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簡介:於康,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主任醫師營養科副主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營養學教授。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臨床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中國烹飪協會營養專業委員會理事及顧問委員會委員。
魚類的營養成分
魚,有淡水魚和海魚之分。淡水魚,常見的有鯽魚、鯉魚和草魚;海魚常見的有帶魚、大黃花魚、小黃花魚、金槍魚、三文魚等。魚類中含有豐富優質的蛋白質,且脂肪含量低,僅占魚肉的1%~4%,一般為不飽和脂肪酸;魚類中還含有大量的鈣、鐵、磷等礦物質和維生素A、維生素D、煙酸等。魚類肉質細嫩,其所含的營養價值極易被人體吸收。
一般來說,海魚比淡水魚更有營養,味道也更勝一籌。這主要是因為海魚比淡水魚遊動範圍更廣,力度更大,使得它的肌肉更結實而富有彈性,味道更鮮美。
海魚的食療價值
深海魚中含有豐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 -3不飽和脂肪酸,這些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其中,EPA可使血脈擴張,血小板聚積,改善血管通透性。DHA具有控制血脂的作用。二者都可以促進腦細胞發育,防止冠脈痙攣和動脈粥樣硬化。
海魚中最常出現在人們餐桌上的即黃花魚和帶魚。其中,黃花魚每100克含蛋白質17.6克,還含有鐵、鈣、磷、維生素等,且含有的豐富微量元素硒。
吃海魚,以清蒸或者清湯涮為宜。這樣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魚的營養成分,使其發揮功效。
海魚,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海魚以其鮮美的味道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捕獲了眾人的胃口。但是,海魚真的是吃得越多越好嗎?似乎有必要考慮一下海魚的安全問題。眾所周知,海洋中也存在環境污染,包括重金屬污染、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等。通過食物鏈的富集,魚類特別是位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魚類,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鉛、鎘、汞等在魚類體內聚集,其濃度甚至達到水中的數百至數千倍。如果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將會嚴重損害人體健康。
因此,我們在利用海產品的營養價值時,也要認清受到污染的海魚對健康的潛在危害。吃海魚,不是多多益善。如今的環境污染問題極其嚴重,即使是在大自然中生長的動植物,也很有可能會受到環境污染的危害,在體內富集對人體不利的物質。人們不能一味地相信大自然中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不加選擇地食用,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疾病。
小貼士
如何吃魚更健康
不吃或少吃魚頭、魚皮和內臟。因為污染物一般蓄積在肝、腎、肺等內臟組織,肌肉中含量較低。比如,鎘在魚類中的富集部位表現為內臟>骨骼>鰓>肌肉。
盡量食用體積較小的魚類。因為體積較大的肉食性魚類處在食物鏈較高階層,體內富集的污染物較多。
搭配吃些蔬菜、水果。在吃海產品的同時吃些西蘭花、西紅柿、香菇、蘋果等蔬菜和水果,有利於污染物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