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不逼婚,也是因為愛

作者:lipinhe  於 2016-3-18 15: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愛情婚姻

自從父親去世,老媽前幾年去了美國,已經連續好幾年沒有一起過春節了,這幾年每逢這個時候,總是看到回家過年的小朋友們在被逼婚日子裡各種怨聲載道,這就更是想念我在大洋彼岸的老媽。曾經有不止一個朋友好奇我的感情狀況,總是會順便問一句,你媽媽不催你嗎?我說,也會問。看著朋友們臉上難以置信的表情,我想起在第一季《奇葩說》的一個辯題,逼婚是愛還是變態,我發現每到逢年過節,大家總是在討論了那些逼婚的父母,可是並不是全天下愛自己的父母都是逼婚的,還有一種父母是不逼婚的,我很想討論一下他們。

拋開那些和子女關係十分冷淡疏離的父母不談,那些和子女保持著十分親密的關係,卻沒有對子女逼婚的父母,他們是怎樣的一群父母呢?我從我的父母和身邊朋友的不逼婚父母身上發現了一些共同特點,大致總結一下:

他們是一群有想法,有見解,有獨立思考能力,形成了自己完整人生觀,不會人云亦云的父母,很多父母之所以會逼婚,很大一個原因是覺得自己在親戚朋友面前抬不起頭來,被親戚朋友問幾句說幾句就覺得焦慮,不逼婚的父母,一般都很有主見,自己內心也比較強大。

他們是一群相信愛情的父母。他們相信婚姻的基礎是愛情,因為自己夫妻感情好,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找到一個真正相愛的人,我的父母很相愛,所以我父親病了之後,我母親照顧了他十七年。我的母親也曾表示希望有個人能照顧我,我說,如果沒有感情,真的生病了,恐怕只會被對方嫌棄,連倒杯水都會覺得煩吧,母親秒懂,她對人性保持著理性的樂觀。相信感情,自己有一段好婚姻,但卻不迷信婚姻。

他們是見多識廣,懂得命運無常,活出自己人生的父母。他們很多都經歷過生活的起伏跌托,經歷過個人生活的高峰和低谷,也看過歷史潮流的起落,因此對於生活中常常事與願違的那些事,他們有自己的認識,也有自己淡定豁達的應對方式。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有豐富的興趣愛好和老年生活,因此並不依賴子女結婚生子這件事上尋找存在感,自己活著的意義。

他們是一群把孩子的快樂看得更重的父母。他們不是為了面子活著,也不需要子女為了面子活著,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立幸福的家庭歸宿,但是他們懂得一個人幸福與否,最重要的是當事人的感受。幸福不是給人看的,自己的孩子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要孩子說了算。因為他們愛孩子,所以孩子覺得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他們是一群懂得欣賞孩子的父母。可能自己的孩子至今單身,但是他們並不會因此否定孩子的努力,在事業上取得的成績,在學習上的努力,他們不會因為孩子單身,就把孩子貶低得一無是處,他們懂得欣賞自己孩子身上的才能,善良和美好,也深知這些優秀的品質是為人最優秀的品質,不會因為孩子不結婚就認為他們貶值了,需要降價處理了,他們不會說這些傷害孩子的話。

他們是心疼孩子,對孩子有慈悲心的父母。他們懂得世事艱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謀生亦謀愛,他們吃了很多苦,遭過很多罪,挨過欺負,上過當,一次次被打到在泥沼里,一次次重新爬起來,回到家來報喜不報憂,他們心疼孩子們不容易,不忍心再去給孩子增添壓力。但是當孩子遇到難處時,他們一定會無條件的站在孩子身後給與他支持。

台灣女詩人瓊虹寫過一首《記得》,在詩中,她寫道:關切是問,而有時,關切是不問。我想愛這件事,也是情同此理。人們談到愛,總會討論為愛做過什麼事,就像一談論父母逼婚,就無奈的說,這都是因為父母愛你,但是那些不逼婚的父母,他們卻因為愛自己的子女,做了相反的選擇。有時,愛不是你不去做的那些事。而是你選擇不去做的那些事,比起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平常人更難做到的。

我想自己能遇到這樣開明父母,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這麼多年來,能夠做他們的兒女,讓我覺得很幸運。謝謝爸爸媽媽給與我的寬容,理解和支持,讓我能擁有這麼好的愛,謝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5 11: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