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行酒令」

作者:茶閑話  於 2015-5-22 10: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關鍵詞:行酒令, 中國

    酒令,made in China,儘管如今流傳下來的只是類似於「一隻小蜜蜂」的鬨笑,但當初卻是曲水流觴的溫文爾雅。且看失傳的酒令是如何演繹曾經的中國式酒趣的。

    源起周朝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晉代豪門貴族、會稽內史王羲之偕國家軍政高官謝安、孫綽等42人,在蘭亭修禊,商議國家大事。會後,眾人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流水潺潺,清風徐來,一支盛了美酒的觴(古代酒器)順流而下,眼見它晃晃悠悠繞過彎彎曲曲的溪流,停在一位雅士面前,此人笑吟吟拿起來輕啜一口,隨即賦詩一首。據說,當時有11人各成詩兩篇,15人各成詩一篇,16人作不出詩,罰酒三觥。其間,王羲之為大家的詩集作序,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此帖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當然,與《蘭亭集序》一同留在史冊上的,還有這種魏晉時期最時髦的酒令遊戲——曲水流觴。

    酒令,一種古老的中國席間娛樂,大約始於周朝。誕生之初,酒令並非助興的席間遊戲,而是一種禮制,很有可能是為了維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設立的「監」,此後逐漸演變為活躍氣氛的消遣。

    據《韓詩外傳》記載:「齊桓公置酒令曰:『後者罰一經程(酒器)!』管仲后,當飲一經程……」到了漢代,曾經出現「觴政」,就是在酒宴上對不飲盡杯中酒的人實行某種處罰。這不禁讓人想起《紅樓夢》中的鴛鴦,她在某次家庭聚會上就充當了「觴政」的角色,她說:「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為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由此看來,酒令是用來罰酒的,而罰酒不過是為了活躍席間的氣氛,即使是互不認識的人,也可以因此而迅速熟悉起來。《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蔣玉菡的友誼就是從一次酒令開始的。

    到了唐朝,酒令更加流行昌盛起來,不光只是吟詩作對的文人雅趣,藉助某些器具來行酒令更添趣味,比如骰盤、籌箸等。白居易曾經在其詩中寫道:「碧籌攢米碗,紅袖拂骰盤。」所謂骰盤,是將刻著不同圖案的骰子扔進盤子中,待其滾動停止后,根據頂面的圖案來定輸贏,決定飲酒的多少。籌箸則是一種長形條牌,上面刻著有關飲酒的句子,一把籌箸裝在筒里,行令時隨機抽取,根據上面的內容來決定如何飲酒,比如「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飲七分」。

    酒令最巔峰的時期當屬明清,其品種之多、內容之豐富,令人眼花繚亂。人物、花鳥魚蟲、經史典故、風俗習慣、時令節氣、唐詩宋詞都可以被應用於酒令當中。如果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酒令只適合於文人雅士,那麼,明清兩朝則雅俗共賞。比如當時特別流行一種叫作「擰酒令兒」的遊戲,一個旋轉不倒翁,擰一下令其旋轉,待其停下后臉朝著誰,誰就飲酒。

    經典酒令

    迄今已經2000多歲的酒令,既有深奧的對字令,也有不乏群眾基礎的藏鉤、香球、投壺、猜點、拇戰等等。

    一部《紅樓夢》既有「滴不盡的相思血淚」,也有數不清的行酒令,第二十八回中講的就是只有寶玉這種文化人才會玩兒的酒令。「寶玉笑道:『聽我說來:如此濫飲,易醉而無味。我先喝一大海,發一新令,有不遵者,連罰十大海,逐出席外與人斟酒。』馮紫英、蔣玉菡等都道:『有理,有理。』寶玉拿起海來一氣飲干,說道:『如今要說悲、愁、喜、樂四字,卻要說出女兒來,還要註明這四字原故。說完了,飲門杯,酒面要唱一個新鮮時樣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風一樣東西,或古詩、舊對《四書》、《五經》、成語。』薛蟠未等說完,先站起來攔道:『我不來,別算我。這竟是捉弄我呢!』雲兒也站起來,推他坐下,笑道:『怕什麼?這還虧你天天吃酒呢,難道你連我也不如!』薛蟠聽說無法,只得坐了。聽寶玉說道:『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女兒樂,鞦韆架上春衫薄。』寶玉唱道: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唱完大家齊聲喝彩,獨薛蟠說無板。寶玉飲了門杯,便拈起一片梨來,說道:『雨打梨花深閉門。』完了令。」

    藏鉤,即一個人把「鉤」藏在手中,握成拳狀讓對方猜,如果猜錯了就要罰酒。

    香球,類似於擊鼓傳花,小繡球或者花在擊掌聲停止后落在誰的手裡,誰就得喝一杯。《紅樓夢》第五十四回,「鳳姐兒因見賈母十分高興,便笑道:『趁著女先兒(說書的女先生)們在這裡,不如叫她們擊鼓,咱們傳梅,行一個春喜上梅梢的令如何?』賈母笑道:『這是個好令,正對時對景。』於是取了一面黑漆銅釘花腔『令鼓』,以一支紅梅作『令花』,規則是鼓聲停時花在誰手,罰酒一杯,誰要說一個笑話。」

    投壺,大家依次把箭投向立在遠處的壺中,不中的要罰酒。三國名士邯鄲淳的《投壺賦》描繪最為出色——「絡繹聯翩,爰爰兔發,翻翻隼隼,不盈不縮,應壺順入」,可窺當時盛況。

    猜點,令官用骰筒搖兩枚骰子,停下來后,大家猜點數,不中則猜者喝一杯,中則令官喝一杯。

    拇戰也叫猜拳,兩個人同時伸出手指,並說一個數字,而這個數字必須是兩人手指所表示的數字之和,猜對的不用喝酒,沒猜對的罰酒一杯。《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中就有這種酒令:「湘雲等不得,早和寶玉『三』『五』亂叫,划起拳來。那邊尤氏和鴛鴦隔著席也『七』『八』亂叫划起來。平兒襲人也作了一對划拳,叮叮噹噹只聽得腕上鐲子響……」

    其實從行酒令中是能看出一個時代的社會背景。當然不管何時如果喝了酒只會扯談,那只是學了古人的「形式」,以酒會友,出口成章,才是中華酒文化傳承的瑰寶。

轉自網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法道濟 2015-5-22 19:10
寫的好,酒場如戰場,酒令似軍令。
回復 小小.. 2015-5-23 11:30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7: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