛游郵樂 2016-1-15 01:57
來美六十年: 本人一九八〇年首次去上海
這也難怪,你來美國都六十年啦
回復 秋收冬藏 2016-1-15 02:12
85 年還是滿街bicycles and bicycles, 這會兒都成車陣了。
回復 洛游郵樂 2016-1-15 03:18
秋收冬藏: 85 年還是滿街bicycles and bicycles, 這會兒都成車陣了。
上海的永久28「男車和鳳凰26」女車。車把車座再來點穗穗,迎風飄飄。。。在當年絕對時髦
回復 wo? 2016-1-15 22:35
90年代我認識的幾個父輩是上海人的人對地方人很是不屑一顧的,因為是鄉巴佬
回復 洛游郵樂 2016-1-15 23:28
wo?: 90年代我認識的幾個父輩是上海人的人對地方人很是不屑一顧的,因為是鄉巴佬
這很正常,你對他肅然起敬,他對你不屑一顧,中國式的文化,sadly不得不承認。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3: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