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香港撤回送中條例,示威應該繼續,還是見好就收?

作者:一劍飄塵  於 2019-9-5 03: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劍劈華山|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關鍵詞:林鄭講話, 撤回送中條例, 五大訴求, 習近平, 王岐山

香港撤回送中條例,示威應該繼續,還是見好就收?

一劍飄塵


林鄭月娥撤回送中條例,顯然是香港示威者重大勝利。我相信現在大多數人網路時政評論員的意見是宜將剩勇追窮寇,堅決貫徹五大訴求。因為這樣的呼聲符合流量原則:可以最大程度吸粉。好在我不在乎流量,我不靠流量、粉碎維持生活。財務自由,是獨立思考的最堅實基礎。


香港問題,根本上是西方文明與中共專制文化的對抗,而不是香港人民與香港政府的對抗。繼續示威下去,估計最好結果是這屆香港政府倒台,中共重新安排新的政府。最壞結果是中共出兵,直接管治香港。我以前文章中說過:力量懸殊的弱勢下,避免最壞的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所以我一直主張:不造成中共出兵鎮壓,應該是條底線。


林鄭月娥宣布撤銷送中條例,一定是香港政府和中共努力談判的結果。甚至我都要懷疑,這是她的破釜沉舟。因為中共一直是要求強硬對抗示威的,幾十年來,在中國就是這麼做的。這也是香港政府在示威開始,不敢撤銷條例的原因。這一點上,不得不說,香港人民真的是堅韌不拔。


絕大多數人都會被目前有利形勢感動,會對抗議示威更有熱情。而全世界其他地方的觀眾,也一定會熱情鼓勵。這裡面原因,很多方面。不否認有出於共同民主理念的信仰的,但也不要小看,喜歡熱鬧、喜歡衝突的人性。而最終的結果卻只有一個城市承擔:香港!哪怕是軍隊屠城的最壞結果。


所以目前情況下,見好就收,給林鄭政府一個台階,才是理性的、雙贏的結果。林鄭政府和中共政府是不同的,香港的公務員隊伍,是西方文明熏陶出來的。他們也許因為一時的利益、自身的得失,上了中共賊船。但還是與中共官員不同,大是大非的底線是在的。林鄭如果沒有這種底線,不負責任,有什麼必要這個時候撤回送終條例?


王岐山在深圳已經很多天。王岐山相信的是「大革命與舊制度」作者托克維爾的邏輯:革命的發生並非因為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壞。最經常的情況是,一向毫無怨言彷彿若無其事地忍受著最難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壓力減輕,他們就將它猛力拋棄。此前人們對未來無所期望,現在人們對未來無所畏懼,一心朝著新事物奔去。


這樣的人,對群眾運動不可能軟弱。所以無論林鄭的退縮,是否得到了中共的肯定,這都應該是中共可能接受的最後牆角。五大訴求里的雙普選,基本就是中共的命根子。我當然希望也祝願香港人民能夠取得雙普選的勝利。但這無異於逼著中共上刺刀肉搏。而且,這條訴求也不是目前的香港政府能夠做到的。


在這樣的態勢下,見好就收,利用立法會和媒體以及法院的力量,繼續抗爭。既給目前香港政府一個台階,也給抗爭了幾個月的香港市民休息的機會。現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就是「妥協」!一味你死我活的蠻幹,是共產黨政治特色。


我經常會反思:如果在五月十九日戒嚴之前,學生們放棄天安門廣場,退回學校,建設自立的學生組織,給當時體制內的趙紫陽系統的改革派一個機會,還會有64屠殺嗎?今天的中國是不是已經走上了議會民主的道路呢?


香港的今天,真的和89年的北京非常相似。妥協和退縮,肯定不可能獲得100%的勝利,但一蹴而就的革命,就一定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嗎?更多時候,是混亂和倒退。

更多內容,請看我的youtube視頻:https://youtu.be/z9s_tPANYZI

20190904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法道濟 2019-9-5 06:09
香港政府及後台不讓步,危機來的快點;讓步,死的慢點,但一旦讓步,對方就會看出其色厲內荏,看出鐵血維穩政策並非鐵板一塊。
大家心中畏忌的就是鐵血鎮壓、屠殺,現在你不敢下手了,那還怕什麼?反對派會很大程度上消除根本顧慮,畏懼心理減弱很多,必然會一擁而上,得寸進尺,擠壓港共。
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毛老頭說「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不存在調和、妥協的餘地。鐵三角看來力不從心,很可能從此暴露死穴,潰不成軍!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9: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