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孕育了小小饞貓的那時起,就想親手為TA做些安心的食物,由於那時對油煙很敏感,沒法全心的沉浸在煎炒烹炸的過程里,加之對甜品的鐘愛 就不知不覺的就踏上了烘焙的美食之旅。
那時她還在肚肚裡,我靜靜的待在廚房做著各樣的小餅乾,只希望日後當她來到世上的時候,我已經可以很嫻熟的和她一起樂享烘焙時光了~時不時的她還會踹下我的肚肚,那感覺 有種說不出的幸福……
父母與孩子的互動至關重要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快節奏的生活,讓不少家長疏於與孩子的溝通互動,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通過互動,幫助孩子認識世界,教會他們為人處事的道理。」台州市中心醫院心理諮詢師李黎表示,看孩子與有互動地照顧是兩碼事,孩子自我個性的形成、心理素質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養成,都離不開父母的有效互動。
「特別是10歲以下的孩子,正處於認知過程,父母只有在與孩子的溝通互動中才能發現問題、糾正問題,並對孩子的言行加以正確的引導。」李黎說,通過自製蛋糕,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會更加和睦,有助於家庭生活的和諧穩定。
家長在陪伴孩子時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既能增進親子感情,還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其中,親子烘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親子烘焙可以帶來以下好處:
1.從烘焙中學到生活小常識
孩子天生好奇,任何食材,都要看過、聞過、摸過,甚至舔過。麵粉,黃油,打蛋器,各種工具,小朋友都有興趣。孩子在烘焙中自然而然地學到了一些生活小常識。知識是可以觸類旁通的,融匯貫通的,在烘焙學到的知識不會遜色於在興趣班上所學到的。學習是隨時隨地的,而不是非得坐下來攤開書本正襟危坐。
2.啟發孩子豐富的想象力
做餅乾需要小朋友自創一些奇怪的造型,小鴨、小雞、小象、漢堡包等等,有些看上去還有點神似,有些卻怎麼看都看不出個名堂來。反正,她說是什麼那就是什麼,一律放入烤箱。看著自己的作品香噴噴地出爐,然後美滋滋地吃下肚,那個滿足感真是別提了。
3.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
相信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熱愛勞動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只要家長小心呵護,孩子長大成人之後,這些能力一定能發揮出來,使他們成為有用之材。所以,對於孩子表現出來的學習和勞動熱情,家長們一定支持和引導。
4.等待烘烤的過程使孩子學會了耐心等待
小朋友們總是急著想吃還在烤制的點心,有時候還會急得哭鬧起來。怎麼辦呢,哭也沒有用呀,這會兒的點心是又燙又生,沒法吃。我們可以讓她看看麵糊是怎樣慢慢鼓成一隻蛋糕的。蛋糕出爐后,也不能馬上吃,還得等,得等到蛋糕不那麼燙了我們才能吃。
5.幫助孩子樹立合作意識
烘焙的各個環節,孩子並非都能參與,需要分工與合作。比如她可以攪麵糊,擀麵片,壓模具,但不能操作烤箱。她攪麵糊也不能隨意亂攪,得有方向,得配合步驟等等,這些,無形之中幫助孩子樹立了合作意識。
6.品嘗勞動成果增加自信
共同品嘗美味點心時,孩子想到自己也曾參與製作,自豪與自信便油然而生。有時候,烤出來的餅乾有點焦,造型有點丑,或者口味有點淡,但孩子總是說好吃,因為這是自己做的餅乾,怎麼著也比店裡買來的好吃!
7.通過烘焙結交朋友
小朋友在烘焙過程中一起玩麵粉做餅乾,孩子們一起玩耍,玩完了還能品嘗小點心,真是三全其美的好活動。
最重要的是,烘焙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家長在繁忙工作中,要抽出時間來與孩子一起製作點心,一起品嘗新鮮美味的甜點,家庭氛圍是和諧融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