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處於改革轉型中的增速下降時期,預計2014年GDP為7.4%,略低於年初設定的7.5%的增速目標。針對當前經濟狀況,中央提出經濟「新常態」的概念,即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舊的增長引擎已經漸漸熄火,而新的經濟增長引擎還沒有完全啟動,經濟增長速度必然出現一定的下滑,但增速下降並不意味著增長不如以往。恰恰相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后,新興產業逐漸替代傳統產業成為經濟支柱。換言之,不能簡單地進行經濟增速的比較,「新常態」不同於「舊常態」。我國政府主導的一系列改革,如國企改革、土地改革、國防改革等,將給經濟結構帶來深層次的改變,同時創造出眾多的投資機會。
中央領導人提出要努力實現中國夢,如此則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增速作為保障,2015年7%的GDP增長仍然是必須要完成的,經濟增長大幅失速的可能性不大。在經濟增長動力上,要進行增長方式的轉換,即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換,拋棄過去依靠「三高」行業的發展思路。
整體來看,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入中速增長階段。這兩年,我國增長階段的轉換過程已經開始,東部發達地區的增速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是潛在增長率變化,難以通過調控來調高。我們相信,未來十年,我國經濟有望保持7%的年均增長率,有效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隨著2014年10月底滬港通的開通,海外資金加大對A股的配置力度,加上樓市、金市、實業的資金加速入場,A股走勢更加強勁。融資融券業務推出之後,A股投資者有了短期加槓桿的工具,目前融資餘額已經突破萬億元,對行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展望2015年,經濟改革預期將深化,各路資金入場節奏不變,A股有望從結構性牛市轉向全面牛市,仍有較大上漲空間。2015年,市場格局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價值股和成長股均有表現的機會。挖掘低估值、業績增長穩定的白馬股,把握政策熱點,抓住改革受益個股,是行之有效的投資策略。從2013年5月起,小盤成長股大幅上漲,創業板呈現 「雞犬升天」的格局,而2014年成長股行情出現分化,一些受益於經濟轉型、真正具有成長性的個股依然創新高,而多數偽成長股出現調整。2015年,市場風格繼續有利於低估值、績優藍籌股,而小盤股更多的是個股機會,而不是板塊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