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夏日炎炎要及時喝水 水喝少了腦子會變笨

作者:lipinhe  於 2016-8-4 11: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三伏天,汗如雨,機體乾涸。您可知道,汗出多了,腦細胞會萎縮?若長期或嚴重缺水,還有可能損傷認知能力?為何呢?
  原因是,人體中約60%~70%是水,水分參與機體的生命活動和新陳代謝,維持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轉。一旦缺水,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能停擺;若長期處於缺水狀態,很多問題就會「應運而生」!
  因此,每日飲水的推薦量,從6杯提升到7~8杯,鼓勵喝白開水和淡茶水,少喝甜飲料!
  1、汗出多了大腦會萎縮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青少年的大腦在缺水狀態下會出現萎縮現象。
  研究人員讓兩組青少年進行90分鐘騎車運動,第一組身著3層衣物「捂汗」,第二組則短衣短褲。運動結束后,第一組體內約有0.9千克水分以汗液形式排出。
  隨後,讓這些大汗淋漓的青少年玩電腦遊戲,測試他們制訂計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通過核磁共振掃描他們的腦部。
  掃描結果顯示,失水的青少年的腦部出現了萎縮情況,其大腦與普通人相比,相當於「老化」了14個月,堪比患病兩個多月的阿爾茨海默氏病(老年痴呆症)患者。
  雖然這些青少年完成任務的能力沒有變化,但是需要調動更多的大腦空間!
  2、腦萎縮是腦細胞脫水了
  為何失水會導致大腦萎縮?
  原因是,人體有一種微妙的「水平衡機制」,其原則,是以犧牲細胞含水量為代價的。
  即,當飲水量不能滿足身體需求時,一部分細胞會脫水,讓水分進入身體急需的血液循環系統;當身體嚴重缺水而出現旱災時,細胞內66%的水分,會被吸納到血液循環系統中。
  大腦消耗的能量極大,為滿足其氧供,身體中大約20%的血液會流向大腦。機體缺水時,為了維持血液循環,腦細胞可能會脫水,導致大腦萎縮。
  研究人員說,雖然缺水會導致大腦萎縮,但只要喝上一兩杯水,大腦就可以迅速恢復正常。
  但若長期或嚴重缺水,則有可能損傷認知能力!
  因此在運動、勞作時,或炎炎夏日,要及時補水!
  3、考前喝水表現會更出色
  英國東倫敦大學研究發現,學生考前喝杯水,考試中的表現會更出色;在壓力過大,或需要做決定前喝杯水,可以幫助頭腦變得更清晰。
  原因是——
  人體體液分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人體的每個細胞都被細胞外液包圍著。
  「細胞外液」攜帶的營養及氧氣,從細胞膜水通道進入細胞,參與細胞代謝,促進細胞生長發育。
  「細胞內液」通過細胞膜水通道離開細胞時,會帶走各種廢物,以避免細胞因中毒而喪失功能。
  緊張考試,重大決策,腦負荷比平時大幅增加,大腦耗氧量隨之劇增,若氧供跟不上,就會影響腦細胞的工作效率,讓注意力,推理、判斷等分析能力受到影響。
  若此時喝點水,血容量增加,有利大腦氧供!
  4、便秘是機體在喊渴了
  人體內還有個「乾旱管理機制」,即,人體缺水時,會嚴格分配體內儲備的水,其原則是,讓最重要的器官,即大腦,優先得到足量的水。因此,當大腦因缺水而萎縮時,其他的體細胞早就處在缺水狀態了。
  那樣又會怎樣?
  這時身體易感疲憊。原因是,缺水容易導致血流量下降,氧氣運送量減少,削弱了肌肉與神經的功能,讓人產生疲勞感。
  夏季冠心病會加重,原因是出汗多,使得體內血容量不足,患者原本因受阻而供血困難的冠狀動脈,向心臟提供的血液量進一步減少,心臟缺血,誘發心功能不全,加重了心臟病。
  便秘呢?「缺水」,會引起便秘。
  原因是,大腸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吸收大便中的水分。在機體缺水的情況下,排到大腸的食物殘渣中的水分被大量吸收后,大便變得相對較干,腸蠕動的速度就會變慢。大便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越長,大便中的水分被吸收得就越多,最終使得大便乾結,形成便秘。
  5、補水可有效解決這些病症
  缺水引起的癥狀,對症下「葯」,當然是及時補水了。
  如,水分的及時補充和足夠攝入,可擺離線體乾渴讓人疲勞、懶散的感覺,提升人的精力。
  機體夜間失水嚴重,可使血小板凝聚力和粘附力加強,若睡前及半夜各飲一杯水,可改變血液黏稠度高的癥狀,預防腦梗。
  便秘呢?
  為了防止便秘,每天飲水量不能少於1500~1700毫升(7~8杯水)。特別是早晨空腹飲水2~3杯(200~300毫升),可加強腸蠕動。
  習慣性便秘者,除應該補充膳食纖維、早晨空腹飲水外,在原來飲水的基礎上,每天再多喝1000~2000毫升,也會有所幫助。
  6、機體持續乾旱會致大病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渴的感覺會慢慢衰退,再加上人們普遍沒有主動補水的意識,這樣就會導致人的飲水量減少,體內水分慢慢減少。中老年時,人細胞內的含水量與細胞外的含水量之比,會從1:1減少到0.8:1,甚至更少。
  長此以往,人就會逐漸患上慢性脫水症。這樣,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人眼的液體含量很高,人體慢性脫水,會引起眼晶狀體氧化損傷增加,以及蛋白變性,最終造成晶狀體混濁而致視力下降,引發白內障。
  再則,若細胞脫水,讓水分進入身體急需的血液循環系統后,不活躍部位的毛細血管會被迫關閉,以便調整儲量和流速,如此,新陳代謝產生的酸性廢物無法及時排出體外,氧氣的供應也會嚴重不足。而這樣的環境,恰好是癌細胞喜歡的環境。因為癌細胞是厭氧的,只能在低氧酸性環境下生存。
  也就是說,儘管「缺水」可能不是癌症發生的病因,但卻為其發生髮展,提供了適宜的生理環境!
  因此,不管渴不渴,都要「主動足量補水」!
  7、每天飲水量
  不能少於7~8杯
  「足量」是多少?
  2歲以上的人群,每日宜飲水1500~1700毫升,相當於每日6~8杯水,炎夏、運動,另當別論。
  怎樣才算是「主動」飲水?
  在沒有感到口渴時就喝水。每日喝水時間應分配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刻,且要少量多次喝水,每次200mL左右(1杯)。
  在哪些「時間段」更需喝水?
  睡前1~2小時喝水,有利於預防夜間血液黏稠度增加,也不會增加夜尿次數。
  晨起一杯水,可降低睡眠時水分丟失而引起的血液黏度,並增加血循環容量。
  上午10時左右、下午4時左右適當飲水。此時機體代謝基本完成,代謝產物增加,需要排出。
  特殊人群呢?
  糖尿病人飲水,可降低血糖水平;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病人每天飲水量最好能達到3000毫升,以排出或稀釋尿酸;冠心病人夏季適量飲水,可保證心臟供血。
  喝什麼樣的水好呢?
  白開水或淡茶水!若是20℃~25℃的,就更好了,因其張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與組織細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