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睡得好 慢性疼痛就能緩解

作者:lipinhe  於 2016-9-27 19: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我痛到睡不著!沒睡飽,疼痛怎麼會好?」醫師在門診中有時會聽到這樣的抱怨。英國華威大學研究發現,如果想讓患者舒緩慢性疼痛,睡眠是重要關鍵,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或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睡眠困擾。

認知行為療法 打破惡性循環

英國華威大學精神學系睡眠與疼痛實驗室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背痛、纖維肌痛症、關節炎等慢性疼痛常讓患者對失眠、疼痛產生負面連結,說不定可以透過認知行為療法打破這種負面連結。

研究團隊訂出一套評分標準,可針對長期、慢性疼痛患者測量睡眠、疼痛之間的想法關聯性,並了解這些人的睡眠品質好壞,這項評分量表可幫助探索睡眠與疼痛之間的惡性循環關聯性。

睡得好 有助舒緩疼痛

研究顯示,透過這套量表評分,可以預測患者失眠、疼痛程度,患者睡眠品質較佳、睡得比較好,便能大幅減緩疼痛癥狀,特別是接受短療程認知行為療法的患者,更是如此,無論是為了疼痛,還是為了失眠接受認知行為療法治療,都能獲得好處。

研究作者指出,這項研究提供醫療人員一些方法,幫助了解患者對於睡眠、疼痛的想法,研究也證實,認知行為療法對於有失眠困擾的慢性疼痛患者,確實有效。

新評估工具 同時處理兩項問題

近來精神科、心理師針對慢性疼痛治療,多以疼痛管理為主,很少將重點放在睡眠,但醫界開始發展一些治療方式,可以同時處理疼痛、睡眠問題,這套評估量表可做為臨床診斷工具,幫助醫療人員評估、追蹤患者接受治療后的改善情況。

錯誤想法 反讓癥狀加重

研究指出,一個人的想法的確可能對情緒、行為,甚至生理造成直接、間接影響,因此對於睡眠、疼痛的想法,也會影響一個人如何處理疼痛、睡眠問題,根據臨床經驗,病人有些想法很健康,也有助減輕癥狀,但有些想法就顯得較固執,還可能讓患者產生迷思、誤解,甚至會讓失眠、疼痛更惡化。而新評估工作可讓醫療人員快速釐清患者想法,進而找到真正問題所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0: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