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記錄青春,你會用哪種方式?在省城太原,有兩名90后女畫師選擇用手繪計程車來紀念她們的青春歲月。普通的六張水彩紙上,一輛輛逼真的、款式不一、顏色鮮亮的計程車,真的就像在跟人們訴說著這些年計程車的變遷史。
8月9日,在雙塔西街的一家畫室,記者見到了這兩名90后女孩孫尚霞和李亞茜。畫室不大,但被裝扮得有些小情調,牆上和窗框上都是她們的手繪作品。
手繪計程車變遷畫作,兩個女孩共畫了6幅,第一幅為黑色的上海車,第二幅為「黃面的」,第三幅是一輛綠白相間的大眾計程車,第四幅和第五幅是兩輛紅色的,第六幅為一輛黃綠相間的比亞迪汽車 ,也就是2015年年底準備要更換的純電動計程車。
現在的純電動車為藍白相間的電動汽車,她們畫成了黃綠相間的了,孫尚霞笑著說:「這個事比較蒙圈」,那幅畫作是她們在2015年年底就畫了,當時網上出來的備選車型是綠色的這款比亞迪 e5,沒想到後來選擇的是比亞迪e6,顏色來了個大轉變。現在,她們正在畫藍白相間的計程車,暫時還沒有完工。
手繪計程車,兩個女孩說是在一次聊天中突然聊出來的靈感。「2015年年底的時候,聽說太原的計程車要換新,聊著就開始回憶起小時候憧憬坐計程車的經歷來,當下就決定把它們一一畫下來。」孫尚霞說,前段時間她們在微博上「曬」了一下勞動成果,沒想到引來了許多粉絲的關注,有網友鼓勵她們畫得真好,還有太原市民提醒她們記憶中好像還有紅色夏利 計程車。
這6幅畫作中,兩個女孩說,每畫一幅都不由得感慨一下,尤其是對那輛「黃面的」。「小的時候能坐一次 黃面的 ,那感覺真是高興,覺得很高級。當時家裡都沒有車,出門實在走不動的話就坐三輪車, 黃面的 貴,只有等到過年走親戚的時候才坐那麼一兩次。」李亞茜說。對於這樣珍貴的記憶,孫尚霞也有同感,她說:「在我的印象中,1996年,我6歲的時候記得這種 黃面的 ,不過那時家裡條件不好,很多時候出門都是擠公交,坐一次真是太奢侈了,不用擠,還有座位,這些印象太深刻了。」兩個女孩說,計程車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它的變遷也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發展變化,這其中包含著許多人的青春記憶。「我們畫的這些記錄還不全,如果有哪位市民可以提供照片,我們還可以繼續補充,爭取把太原計程車更新換代的情況全部記錄下來。」孫尚霞和李亞茜說。
延伸採訪
網路記載中的太原計程車
兩個女孩手繪的計程車畫作不全,那麼太原的第一代計程車是什麼樣的?到現在的純電動車,是更換了第幾代呢?
記者在網路上查閱了一些資料,顯示在上世紀70年代初,當時的太原三輪機動車廠率先投放11輛老式吉普車,出租汽車從此在太原誕生。到了1978年,太原公共汽車公司組建了一個擁有20輛上海車的包車隊,成為太原第一計程車公司的前身。從上世紀80年代起,很多個人購買的車輛先後進入計程車市場。1988年,太原市汽車客運管理辦公室成立,開始對計程車行業進行規範管理,當時全市的計程車已有347輛。到了1996年,這一數字變成了12000輛。
上世紀90年代初時,太原市引進了「黃面的」。1998年,太原市將全市計程車車牌統一為「晉AT」,淘汰了一些安全標準不合格的車輛。2007年年底,太原計程車再度迎來更新,紅色車身銀頂和藍色車身銀頂兩款顏色成為太原市出租汽車更新的統一車身顏色。2016年1月20日起,太原計程車再次換新。
老太原回憶六七十年代計程車是「奢侈品」
兩位出生在上世紀40年代的老太原說起他們那個年代的計程車,在機關單位上班的劉先生說:「印象里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賓館里有計程車隊,如果要去開會,需要車時可向賓館租車用。那個時候的計程車,60年代是國產小轎車,到了70年代有了進口車,不過多是觀望,沒錢去坐。」
劉先生說,每次他上班時看到一些賓館前的計程車都比較羨慕,可以說是奢侈品。到了90年代,「黃面的」多了,打車才不那麼奢侈。
另一位惠先生記憶中的計程車就是黃面的,六七十年代的計程車極少,以至於他對那個年代的計程車沒什麼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