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司馬光與蘇軾間的「墨茶之辯」

作者:茶閑話  於 2015-2-4 09: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7評論

關鍵詞:傳統文化, 蘇東坡, 司馬光, 關於茶, 中華


  在中華傳統文化里,經常把書香、茶香、墨香並提。書香悠悠,茶香逸逸,墨香淡淡,三香縈室,都是人生的美滋味、美境界。這秋日的夜晚,明月在窗,蟲聲在耳,研墨試筆,品茗夜讀,書、茶、墨香香生色,足以醉滿心池。


  為人不知的是,宋朝文人大都為品茗行家、鬥茶專家。明人屠隆在其所著《考盤餘事》中就記載著一段蘇軾和司馬光之間關於茶與墨的辯論,是當時的一段佳話。


  相傳,司馬光好茗飲。一日,邀好友鬥茶品茗,大家帶上各自收藏的上好茶葉、精美茶具、甘泉良水赴約。先看茶樣,再嗅茶香,后評茶味。蘇東坡和司馬光所帶的茶成色均好,但因蘇東坡自攜隔年雪水泡茶,水質好,茶味純,於是佔了上風。司馬光內心略有不服,當時茶湯尚白,他乘機出題玩笑蘇軾:「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陳;茶欲重,墨欲輕。君何以同愛二物?」蘇東坡不慌不忙,高睨而答:「二物之質誠然矣,然亦有同者。」司馬光不解,問其原因,蘇東坡從容而道:「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堅,是其操同也;譬如賢人君子,黔皙美惡之不同,其德操一也。公以為然否?」話畢,眾人皆服。


  這便是廣傳於文壇和茶界的「墨茶之辯」。其雖為文人逸事,但卻是文人們「最精緻的心靈的證明」。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東坡先生一生踏遍天下,雖屢遭貶謫,卻隨遇而安,得以「嘗盡溪茶與山茗」,更兼得茶中三昧,最終悟得茶道至境。古人云:「深心追往。」我們惟有「深心」,才能「追往」。「墨茶之辯」中司馬光、蘇東坡一問一答中充溢著人生哲理,也意蘊著智慧的啟迪與升華。


  茶是一種人生。按中國漢字的書寫方式,「茶」——上為「草」,下為「木」,中為「人」,即人以草木為鄰,與萬物共生。人們面對自然的態度,更應是追尋內心所向的一種尊重和執著。師法自然,以敬畏之心喚醒茶中的極致內蘊、至潔靈性,做世上最純粹的茶才是行中大道。





轉自網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2-4 10:03
蘇子瞻不是還有一肚子不合時宜么
回復 茶閑話 2015-2-4 10:19
秋收冬藏: 蘇子瞻不是還有一肚子不合時宜么
是啊,這位老蘇先生可給後人造福了。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2-4 10:24
茶閑話: 是啊,這位老蘇先生可給後人造福了。
以他的睿智圓通和幽默,不知為何會有如許多的坷坎
回復 茶閑話 2015-2-4 10:51
秋收冬藏: 以他的睿智圓通和幽默,不知為何會有如許多的坷坎
也正因為仕途不順,才有蘇大文豪
回復 秋收冬藏 2015-2-4 10:58
茶閑話: 也正因為仕途不順,才有蘇大文豪
正解,賦到滄桑句便工。
回復 蒔花閑人 2015-2-4 11:15
能懂「墨茶之辯」者,非常人也,學識之淵博,人文之熟透,若得推心置腹,三生有其幸。
回復 茶閑話 2015-2-5 09:02
蒔花閑人: 能懂「墨茶之辯」者,非常人也,學識之淵博,人文之熟透,若得推心置腹,三生有其幸。
愧不敢當,與人分享乃樂事一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1: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