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唐詩盛世前的那場文風改革

作者:茶閑話  於 2015-8-26 10: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0評論

關鍵詞:唐詩

  公元584年,一個強大的皇帝即將統一中國?

  這位皇帝有一個很酷的鮮卑族名字,叫做「普六茹那羅延」,意思是「金剛不壞」;他的漢名叫做楊堅,也就是後來的隋文帝。

  中國已經分裂了三個世紀,兩漢的大一統已成為遙遠的回憶。為了來之不易的統一,這一年楊堅十分忙碌,他有許多大事要辦:

  在西北,他的軍隊正在進攻兇悍的吐谷渾;在北方,他的使者正在出使突厥,給對方的貴女賜予姓氏和封號;在南方,陳朝的後主雖然昏聵無能,但仍在憑藉長江天險苟延殘喘,況且首都建康城宏大堅固,軍資儲備頗豐;在內部,楊堅剛剛遷入新的首都,由於渭水水少,不敷漕運之重,需要加緊修渠。

  然而,在無數緊迫的軍政事務之中,楊堅卻抽出時間,把目光投向了一件似乎並不很緊急的事——文學。

  在文學、文藝圈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吸引他的大事?

  楊堅所生活的朝代,是一個筆、墨、紙、硯終於齊備,紙張完全取代了竹木簡冊的時代。然而諷刺的是,嶄新的工具卻沒有帶來足夠多的偉大作品,尤其是詩歌,普遍文風浮華、題材單調、乏善可陳。

  楊堅極不滿意,甚至是忍無可忍。他專門下達了命令,要求改變文風——

  過去的詩文,都是靡靡之音。從此刻起,朕要提倡一種新的文風,讓那些浮華虛文都成為過去!

  當時的文風究竟糟糕到什麼地步呢?說一句你就明白了:

  偌大的中國,已經接近一百年沒出過一個一流的詩人了。

  往上追溯一個世紀,公元499年,一位名叫謝朓的大詩人死去了。

  他捲入了一場政治陰謀,悄無聲息地死在獄中;然而,這卻是一個詩歌江湖上天崩地塌般的大事。

  今天,許多普通讀者或許不知道謝朓的名字,也不知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或是「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但只說一點你就知道他有多牛了——謝朓在後世有一個死忠粉,叫做李白。

  李白對別人的作品表示服氣的有同時代人崔顥。在黃鶴樓,因為崔顥的詩太精彩,李白覺得難以超越,不得不放棄了寫作——「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但真正讓李白一生都低頭服膺的詩人,則首推這位謝朓。這種思慕之嚴重,幾乎使李白一生都在頻繁地碎碎念:我登上了高樓,就想起了謝朓;風吹起來了,我想起了謝朓;看著那月色啊,我想起了謝朓……

  在謝朓生前,詩歌的江湖大致可分為兩大門派——山水派和宮廷派。謝朓是山水派掌門人、最後一根台柱子。他的死,使南朝詩壇失卻擎天巨柱,山水派的武功日漸式微,世上再也無人能寫出「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的美麗詩句。

  更大的損失還不止於此。當時害死他的所有人可能都沒意識到,他們所親手毀滅的,也許是6世紀中國唯一的一個一流詩人。

  謝朓去后,宮廷詩派一統江湖,開始肆意妄為。這一派武功的特色,用隋文帝的話說,就是「多淫麗」。

  其中「麗」字是沒錯的,此派中人確實極力追求辭藻的精緻、聲律的和諧;「淫」字就略有點委屈人家了,人家也寫樂府詩、也寫應景詩,數量都不少,只不過都沒寫出太大的成就來,唯獨小黃詩的創作高潮迭起。

  例如宮廷派的開山掌門人之一——簡文帝蕭綱,就開創了宮廷派里的一大支派「放蕩門」。這不是我胡謅的,是蕭綱自己說的:「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立身謹重」是幌子,他一輩子大概是從來沒有謹重過的;至於文章放蕩,他倒是充分付諸了實踐。

  這位大宗師的主要詩歌題材是兩個——一是大姑娘;二是大姑娘的床上用品。他的幾首代表作的題目,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那正在睡覺的老婆》《我那正在製作床上用品的老婆》,以及《我那長得像大姑娘一樣的小白臉》。

  在那些年裡,南中國發生了無數大事:國家戰亂頻繁,權貴互相屠戮,人民流離失所,但是這些內容你在他們的詩里幾乎看不到、讀不到。如果只看這些詩,你會以為那時中國人的生活天天歌舞昇平、花好月圓。

  南朝的詩壇那麼慘,那北朝呢?是不是可以用它的蒼涼、古直、雄渾,撐起詩的大廈?

  答案是:你想多了,北朝比南朝還慘。

  慘到什麼程度呢?後來唐朝還流傳一個段子,說南朝第一才子庾信去北朝出使,人們問他北方文士水平如何,庾信說:「能和我抗衡的,大概只有韓陵山上的一塊碑文。此外也就算薛道衡、盧思道這倆人略微能塗上兩筆。其餘的貨,都是驢鳴狗叫、汪汪哞哞罷了!」

  庾信是不是真說過這麼張狂的話,我不得而知。但唐代距離南北朝不遠,既然流傳著這樣的段子,大致可以窺見北朝詩壇的荒蕪。

  詩人凋零怎麼辦?北朝的人開動腦筋,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讓後世的我每次讀到,都禁不住舉雙手佩服:

  既然我們不出產詩人,那麼把南朝的詩人抓過來不就是了?

  北朝人說干就干。於是乎,南朝三個最牛的詩人——庾信、王褒、徐陵,統統被抓了,一出使北朝就被扣住不放。其中徐陵還好,沒過幾年放了回去。前兩個就慘了,北朝下決心要留他們終老,軟硬兼施,大官給做,駿馬給騎,充分進行情感留人、待遇留人,就是不讓回家。

  北朝給這兩人的待遇好到什麼地步呢?先看庾信,西魏給他的待遇,是開府儀同三司,做車騎大將軍,就是當年劉備封給張飛做的官;後來又做驃騎大將軍,就是劉備給馬超做的官——「五虎上將」的官他一人幹了倆。再看王褒,直封到太子少保,就是岳飛、于謙後來的那個封號,居然和後世兩個最大的民族英雄一般待遇。

  倆人就此滯留北朝多年。好不容易等到時局變化,南北兩邊關係和緩,政策鬆動了,允許雙方人員互相交流探親了。南朝那邊打來申請:您以前扣留的我們的人,現在可以放回來了吧?北朝爽快地答應了:放!都放!不過只有兩個人例外——庾信和王褒不準回去。

  北朝真是直爽得可愛,也真捨得下血本。每當讀到這一段歷史,我就忍不住想,庾信來了就抓住封一品官,不知道李白、杜甫被抓到了該給什麼官,是不是皇帝要直接禪讓?

  隋文帝的憤怒,還不僅僅是指詩歌。在那個年代,浮華的文風深入人們骨髓,寫公文、搞音樂都是如此,就連寫史書都是駢四儷六。

  比如《後漢書》,當時的大家范曄寫的,文筆好得沒話說,但寫人物傳記時總忍不住要來點駢四儷六。例如寫馬援,非要來個「夫利不在身,以之謀事則智;慮不私己,以之斷義必厲」;寫董卓,非要來個「殘寇乘之,倒山傾海;昆岡之火,自茲而焚」,空洞重複,比起《史記》《漢書》的爽利,總覺得有點多餘。

  文風,也要樹典型。

  先抓反面典型,隋文帝需要殺雞儆猴,他很快找到了那隻雞——泗州刺史司馬幼之。

  這位老兄頗有來歷,是大名鼎鼎的司馬懿的後代,少年時就曾在北齊當高官,後來又在隋朝當地方大員,也算是亂世中的一號人物。

  《北齊書》里還專門提到了他,說他為人清廉、高尚。他早年出使南朝,朋友寫詩給他送行,詩寫得還不壞,頗為慷慨激昂。有朋友如此,料想他本人也不是個庸蠹之人。

  然而這傢伙卻成了文風改革的倒霉蛋。開皇四年九月,正是文風改革發動后的敏感時期。司馬幼之頂風作案,「文表華艷」,估計是文章寫得有點假大空,套話略多了些,被皇帝抓了反面典型,居然「付所司治罪」。

  司馬幼之到底被治了什麼罪,我不得而知。但他出事時是泗州刺史,治所在江蘇;最後去世時是眉州刺史,治所在四川,被發配到西部去了,大概和這次挫折不無關係。

  抓了反面典型,皇帝又大力樹立了一個正面典型——治書侍御史李諤。

  對於皇帝的文風改革,這位李諤先生響應最積極,放炮最猛烈,很快就寫出了多達一千字的長篇心得體會,叫做《上高祖革文華書》。

  在文中,他強烈抨擊浮華文風,「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而且指出壞風氣的源頭,是「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

  李諤還表態說,堅決支持朝廷依法嚴懲司馬幼之的決定,抓得好,抓得對,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並積極聲明:對這種類似的傢伙,要「請勒諸司,普加搜訪」,搞大走訪、大排查,一旦發現,決不姑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後來積極支持文風改革的大人物中,還有一個影響比李諤大得多、地位也高得多的人——太子楊廣。

  楊廣力挺文學改革,激烈抨擊浮華的南朝文學,還努力寫作一種新的詩歌,比如:

  「肅肅秋風起,

  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

  橫漠築長城。」

  詩不是一流的,僅論鍊字對仗上的造詣,楊廣似乎也不如他的手下敗將——南陳後主陳叔寶。但在他的秋風裡,涌動著一種新的東西。

  時隔千年,我們回頭看這一年,確實是文學史上極普通、極平淡的一年。

  然而,在表面的平淡之中,卻難以掩蓋這個時代的獨特——中國歷史上極少有這樣的時候,皇帝和太子,都成了提倡文學新風的戰士。

  這不禁讓我想起此前350多年前,中國曾經有一對帝王父子,曾擎起了中國詩歌的天穹。他們是偉大的曹氏父子,而那個了不起的時代,叫做建安。

  相比之下,楊堅和楊廣父子沒有曹操、曹植父子的天分和才華,但他們卻同樣站在了一個偉大文學時代的開端,看到了變革的方向。他們努力推動了那扇門,發出了吶喊。

  這一年,距離後來的王勃出生只有66年,距離陳子昂出生只有77年。新的詩歌的種子正在血色、動蕩中悄無聲息地孕育,伺機綻放,直到唐詩的盛世。

  偉大的時代往往都是這樣開啟的:當門被推開時,悄然無聲,人們尚在沉睡。只有光照進來之後,人們才被驚醒,發出讚歎的聲音。




來源網路  作者不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蘭黛 2015-8-26 13:05
晃眼看題目以為公元584年就在搞文革了。
回復 kzhoulife 2015-8-27 00:56
讀這種文字, 才發現搞文學研究也可以讓人熱血沸騰!  
回復 茶閑話 2015-8-27 08:50
蘭黛: 晃眼看題目以為公元584年就在搞文革了。
   ,罪過罪過,多謝您手下留情,沒拍暈我。
回復 茶閑話 2015-8-27 08:57
kzhoulife: 讀這種文字, 才發現搞文學研究也可以讓人熱血沸騰!   
   ,有同感!
回復 蘭黛 2015-8-27 09:31
茶閑話:    ,罪過罪過,多謝您手下留情,沒拍暈我。
   ,抱歉抱歉,俺眼花了。
回復 茶閑話 2015-8-27 09:38
蘭黛:    ,抱歉抱歉,俺眼花了。
   ,我應該多多感謝你!
回復 蘭黛 2015-8-27 09:42
茶閑話:    ,我應該多多感謝你!
為啥感謝我?俺老眼昏花,沒有看清楚題目。
回復 茶閑話 2015-8-27 09:52
蘭黛: 為啥感謝我?俺老眼昏花,沒有看清楚題目。
當然要感謝,您每次的鼓勵和支持!
回復 wigner 2015-8-27 10:46
少見的好文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5-8-28 03:19
借古諷今嗎?還是輪迴演出?總之文章寫得夠深刻,字裡行間內容豐富多彩,讓人思路飛揚~~好!點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1: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