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忠心為國得「鐵帽兒」——怡賢親王胤祥

作者:八旗遺少  於 2015-1-5 13: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清史白話|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5評論

愛新覺羅·胤祥(1686-1730),清聖祖仁皇帝康熙爺十三子,清世宗憲皇帝雍正爺親密戰友,一生忠心為國,敬謹廉潔,克盡兒臣、臣弟之道,從不居功自傲,為子孫後代贏得了鐵帽子王的副國級世襲待遇。雍正八年,胤祥積勞成疾,壯年早逝,他的兒孫們也大多壽命不長。

大事記

1698年,12歲的胤祥第一次跟隨康熙爺去盛京謁陵,直至1708年康熙廢太子事件,整整10年間,康熙爺只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裡,必將胤祥帶往。僅此即足以說明,康熙爺對他的十三阿哥是另眼相看的。

雍正和胤祥早年的關係,雖然沒有太多史料可尋,但可以肯定兄弟倆是親密無間的。雍正給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學由他親自教授,「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逢塞外扈從,兄弟倆「形影相依」。當康熙爺出巡只帶他們其中一個扈從時,即使短暫分別,兩兄弟也會詩書往還。

1722年,康熙爺駕崩,雍正便任命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陞為和碩怡親王。另一種說法是康熙爺駕崩前發上諭「晉封十三阿哥允祥為怡親王」。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為政事台柱。雍正初年到三年,擔任總理事務大臣、總管會考府、造辦處、戶部三庫、戶部,參與西北軍事運籌,辦理外國傳教士事務;三年底,會考府解散、總理大臣卸任,胤祥加議政大臣,總理營田水利,領圓明園八旗禁軍,密謀籌辦軍需,還承擔雍正臨時交辦的審斷案件,可謂職任繁多。雍正曾經十分感慨地說:「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雍正、胤祥兄弟君臣之間的至誠相托和忠心以報,在歷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極少見的,世人經常用「棠棣情深」來形容二人兄弟情誼。

胤祥待人接物,可謂秉持原則。他為國舉賢,向雍正推薦優秀人才。尤其是雍正初年,胤祥向雍正推薦了很多年輕位卑的官員,這些人日後大多得到重用,像福建總督劉世明、陝西總督查郎阿、山西巡撫石麟、福建巡撫趙國麟等等,一方面,這是雍正新君,急需政治洗牌;另一方面,這些後來官至督撫的各地方大員確有其才,他們構成了雍正朝到乾隆初年整個國家官僚系統的中堅力量,有效地貫徹了雍正諸多鐵腕改革政策的推進實施。胤祥處事低調、韜光養晦,處處謙卑恭敬,絕不恃寵逞能,這不但讓雍正賞識,也使別人無從評議。胤祥雖身處高位,卻從沒有被榮華富貴沖昏頭腦,反而更加謹慎,甚至從不在家接待外臣,以免招忌。

作為雍正最信賴的兄弟,胤祥從皇兄那裡獲得了諸多的恩寵和榮耀。雍正繼位之初傳旨按康熙年間分封皇子為親王之例,賜給錢糧23萬兩。胤祥百般謙退,經皇帝再三宣諭,只收下13萬兩。雍正三年二月,以胤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從優議敘」,特在親王之外又加封一個郡王爵位,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這在清代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胤祥堅辭不受,雍正爺也不好十分勉強,遂命給他增加俸銀10000兩,以為獎勵。就連死去20余年的胤祥生母章佳氏也沾了兒子的光,雍正元年六月,發諭將其原有「敏妃」封號提高兩級,追封為敬敏皇貴妃;同年九月,又奉旨袝葬景陵。

胤祥在康熙年間就得了叫鶴膝風的病,可能是風濕,也可能是骨結核。之後雖經過調養,但身體狀況已經變差。雍正即位后,胤祥承攬了相當多的政務,和辭謝各種恩賞時表現出的謹小慎微不同,胤祥在接受皇帝交給的政務時抱有一種毫不推卸、竭力而為的態度,這和他本人極強的政治責任感與使命感是分不開的。

雍正八年(1730),胤祥病故,年僅45歲。雍正悲痛萬分,上諭「朕因憶吾弟怡賢親王在日,八年以來誠心協贊,代朕處理之處不可悉數。從前與吾弟閑談中,每常奏雲,聖躬關係宗社至為重大,凡臣工可以辦理者皆當竭誠宣力以代聖躬之勞,臣心實願將己之年齡進獻,以增聖壽。彼時聞之,深為不悅,以此言為非。今日回思吾弟八年之中輔弼劻襄,夙夜匪懈,未必不因勞心殫力之故傷損精神以致享年不久。且即以人事論之,吾弟費八年之心血而朕得省八年之心血,此即默默中以弟之壽算增益於朕躬矣」。

雍正曾御駕親臨怡王府祭奠,併發諭「怡親王薨逝,朕心悲慟,飲食無味,寢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雍正令其享太廟,上謚號曰「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謚前,並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滿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雍正八年年底,胤祥七子弘曉依據雍正爺的「不可任意稍減」的聖意,承襲親王爵位;后乾隆爺繼位,欽定怡親王世襲罔替,怡親王正式成為大清第九個鐵帽子王。

家庭情況

長子弘昌(1706-1771),雍正元年(1723)封為貝子,在其父胤祥在世時便公開流露對雍正繼位的看法,胤祥怕惹事端將其拘禁在家;乾隆帝繼位後晉封貝勒,乾隆四年(1739)捲入弘晳逆案(發生在清朝皇室內部、為爭奪皇位而發生的一起政治奪權事件,主謀人弘晳,1694-1742,康熙朝太子胤礽長子,康熙帝長孫,1722年康熙帝去世第二天被雍正封為郡王,雍正八年晉和碩理親王;作為康熙嫡長孫而心有不甘,且朝中多有持「立嫡立長」的宗室成員黨附之,乾隆四年因此事削爵、圈禁,乾隆七年卒,無謚;可以說弘皙逆案是康熙末年儲位鬥爭的餘波),被革去貝勒,乾隆三十六年卒。

次子未命名(1708-1709),早殤。

三子弘暾(1711-1728),因未滿雙十而早亡,且生前未正式冊封爵位,故追封多羅貝勒。

四子弘晈(1713-1764),雍正八年(1730)其父去世3個月後,封寧郡王,乾隆四年(1739)捲入弘晳逆案,本應革退王爵,但乾隆認為「此王爵,系皇考特旨,令其永遠承襲才」,故從寬保留王號;乾隆二十九年(1764)薨,謚曰「良」;

五子弘㫛,康熙五十五年(1716)生,無嗣。

六子弘昑,康熙五十五年(1716)生,無嗣。

七子弘曉(1722-1778),雍正八年(1730)襲親王爵,乾隆四十三年薨,謚曰「僖」。

八子綬恩(1725-1727),早殤。

九子阿穆瑚琅(1726-1727),早殤。

親王世系(共傳八代九位)

第一位,胤祥(1686-1730),康熙十三子,雍正八年薨,謚曰「賢」。

第二位,弘曉(1722-1778),胤祥七子,乾隆四十三年薨,謚曰「僖」。

第三位,永琅(1746-1799),弘曉二子,嘉慶四年薨,謚曰「恭」。

第四位,奕勛(1793-1818),永琅次子綿標(17701799,早永琅前逝世)長子,嘉慶二十三年薨,謚曰「恪」。

追封,嘉慶五年(1800)追封綿標為怡親王。

第五位,載坊(1816-1820),奕勛長子,嘉慶二十五年薨,早殤,無嗣。

第六位,載垣(1816-1861),奕勛次子,載坊異母弟,道光五年(1825)襲怡親王爵,咸豐十一年(1961年)與端華、肅順等八人受顧命為贊襄政務大臣,同年因辛酉政變在北京被捕,賜白絹自盡,並黜為不入八分輔國公。

承襲,載泰(1838-1878),康熙十六子庄恪親王允祿(1695-1767)五世孫,允祿八子弘曧(1737-1806,乾隆三十二年襲輔國公,嘉慶十一年卒)四世孫,弘曧四子永芚(不詳-1826,嘉慶四年封一等奉國將軍,道光六年卒)曾孫,永芚長子綿林(不詳-1863,道光十七年襲奉恩將軍,同治二年卒)孫,綿林三子奕增(不詳-1881,同治二年襲奉恩將軍,光緒七年卒)子,出繼為胤祥三子弘暾(1711-1728,生前未正式冊封爵位,追封貝勒,無嗣)之後,同治元年(1862)承襲不入八分輔國公,同治三年(1864)襲奉恩輔國公,后恢復怡親王世爵,以非允祥子孫改襲載敦所遺鎮國公,同治五年(1866)因事革退。

第七位,載敦(1827-1890),寧良郡王弘晈四世孫,弘晈二子永福(1753-1782,原為寧郡王第二代,襲貝勒,乾隆四十七年卒,謚曰「恭恪」)曾孫、永福四子綿譽(1780-1844,原為寧郡王第三代,襲貝勒,道光二十四年卒)孫、綿譽三子奕格(1805-1858,原為寧郡王第四代,襲貝子,咸豐八年卒)二子,原為寧郡王第五代、襲奉恩鎮國公,同治三年(1864)恢復怡親王世爵並繼襲,光緒十六年薨,謚曰「端」。

追封:同治三年(1864)追封永福、綿譽、奕格為怡親王。

第八位:溥靜(1849-1900),載敦長子,光緒二十六年薨,光緒二十八年(1902)以「縱庇拳匪(義和團)啟釁」罪名追奪爵。

第九位,毓麒(1900-1948),載敦二子溥耀(1860-1900)長子,民國三十七年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5 個評論)

回復 法道濟 2015-1-5 13:19
義薄雲天十三爺,哈哈
回復 徐福男兒 2015-1-5 13:38
八旗遺少,名不虛傳。
回復 dwqdaniel 2015-1-5 13:56
謝謝分享,希望下回樓主自我介紹一番吧  
回復 紫藤2014 2015-1-5 14:08
我喜歡聽這些歷史故事。
謝謝!
回復 劉小雨 2015-1-6 00:48
介紹的非常詳盡^_^

下次我也很想聽聽博主的故事呢
回復 金竹陶器 2015-1-6 01:27
遺少料真貨實~~~你是愛新覺羅。??
回復 八旗遺少 2015-1-6 09:06
法道濟: 義薄雲天十三爺,哈哈
值得後人學習啊
回復 八旗遺少 2015-1-6 09:06
徐福男兒: 八旗遺少,名不虛傳。
  
回復 八旗遺少 2015-1-6 09:07
dwqdaniel: 謝謝分享,希望下回樓主自我介紹一番吧   
八旗遺少[em:3:     
回復 八旗遺少 2015-1-6 09:07
紫藤2014: 我喜歡聽這些歷史故事。
謝謝!
客氣,後續還會和您分享
回復 八旗遺少 2015-1-6 09:08
劉小雨: 介紹的非常詳盡^_^

下次我也很想聽聽博主的故事呢
跟先賢相比,我的故事不夠格兒,還是最後說吧     
回復 劉小雨 2015-1-6 09:09
八旗遺少: 跟先賢相比,我的故事不夠格兒,還是最後說吧        
很期待呀!!
回復 八旗遺少 2015-1-6 09:10
金竹陶器: 遺少料真貨實~~~你是愛新覺羅。??
咱還沒到黃帶子那級別
回復 八旗遺少 2015-1-6 09:11
劉小雨: 很期待呀!!
  
回復 紫藤2014 2015-1-6 09:53
八旗遺少: 客氣,後續還會和您分享
好,期盼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17 10: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