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份兒」最大的鐵帽子王——和碩禮親王

作者:八旗遺少  於 2015-1-28 13:3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清史白話|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評論

關鍵詞:最大的, 和碩

滿清一代,無論朝廷慶典、歲時節令、諸王議政,還是呈折上奏,均已禮親王為先,這規矩是太祖爺努爾哈赤定下的,從太宗皇太極到宣統帝溥儀全都嚴格遵守,無一違例。

愛新覺羅·代善(1583-1648),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軍功勛諸王之首」,禮親王始封者。16歲時跟隨父親參加統一女真諸戰役,論軍功封貝勒;1612年,聯合弟弟和大臣們向父親高告發大哥褚英(1580-1615,努爾哈赤長子,憑藉多年戰功被立為早期后金政權汗位繼承人,但生性殘暴、心胸狹隘,不把任何人看在眼裡,最終被父親幽禁,兩年後被處死,成為努爾哈赤一生最後悔的事),權勢日益顯赫 ;1616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后金國,代善成為「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之首;1620年,努爾哈赤發現代善虐待前妻之子岳托和碩托,大怒,宣布廢掉代善太子之位;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擁護皇太極為汗;1636年,皇太極即皇帝位,建國號大清,冊封代善為禮親王,世襲罔替;崇德八年(1643)皇太極駕崩,擁戴順治繼位;順治五年(1648)薨,康熙十年(1671)追謚曰「烈」。

子嗣

長子岳托(1599-1639),崇德元年(1636)封成親王,后因性情耿直坐事降為貝勒,崇德二年(1637)再因事降為貝子,崇德三年(1638)恢復貝勒地位,同年駐紮濟南時染上天花薨于軍中,皇太極念其功績追封為克勤郡王,也是鐵帽子王之一。

次子碩托(1600-1643),天命十一年(1626)因軍功封貝勒,天聰四年(1630)因戰事削爵,天聰八年(1634)因軍功復封貝子,崇德四年(1639)因僭越皇太極降為輔國公,崇德五年(1640)復封貝子,崇德八年(1643)因謀立睿親王多爾袞繼位被譴謫而死,削爵,廢黜宗室資格。

三子薩哈璘(1604-1636),天命十年(1625)封貝勒,崇德元年(1636)薨,皇太極「不御飲食,輟朝三日。祭時,上親奠,痛哭」,追封穎親王;康熙十年(1671)追謚曰「毅」。

四子瓦克達(1606-1652),順治五年(1648)封謙郡王,順治九年(1652)薨,謚曰「襄」。

五子巴喇瑪(1608-1631),無嗣。

六子瑪占(1612-1638),崇德元年(1636)封輔國公,無嗣。

七子滿達海(1622-1652),崇德六年(1641)封輔國公, 順治元年(1644)晉貝子,順治六年(1649)承襲父親親王爵位,順治八年(1651)改禮親王為巽親王,順治九年(1652)薨,謚曰「簡」;順治十六年(1659)追論滿達海在多爾袞削爵后奪其財物,降為貝勒。

八子祜塞(1628-1646),順治二年(1645)封鎮國公,順治三年(1646)薨。順治十年(1653)追封郡王,順治十六年(1659)七哥滿達海被追論前過、削其謚號,禮親王一系由祜塞第三子傑書承襲,並改封為康親王(因傑書襲爵前為康郡王),祜塞被追封為惠順親王。

世襲

    第一位:代善(1583-1648),皇太極繼位后封禮親王,順治五年(1648)薨,康熙十年(1671)追謚曰「烈」。

第二位(已革):滿達海(1622-1652),代善七子,順治六年(1649)承襲爵位,順治八年(1651)改禮親王為巽親王,順治九年(1652)薨,謚曰「簡」;順治十六年(1659)追論前過,降為貝勒。

第三位(已革):常阿岱(?- 1665),滿達海長子,順治九年(1652)承襲巽親王,順治十六年(1659)以父罪降為貝勒,康熙四年(1665)卒,謚曰「懷愍」。

第四位:傑書(1645-1697),代善八子祜塞第三子,順治六年(1649)封郡王,順治八年(1651)加封號為康郡王,順治十六年(1659)因伯父巽親王滿達海被追論前罪、叔伯兄弟常阿岱降爵而承襲王爵,為康親王;康熙三十六年(1697)薨,謚曰「良」;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康親王原型。

第五位:椿泰(1683-1709),傑書五子,為人豁達有大度、遇下以寬,康熙三十六年(1697)襲爵,康熙四十八年(1709)薨,謚曰「悼」。

第六位:崇安(1705-1733),椿泰獨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襲爵,雍正十一年(1733)薨,謚曰「修」。

第七位:巴爾圖(1673-1753),傑書四子,椿泰兄,雍正十一年(1733)承襲侄子崇安王爵,乾隆十八年(1753)薨,謚曰「簡」。

第八位:永恩(1727-1805),崇安次子,性格寬易、對己嚴苛,襲爵五十年而淡泊勤儉,雍正十二年(1734)封貝勒,乾隆十八年(1753)承襲王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復禮親王,嘉慶十年(1805)薨,謚曰「恭」。

第九位(已革):昭槤(1776-1833),永恩子,才華橫溢但性格暴戾、妄自尊大,嘉慶十年(1805)承襲禮親王爵,嘉慶二十年(1815)以「妄自尊大、目無君上」、「濫用非刑」、「凌辱大臣」等罪名被革爵、圈禁,半年後釋放,未復其爵;道光九年(1829年)卒。

第十位:麟趾(1756-1821),崇安孫、永恩侄、永㥣子、昭槤叔伯兄弟,嘉慶二十二年(1817)承襲禮親王,道光元年(1821)薨,謚曰「安」。

第十一位(追封):永㥣(1729-1799),嘉慶二十二年(1817)因子麟趾承襲禮親王,故追封禮親王。

第十二位:全齡(1816-1850),麟趾長孫,道光元年(1821)承襲王爵,道光三十年(1850)薨,謚曰「和」。

第十三位(追封):錫春,全齡生父,追封。

第十四位:世鐸(1843-1914),全齡三子,清末后黨重要成員,道光三十年(1850)承襲王爵,光緒十一年(1885)任領班軍機大臣,宣統三年(1911)任皇族內閣弼德院顧問大臣,1914年薨,謚曰「恪」。

第十五位:誠厚(1864-1917),世鐸長子,酷愛養長蟲、刺蝟、貓頭鷹,對生物、動物學有很大興趣,整天對著動物們念念有詞,旁人背後稱他「瘋王爺」,1913年襲爵,1917年薨,謚曰「敦」。

第十六位:誠堃(1886-1929),錫春曾孫,誠厚族弟,1917年襲爵,1929年卒。

第十七位:濬銘(1918-1951),1929年襲爵,賣了禮王府。

後世名人

金仲仁(1886-1950),昭槤五世孫,本名愛新覺羅·春元,世襲奉恩將軍,京劇小生名家,13歲起向宮廷供奉學戲,后公開改名為金仲仁並下海唱戲,被革除宗譜,與王瑤卿、王鳳卿、蕭長華等名家並列,被梨園界尊稱「京劇九老」;新中國成立后,受聘為文化部戲曲改進局實驗學校名譽教授,1950年去世,生前雖被革除宗譜,故去后葬在禮親王府墓地。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tea2011 2015-1-28 21:24
謝謝分享。
回復 劉小雨 2015-1-29 00:53
看到後世名人這裡,想著他幸好逝去在文革開始
回復 八旗遺少 2015-1-29 12:14
tea2011: 謝謝分享。
     您客氣
回復 八旗遺少 2015-1-29 12:14
劉小雨: 看到後世名人這裡,想著他幸好逝去在文革開始
哎,是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6: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