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精彩人生「濤貝勒」——小七爺載濤

作者:八旗遺少  於 2014-12-30 16: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清史白話|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愛新覺羅·載濤(1887-1970),和碩醇賢親王奕譞第七子,光緒帝同父異母弟,宣統帝溥儀叔父。四九城裡尊稱他為「小七爺」,是為了跟他老爸「老七爺」醇賢親王奕譞區別開來。載濤作為光緒帝胞弟、宣統帝叔父,在愛新覺羅家族中享有重要地位;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熱情為家族成員辦事,因而被大家尊稱為家族「族長」。濤貝勒一生有里兒有面兒,是晚清貴族中我最欣賞的一個人物。

大事記

1897年,慈禧太后發口諭:著載濤過繼給嘉慶皇帝嫡孫固山貝子奕謨(1850-1905,加貝勒銜,惠端親王綿愉第六子,綿愉為嘉慶帝第五子)為嗣。

1902年,慈禧太后又發口諭:著載濤改過繼給鍾郡王奕詥(1844-1868,道光帝第八子,謚曰「端」,死後無子,先以恭忠親王奕訢子載瀅為後並降爵為貝勒,載瀅1889年加郡王銜、1900年坐事革爵歸宗,后以載濤為後),襲貝勒;1908年,加郡王銜。

老佛爺的兩道諭旨,讓載濤一人成了兩位宗叔之嗣,成了醇親王府、謨貝勒府、鍾郡王府三個府邸的寵兒。據悉,慈禧太后之所以改載濤過繼給鍾郡王奕詥,實為貝子奕謨與慈禧政見不合,導致慈禧故意為之。可悲的是,奕謨老兩口先是承蒙聖恩老來得子,卻在5年後眼看著兒子進了鍾郡王府,氣憤傷心之下前後腳離開了人世。

1910年,載濤赴日、美、英、法、德、意、奧、俄八國考察陸軍,並派任赴英國專使大臣,年紀輕輕便一躍成為朝廷肱骨之臣,與其他皇親貴族苦苦支撐搖搖欲墜的大清帝國。

1931年,國民政府聘為國難會議會員。

1937年,任北京滿族聯合會會長。

大清覆亡后,載濤一家生計日漸拮据,他曾在北京德勝門外賣過破爛,過著十分清貧的生活。但寧肯貧困潦倒,也不當漢奸,表現出高尚的民族氣節。侄子溥儀曾以偽滿洲國皇帝的名義多次召他赴長春當官,大漢奸、「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揖唐也許以高薪請他任職,均被拒絕;1934年,日本關東軍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登門請載濤去長春扶助溥儀「執政」,並掏出手槍相要挾,載濤大義凜然,嚴詞拒絕;1935年,溥儀從長春赴遵化縣馬蘭峪掃墓,日本特務動員載濤去迎接溥儀,並一起到瀋陽北陵掃墓,載濤不僅自己堅決不去,還說服在北平的遺老遺少都不去迎接溥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載濤被毛澤東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載濤愛馬,騎馬功夫了得,對馬研究頗深),還歷任總後勤部民政局顧問、國家民委委員、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1955年,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經周恩來介紹與毛澤東見面,不久接到去撫順戰犯管理所看望侄子溥儀的任務。當溥儀見到離別了多年的七叔,一下子愣住了,頃刻間大步跑過來緊緊抱住載濤,脫口叫了聲七叔,便嗚嗚痛哭了起來。

1970年,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人物軼事

慈禧太后很疼愛濤貝勒,知道他喜歡聽戲,便欽點楊小樓的師傅張長保教載濤京戲。沒想到,這位濤貝勒爺不但嗓子好、悟性高,一教就會,舉一反三,而且是真想學、肯用工,還秉性隨和、天生好脾氣,跟其他那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紈絝子弟截然相反。長保先生很是得意,經常帶這位學生與譚鑫培、錢金福、王瑤卿等一干京戲名家照面兒,濤七爺跟四九城的角兒們成了亦師亦友的鐵哥們兒。1922年,侄子溥儀大婚後不久,迎來太妃壽辰,溥儀想表孝心,決定在宮內開園子以示慶賀。由於大清早已不復存在,來的角兒都不夠硬,沒腕兒,太妃甚為不悅,「怎麼沒有梅蘭芳的戲?」。太妃一挑眼,小內務府無計可施。濤七爺古道熱腸,憑著跟京城裡腕兒們的鐵磁關係,不僅請來了梅蘭芳,楊小樓、馬連良、余叔岩、尚小雲等眾名家也聚齊兒了,濤七爺一時間風光無限。按照梅蘭芳的話說,「您濤七爺的面子,得給」。

濤貝勒奉旨進鍾郡王府,頒布的一號令便是置辦行頭,所有京戲的物件一應俱全。小七爺自己扮上孫猴子,讓府上的丫環扮仙女,下人扮眾仙,演開了《安天會》。丫環、下人哭笑不得,是會演也給演、不會演也給演,還必須認認真真的演,因為這邊一開鑼,廚房就停火,演不好沒飯吃。

60年代初,全國政協舉辦京劇聯歡會,濤七爺登台彩唱《蘆花盪》,飾演張飛。上妝師沒把頭末勒緊,濤七爺上台後麻利勁兒不減當年,一甩髯頭盔甩出去了。觀眾不在意,貝勒爺回家就病了。一位了解七爺的人知道怎麼回事,回機關跟領導一彙報,決定再開京劇聯歡會,專請貝勒爺再演《蘆花盪》。政協的工作人員把這消息告訴載濤,這位爺翻身下床,病好了!復演那天,濤七爺高高興興上台、歡歡喜喜下台,舒坦!痛快!

濤貝勒絕頂聰明,不但京戲在行,烹飪也拿手,紅案、白案,中餐、西餐全靈。民國年間,有一次貝勒爺與幾位票友到京城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下館子,菜一上桌,載濤便指著「爆雙脆」說,「菜不對,把掌勺的叫來」。掌勺的自己嘗了嘗,臉一紅嘟囔道「肚頭老了」。有意思的是,濤七爺來了興趣,走進后廚當著掌勺的面兒自己做了次示範,菜一出勺跟剛才那盤截然不同。掌勺的一嘗,伸出了大拇指,「真棒!」。載濤洋洋得意,「今兒便宜給你們了」。

家庭關係

長子未起名(1905-1905),夭折。

次子溥佳(1908-1979),曾在紫禁城毓慶宮給溥儀伴讀英文,繼隨溥儀在偽滿任宮內府頭等侍衛官,1932年派往日本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后返回偽滿任皇宮內府侍衛處處長,偽滿垮台前返回北京閑居,後來赴內蒙古投奔姐姐和姐夫,新中國成立后就地參加工作,任自治區政協參事室參事。溥佳長子早夭,次子毓岑(1928-),現名金子忠,曾是溥傑私人秘書。

三子溥侒(1911-1944),曾任華北綏靖總署兵器科長。溥侒之子毓cheng(上邊一個承,下邊一個山)(1944-),現名金靖宇,曾任全國政協聯絡局副局長、全國政協老幹部局局長,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下邊第二幅照片為毓cheng與溥傑)

四子溥伸(1915-1928),早殤。

五子溥僖(1924-1983),現名金岱賓,新中國成立后曾為北京市運輸公司汽車司機。

六子溥仕(1940-),現名金從政(老爺子身體狀況很好,我曾看過採訪他的一起節目),曾任北京市第八十五中學語文教師。

長女未起名(1904-1904),夭折。

次女韞慧(1906-1969),現名金允誠,1925年與阿拉善王爺達理扎雅(1906-1968,阿拉善第九世札薩克親王塔旺布克札勒之子,阿拉善旗第九代十世札薩克和碩親王,年幼跟隨父母居住北平,1931年經國民政府批准承襲親王,1934年返旗親政,1938年駐寧夏國民黨軍閥馬鴻逵將其移住銀川進行軟禁,后又調往蘭州,先後軟禁8年之久,1946年得到自由並回到阿拉善旗繼續執政,1949年宣布脫離國民政府並和平起義,新中國成立后曾先後擔過巴彥淖爾盟盟長、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職,1968年在阿拉善定遠營逝世)結婚,在教育、衛生、婦女、兒童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1932年創辦阿拉善和碩特旗定遠營小學,1937年創辦阿拉善和碩特旗立定遠營女子小學並自任校長,為阿拉善教育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並留下了不少詩歌、繪畫作品,受到文學藝術界高度評價,在文苑中熠熠生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9: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