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黃克誠自述》講,早在1949年5月,毛澤東在北平召見天津市委書記黃克誠時,兩人在晚餐時邊吃邊談。毛問:「你認為今後的工作任務是什麼?」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發展生產。」毛嚴肅地搖了搖頭說:「不對,主要任務還是階級鬥爭,要解決資產階級的問題。」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政后,通過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運動,消滅了地主階級。之後,將消滅資產階級提上議事日程。1952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關於民主黨派工作的決定(草稿)》上批示:「在打倒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後,中國內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故不應再將民族資產階級稱為中間階級。」
1953年6月中旬,毛澤東在中共政治局會議上,批評劉少奇等人「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秩序」的觀點,指出:「所謂過渡時期,就是很劇烈很深刻的變動。按照它的社會深刻性來說,資本主義到15年基本絕種了。」
1953年6月15日,毛在中共政治局會議上提出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路線:「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這是促使資本主義在中國大陸滅亡的總路線。
1955年10月,毛澤東在擴大的七屆六中全會上講:「使資產階級、資本主義在6億人口的中國絕種,這是一個很好的事,很有意義的好事。」
毛澤東消滅資產階級的三大運動
第一,三反。1951年底,毛澤東發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主要對象是官員。
毛認為,一些官員之所以貪污腐敗,是因為受了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毛將「三反」運動「當作一場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大戰爭」。
第二,五反。1952年初,毛髮動「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主要對象是資本家。
毛指出:要通過運動,給資產階級三年來對中共的「猖狂進攻(這種進攻比戰爭還要危險和嚴重)以一個堅決的反攻,給以重大的打擊」。
第三,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3年,伴隨著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出台,中共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大規模改造開始。
到1956年,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在全國範圍內達到高潮:原有88,000餘戶資本主義工業,已有99%實現了所有制的改造;全國240餘萬私營商業戶,已有82%實現了改造。
1956年2月3日,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在資改工作座談會上講:「從積極的方面說呢,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資本家的全部財產拿過來了,約計全省私營工商業的資金有一億九千多萬,現在被我們拿過來了,國家發了一筆洋財。一億九千多萬元相當於19多億斤大米。廣東年產大米是18億斤,即幾天時間被我們共了一大筆財產。」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