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每逢佳節倍思『中國歌曲』

作者:腦夫  於 2015-12-26 00: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中國, 歌曲

 

每逢佳節倍思『中國歌曲』

 

很多看過中國節日焰火和爆竹的西方人都以為,東方人的節日一定比西方的更加絢麗多彩。就焰火這一部分來說,的確是這樣,但就其他的部分來說,相反的情況恐怕才是真的。這其他的部分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即東西方在節日音樂和歌曲方面的區別。

 

雖然西方人在節日里,很少有機會看到像東方焰火那樣令人炫目的視覺盛宴(這種情況已經有所改善了,國慶焰火現在已經點燃了很多美加地區的夜空),但在聽覺上卻得到了異乎尋常的補償。這表現在,幾乎在所有的西方節日里,到處都可以聽到為特定節日量身定做的節日歌曲,比如,生日有生日歌,結婚有婚禮進行曲,聖誕節有鋪天蓋地的聖誕頌歌。就連在葬禮上,也有 Amazing grace ,這首連死者都會感動得流淚的歌曲。

 

不要小看這些制式的節日歌曲,它們把節日從簡單的味蕾享受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使節日終於有了精神上的寄託,並使節日中的男女老少,在離開餐桌以後,還可以再吃一次精神大餐(這有點像現在的中國人吃過年夜飯以後去看春晚一樣)。而且,這些節日歌曲,代代相傳,經久不息,經受住了長時間審美疲勞的考驗。

 

反之,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里,就缺少了這個環節。雖然在節日里,我們也舉行各種各樣、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像文章前面提到的焰火表演。但美中不足的是,我們的節日里都普遍缺歌少曲,即缺乏一首或幾首屬於節日本身的、經得起時代反覆傳唱的主題歌曲。這使得中國的節日,與西方相比,多少有點安靜。節日的主要吸引力也因此一直都停留在「民以食為天」的層面。

 

我們為什麼幾千年來都過著這種沒有主題歌陪伴的、相對沉默的節日呢?是我們中國人天生就害羞或者對音樂舞蹈不那麼敏感和渴求嗎?還是我們的音樂家們低估了節日歌曲的重要性?就我個人的感覺是,橫在我們中國人和美妙音樂之間的最大障礙,可能還是我們長期不爭氣的經濟。是的,我們過去的(至少在改革開放以前的)經濟生活中,缺乏的東西太多了,平日里的粗茶淡飯使節日變成了惡補大魚大肉的唯一機會,誰也不想放過這個機會而去關心什麼酒肉以外的東西,而且,就是偶爾滿足了溫飽以後,也不會馬上就思與人性原始慾望不相干的東西。是呀,誰又能飢腸轆轆地宣布自己熱愛音樂呢?

 

好消息是,人們對食物的喜愛超過歌曲的時代應該不會很長了,因為擋在中國人和音樂之間的最大障礙,現在正在慢慢消失。中國今天已經取得的經濟發展,使我們有理由樂觀,這些經濟基礎的變化最終會給上層建築(包括音樂)帶來豐厚的回報。如果『經濟發展可以帶來文化進步』的歷史規律能在中國重演的話,那麼,不再依戀食物的人們可能會開始意識到,吃喝雖然很重要,但並不是節日的全部,音樂和歌聲也應該是節日的一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組成部分。

 

希望有一天,在中國的每一個節日里,都有幾首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歌,這些歌曲朗朗上口,百聽不厭。每逢佳節,都有一組組穿著節日盛裝的人,站在大街小巷和車站碼頭上,用家喻戶曉的歌聲為路人傳輸節日的溫馨。這會不會是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上,新的一景呢?

 

的確,中國從來就不缺乏像西方那樣充滿人性和神話色彩的傳統節日,比如中秋節、端午節和春節等等。我們只是還沒有來得及為她們一一譜上相應的歌曲。雖然我們可以繼續羨慕和欣賞,哪些來自西方和沒有國界的節日歌曲,但我打賭,如果我們一旦有了自己的節日歌曲,我們一定會感到更加親切,所以,希望哪些真正具有才華和立志填補空白的音樂家們,現在能夠清楚地意識到,一首膾炙人口、世代傳唱的節日歌曲才是他們名留青史的最好機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3: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