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漢堡包的祖宗是肉夾饃?[轉載]

作者:茶閑話  於 2015-4-14 09: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漢堡包, 肉夾饃

秦哥牛肉肉夾饃

  人類歷史上第一隻漢堡包誕生在古老的神州大地?

  美國《赫芬頓郵報》4月8日上線的一篇專欄文章,或許要在漢堡包界引發一次大地震。

  艾莉森·斯皮耶格爾(AlisonSpiegel)是《赫芬頓郵報》的美食專欄作家,她時常在這家網站上推薦美國網友吃什麼。

  「什麼是中國漢堡包以及為何還不去吃它?」(What Are Chinese Hamburgers And Why Aren't You Eating Them ?)是艾莉森最新更新的文章。

  文章開篇就講,世界上第一隻漢堡包並非世人以為的出現在美國或德國,而是在中國。接下來她開始了科普,在我看來,她十有八九是從什麼在線百科上扒下來的文字,其詞條是——roujiamo。

  你沒拼錯,正是「肉夾饃」。艾莉森說這種被稱為「中國漢堡包」(Chinese Hamburgers)的食物,從字面上翻譯成英文應該叫"meatburger」(肉餡漢堡包)或」meat sandwich」(肉餡三明治)更合適。她稱這種食物出現在秦朝,最初是陝西一帶的地方食物,但現在已流行到全中國。

  艾莉森寫道,儘管從外觀上看,肉夾饃的樣子與現代漢堡包相差甚遠,但就其製作方式而言,仍應視作為世界上第一種漢堡包食物。她在文末還附了如何製作肉夾饃的視頻。

  艾莉森目前居住在紐約布魯克林。

  2013年10月,新華社在一篇通訊中說:「秦哥夾饃」位於美國紐約皇後區的華人聚居區埃爾姆赫斯特,開業才5個多月,主營肉夾饃。店面不大,乾淨整潔,一個篆書的「秦」字作為商標格外惹眼。一個肉夾饃的價格是2.6美元,這在高物價的紐約稱得上是物美價廉。憑藉著好味道、專業管理和熱情服務,開業不久,店裡客人已是絡繹不絕。

  文中提到,王瑞是「秦哥夾饃」的操盤手和合伙人之一,他說:「我們希望把中國這一歷史悠久又獨具特色的食品,打造成為中餐的漢堡王。」「秦哥夾饃」還有一個非常好記的英文名字——Chinger,既是中國漢堡「ChineseBurger」的縮寫,也恰好和「秦哥」兩字諧音或許,艾莉森正是吃過「秦哥夾饃」,才突發奇想以為漢堡包源自肉夾饃。

  以筆者的淺見,肉夾饃就是肉夾饃,漢堡包就是漢堡包。你可以為了噱頭說肉夾饃是「中國的漢堡包」,也可以說當今世界眾多快餐店裡賣的漢堡包是「肉夾饃的變種」。但兩者沒必要攀親戚。

  先來說說肉夾饃,這三個字,專家說了是古漢語的省略句式,其意為「肉夾於饃中」,可不是什麼病句。一般公認,這是最初起源於陝西省的一種地方食品。據說,在陝西各地有多種肉夾饃,如臘汁肉夾饃、寶雞西府的肉臊子夾饃及潼關肉夾饃等。

  當今在中國常見的是白吉饃做的「臘汁肉夾饃」。這裡還得順帶提一句什麼是「白吉饃」。在今陝西咸陽彬縣北極鎮一帶,有一條陝甘通衢要道,其中有個驛站因驛馬全是白馬而被稱為「白驥驛」,其所在鎮就叫做「白驥鎮」。由於驥字難寫,鎮名逐漸就被寫成了「白吉」,至於現在為何寫作北極鎮,是因為陝西方言里「白驥」或「白吉」的讀音類似於beiji,而不是baiji,這也算是解放后地名改造引發的后話。

  清中葉,白吉一帶回漢雜處,人們多以饃為主食。1863年8月,白吉老戶回民響應關中回民起義,就把這種白吉饃的製作技術帶到了全國各地。白吉饃與一般燒餅不同地方之處在於,燒餅面坯為餅狀,而白吉饃的面坯為碗狀。所以,儘管大多數對於白吉饃的英文翻譯為「BaijiBread」(白吉麵包),但還是有一些學者堅持認為應該翻譯為「BaijiBun」因為bun在英語里專門指一種圓形的小麵包,與白吉饃在外觀上更相似。

  至於饃的歷史,十分久遠,不管《尚書》是否是偽書,但它最晚在漢初也成型了。而「饃」字在《堯典》中就出現了,從食從莫。「莫」指「夕陽西下」,轉義指「太陽隱沒的地方」。「食」與「莫」聯合起來表示「太陽隱沒地方的食物」。古人認為的太陽西下之地大致在今甘肅一帶,從廣義上說,饃就是古代中國西北地區的主食。

  說完了饃的歷史,再來說其中的肉。一般認為,肉夾饃里的肉就是臘汁肉,它在戰國時稱為「寒肉」,當時位於陝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匯地帶的韓國,已能製作臘汁肉了,秦滅韓后,製作工藝便傳到了咸陽城。

  或許正如艾莉森所言,最原始的肉夾饃就在秦朝時誕生了,但更準確說法是肉夾饃出現在戰國晚期。

  現在再來說說漢堡包。請注意,您即將進入一場持續了一百多年的無頭懸案之中。

在漢堡包領域能夠達成的基本共識是,漢堡包肯定是受到了三明治的啟發

  漢語「漢堡包」無疑是從英文單詞「Hamburger」音譯過來的,這個單詞從詞源上說,來自德國城市漢堡(Hamburg),在一座城市名后加上「er」,從英語或德語的構詞法角度上說,都說得通,Hamburger就可解釋為「漢堡的」、「漢堡人」、「漢堡人的」等。就好比紐約(NewYork)人常被叫做「紐約客」(NewYorker)一樣。

  德國漢堡一帶一直流行著一種碎牛肉的吃法,這種吃法在德國本土就被叫做Hamburger,在19世紀隨著大量德國移民赴美,這種叫做Hamburger的牛肉吃法也傳到了美國。

  請注意,Hamburger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僅僅是碎牛肉壓制而製成的牛肉餅,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美國人不承認漢堡包產生於德國的原因就在於,這些碎牛肉並沒有被夾在麵包當中。

  如今,在漢堡包領域能夠達成的基本共識是,漢堡包肯定是受到了三明治的啟發。順便提句,儘管三明治這種食物名稱,被認為是第四代三明治伯爵約翰·孟塔古(John Montagu,4th Earl of Sandwich)無意中喊了句「給我拿三明治來」,但這種兩塊麵包夾肉的食物,在西方普遍認為源自公元前的猶太食物。正因此,肉夾饃是漢堡包祖宗的說法,不太可能得到太多學者支持。

  說回漢堡包的進化史,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段歷史簡直可以叫做「漢堡包史上的黑霧時代」。

  丹麥移民路易斯·拉森(Louis Lassen)宣稱,其於1901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路易斯午餐」(Louis'Lunch)發明了漢堡包,所謂路易斯午餐實質上就是輛流動餐車。

  美國威斯康辛州西摩市歷史學會(Seymour Community Historical Society)宣稱,一個名叫查理·納格林(Charlie Nagreen)的小商販,在1885年舉行的西摩博覽會(SeymourFair)上販售的食物就是最早的漢堡包,因為當時人們就叫他「漢堡包查理」(Hamburger Charlie)。

  有一家名叫「白色城堡」(White Castle)的餐廳宣稱,1891年德國廚師奧托·考斯(Otto Kuase)發明了現代漢堡包。

  此外,還有不下十來號人自認為或被認為發明了漢堡包,即第一個把名叫「Hamburger」的碎牛肉餅夾在了麵包里出售,並稱呼它為漢堡包。

  不管發明者是誰,1904年舉行的聖路易斯世博會,令漢堡包迅速成為流行全美的食物。當時《紐約論壇報》(NewYork Tribune)在一篇報道中稱其為「路邊小販的傑作」。2007年,美國廣播公司(ABC)專門製作了一檔節目,探討誰發明了漢堡包,給出的結論是,「問題是漢堡包缺乏成文歷史……它很可能是由來自國家不同地區多人智慧的結晶。」

  至於三明治與漢堡包有什麼區別,一種略帶搞笑的說法是:三明治的麵包是長條的,漢堡包是圓的。其實,最初漢堡包中夾的只有牛肉,才是其與三明治的最大區別。

  2009年,朝鮮首都平壤開了第一家西式快餐店,為了淡化美國色彩,這家由新加坡人投資的快餐店,把招牌菜漢堡包改稱為「麵包夾碎牛肉餅」,可見朝鮮語言工作者對於漢堡包的歷史還是十分清楚的。正因此,筆者以為,2014年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朝鮮少女說「漢堡包是金正日發明的」,絕對是嘩眾取寵的報道。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3: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