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火星發現沉積層 或證存在古老「湖泊時代」

作者:lipinhe  於 2015-1-13 11: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火星上夏普山幾千萬年前由一大片湖床的沉積物逐漸累積形成的,這個湖床是蓋爾隕石坑。對此科學家的解釋是,古老的火星曾保持著一種氣候,能在紅色行星的許地方產生長期存在的湖泊。
「如果我們對夏普山的假設站得住腳,那種認為火星上溫暖濕潤的環境是短暫的、局部的,或只存在於地下的觀點就受到挑戰。」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好奇號項目副主管阿什溫·瓦薩瓦達說,「一個更激進的解釋是,火星古老的大氣層更厚,能把全球溫度提高到零度以上,但迄今為止,我們還不知道它的大氣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夏普山直立約5千米,較低的山側曝露出數百個岩石層,湖泊、河流和風化沉積岩交替出現,見證了一個火星湖泊反覆填充與蒸發的過程,這個湖泊比以前考察過的任何封閉湖泊更大、更持久。
這種層積山為何會坐落在一個隕石坑中?「在解開夏普山之謎上,我們正在取得進展。」好奇號項目科學家、加州理工大學的約翰·格羅欽格說,「現在哪裡有一座山,哪裡就可能曾經是一系列的湖。」
目前好奇號正在調查夏普山最低處的沉積層,這部分岩石高150米,稱為「默里地形」。河流攜帶著泥沙淤積在湖底,在河口處的沉積物也不斷堆積,形成三角洲,就像在地球上的河口處所見到的。這種循環不斷地周而復始。
「這種湖泊事件一次次發生著,每一次重複都告訴人們,這裡進行著另一種環境運作的實驗。」格羅欽格說,「隨著好奇號在夏普山上爬得更高,我們將進行一系列實驗來證明大氣、水和沉積物是怎樣互相作用的。我們會看到湖泊怎樣隨著時間而發生化學變化。這是由我們目前的觀察所支持的假說,也是為今後實驗提供一個框架。」
當隕石坑被填到至少幾百碼(1碼約0.9米)的高度后,沉積物開始變硬形成岩石,層層堆積,隨時間流逝被雕刻成山脈形狀,隕石坑周邊的材料被風蝕除去,成為現在的山脈邊緣。
2012年在火星著陸的位置,到現在夏普山的工作地點,好奇號已走過8公里旅程,為人們揭示了火星湖泊時代隕石坑底形狀變化的線索。「我們發現的沉積岩讓人聯想起小型的、古老的三角洲。」好奇號科學小組成員、倫敦帝國學院的山吉伍·古普塔說,「從以河流為主的環境到以湖泊為主的環境,好奇號穿越了二者的界限。」
NASA的火星科學實驗室計劃是NASA持續火星研究計劃的一部分,希望通過好奇號評估古老的潛在宜居環境,以及火星環境數百萬年間的巨大改變,為本世紀30年代人類登陸行星計劃做準備。
「通過破解夏普山形成之謎,我們獲得了許多有關火星環境演化的知識,有助於指導我們尋找火星生命的未來任務。」NASA火星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華盛頓總部的邁克爾·邁耶說。(常麗君)
左圖平坦的層狀岩石,顯示了一種典型的湖床沉積構造,由距湖不遠的河流泥沙沉積而成。好奇號Mast攝像機2014年8月7日拍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6: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