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千年淵源 湖筆的故事

作者:茶閑話  於 2015-3-20 09: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0評論

關鍵詞:故事

湖筆(圖片取自網路)

  湖筆:亦稱湖穎,是「文房四寶」之一,被譽為「筆中之冠」。

  我國的毛筆,起源甚早,而「湖筆」之聞名於世,當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國以宣筆為最有名氣。蘇東坡、柳公權都喜歡用宣州筆;元以後,宣筆逐漸為湖筆所取代。據《湖州府志》記載:「元時馮慶科、陸文寶制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湖州馮筆妙無倫,還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揮翰手,不嫌索價如珍珠。」人們願以千金重價求買湖筆,足見其聲譽卓著。

  湖筆的故鄉在浙江湖州的善璉鎮,相傳秦大將蒙恬「用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外衣)」發明了毛筆。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璉改良毛筆,采兔羊之毫,「納穎於管」,製成後人所稱之「湖筆」。改制湖筆成功后,便將技藝傳給善璉百姓,使之當地幾乎家家出筆工,戶戶會制筆。2000多年的歷史,漢、晉、隋、唐、宋、元時期及當代筆工各領風騷,湖筆已深深融入了這塊土地。因此善璉建有蒙恬廟供之。

  蒙恬去世后,善璉筆工不忘筆祖恩惠,捐銀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又稱蒙溪。每當蒙恬和筆娘娘生日(相傳為農曆3月16日和9月16日)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千百年來,在善璉集會膜拜筆祖,企盼筆業興旺,這類民俗活動一直沿續著。

  湖筆又稱「湖穎」,這是它的最大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的鋒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黑子」的深淺,就是鋒穎的長短,這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並、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 精心製成的,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一毫」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的精細和複雜,所以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

  蒙恬制筆的傳說

  民間故事傳說蒙恬在浙江湖州製成筆,現今有湯建馳、姚新興、鍾偉今、陳雲琴和費三多等幾種民間傳說的版本,連198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土特產傳說》一書中,都是這麼說的。那麼,是子虛烏有呢,還是確有其事?

  據《史記-蒙恬列傳》載:蒙恬祖父、父親皆有戰功為將蒙恬初為書獄典文學,這官職是管理監獄判決書之類的職務。「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史。「此時官職又高升。內史之職,是管理朝廷文件的官員。」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成為守衛長城的軍事長官。可不久,「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他巡視全國,命蒙恬為「通道」,開通道路,即開路先鋒。《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巡視全國時到過湖州:「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行至雲溪望祀虞舜於九疑崇山,浮江下,觀籍河,渡海渚 ,過丹陽,至錢塘, 臨浙江……上會稽,祭大禹……還過吳,從江乘渡,並海上,北對琅邪。」這段中的「還天吳」的「吳就是當今湖州。

  《史記-項羽本紀》中載:「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籍,就是項羽,秦末,項羽在湖州起兵,曾打扶蘇的旗號,那麼做為扶蘇親信的蒙恬,也可能潛逃暗藏在湖州,因為還有蒙恬勸太子不死的記載。

  以上記載可知:秦始皇巡視天下,途中到過湖州。蒙恬作為「通道」護駕,有可能來過湖州。

  唐代文學家顔真卿的《項王碑陰述》中說:「西楚霸王當秦之末,與叔梁避仇於吳,蓋今之湖州也。」今湖州還有「掩浦」,又稱「項浦」之地,就是項梁掩項羽口之地。這在《湖州府志》上記得清清楚楚。項浦在今湖州南皋橋一帶。秦始皇病故后,秦二世、趙高篡奪帝位,太子扶蘇自殺,同時也逼蒙恬自殺。蒙恬起先不願死,「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乃吞葯自殺。蒙恬一死,卜香蓮帶著幼子蒙穎,由門客卜 ,沈且二人陪伴返回故里隱居下來,也有一種可能,蒙恬未隨太子自殺而隨妻子潛入蒙溪,將制筆的技藝傳授給鄉民。湖筆業就此在湖州善璉落根。所以項羽後來在湖州起義,也藉助於扶蘇和蒙恬這位重臣聲望。

  又有《歸安雜錄》載:「善璉古稱蒙溪。相傳秦始皇東巡稽(今紹興)、郵拳(今嘉興),命護駕大將蒙恬屯兵游城,鎮搞吳越。蒙納卜夫人,隨征塞上。卜夫人,宇香蓮、賢而慧,取羊毛、兔毫制筆、書於帛,仕尉皆頌其才。后蒙恬遇難,夫人攜幼子穎,由門卜遷,沈且伴歸故里隱居,授鄉民以制筆三技。漢武帝時縊封蒙恬,立祠以祭,稱其地為蒙溪。」

  當時可能由於某種機緣與蒙相識,卜香蓮「賢而慧」,蒙恬仍長城,卜香蓮長到達長城.蒙恬批閱公文,需筆書寫.但那時的筆,是把竹桿端部劈開,筆頭夾在中間,用絲線纏牢后,再塗上漆。卜香蓮看到丈夫書寫不方便,於是將筆改進,成為「」以柘木為骨,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蒙恬一使用,果然書寫方便。就很快推廣到仕尉中去,將尉大夫們也齊稱頌卜香蓮。但當時卜香蓮只是一家庭女婦,無名無望,於是將造筆,即為改良筆的功績,歸屬於蒙恬名下。

  湖筆的誕生與成名

  湖州歷來是東南形勝之地,歷代才子迭出、文風不絕。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蘇軾、王十朋等都曾為官或寓居湖州;更有曹不興、張僧繇、貝義淵、朱審、釋高閑、徐表仁、燕文貴等湖籍書畫俊才;王羲之七世孫釋智永居湖之永欣寺三十餘年,用敗的筆頭積滿五簏,葬之「退筆冢」。他們的書畫活動,必定帶動湖州的制筆業的興起。

  南宋時期,湖州是士大夫們息影山林的首選之地,他們及附庸的文士們哦詠苕霅之間,唱酬青卞之下,帶動了文房用具的發展;書風的流變和潑灑寫意的文人畫影響了毛筆的筆料由以兔毫為主轉向以羊毫為主;宣州地近宋金邊境,在元兵入寇前的一二百年間,可能已有部分筆工已南遷至宋都臨安左近的湖州。這一切,為湖筆的孕育準備了外部環境。

  宋元在江淮之間進行了四十多年的拉鋸爭奪,宣城為之凋敝,筆工走避江南。而湖州則十分幸運地免受兵鋒的洗劫,成為南宋遺民聚居之所。南遷的部分筆工徙居湖州,賴此江南碩果僅存的毛筆使用群體為生,並以他們的需求改進位筆工藝,湖筆就此誕生。

  湖筆的蜚聲四海,當始於元。錢舜舉(錢選)的畫、趙孟頫的字、馮應科的筆被並稱為吳興三絕。隨著趙字的雄踞海內、朝野交譽,趙孟頫手中那枝握筆終日、日書萬字而不敗的馮應科「妙筆」,令名便不脛而走,深入人心。有元一代,湖州制筆能工迭出,馮應科、沈日新、溫生、楊顯均、陸穎等十餘人留名史卷,「湖筆」之名就此奠定。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成祖朱棣再遷於北京。文化中心的北遷,使力圖善價而沽的湖筆能工們駕起一葉扁舟,入京售筆。當時主修《永樂大典》的解縉等人,對陸穎、陸文寶、徐原珪、施廷用等人的佳制激賞不已,紛紛為之賦詩作文加以詠贊。其後,善璉筆工便逐漸散佈於大江南北、京師通衢,雖離土而猶重遷,「湖筆」之名,世代不易。對有關文獻記載進行粗略統計,先後開肆外埠的湖筆名店計有:北京戴月軒、賀蓮青、李玉田;上海楊振華、李鼎和、周虎臣(一說屬宣筆)、茅春堂;蘇州貝松泉;揚州興散寺;天津虞永和等。源源輸出各擅絕技的筆工和各色等第的湖筆、筆胚,維繫著「毛穎絕技甲天下」的勝名。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9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5-3-20 09:26
那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讚歎!
回復 茶閑話 2015-3-20 09:39
fanlaifuqu: 那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讚歎!
您動作可真快啊!
回復 蘭黛 2015-3-20 09:42
茶君真儒雅人,好羨慕用毛筆寫一手好字的人。
長知識了。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3-20 10:27
提不動毛筆的人飄過~
回復 小皮狗 2015-3-20 10:39
茶君好文。《湖州府志》:湖筆 「直中繩勾,中勾方圓中規矩,終日握而不敗,故曰妙筆。」
回復 茶閑話 2015-3-20 11:28
蘭黛: 茶君真儒雅人,好羨慕用毛筆寫一手好字的人。
長知識了。
實不敢當, 附庸風雅,不要見笑就好!
回復 茶閑話 2015-3-20 11:29
秋收冬藏: 提不動毛筆的人飄過~
哈哈!
回復 茶閑話 2015-3-20 11:30
小皮狗: 茶君好文。《湖州府志》:湖筆 「直中繩勾,中勾方圓中規矩,終日握而不敗,故曰妙筆。」
謝謝您!
回復 東風無力 2015-3-20 12:36
這個要收藏~
回復 金竹陶器 2015-3-20 22:43
獻花!慢慢讀,慢慢享受。
茶君周末快樂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2: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