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外媒體對中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言論
抗戰值得紀念。八年抗戰中,中國是以不屈的意志、壯烈的犧牲,加上國際社會的幫助,最終才取得了勝利,捍衛了民族尊嚴,贏得了世界尊重。抗戰,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抗戰應該紀念。紀念抗戰,有很多辦法,但最基礎的一步,應該是還原歷史真相,以不溢美、不隱惡的史德,對歷史做出公正的評判。
中國為抗戰付出了極大的犧牲。日本的侵略,是對中華民族的極大傷害。不算財產損失,僅計算抗戰的直接人員傷亡,其數就極其驚人。根據中共方面的資料,中共領導的軍隊在抗戰中傷亡60餘萬,其中陣亡16萬餘人。據國民政府資料,國民政府陸海空軍隊在抗戰中傷亡約323萬人,其中陣亡約133萬人。兩者合計,抗戰軍人傷亡即達380餘萬。這還是較低的估計。另外還有估計,兵役壯丁犧牲355.5萬人、負傷347.7萬人,合計傷亡超過700萬人。
除此之外,中國平民被日本侵略者殘害的不計其數,南京大屠殺就是一例。日本方面,應該對歷史的作為有真誠的反省和懺悔,不能再掩飾歷史,傷害包括中國在內的被侵略的各國人民的感情。
中國抗戰歷來有兩個戰場的說法——中共稱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國民黨稱正規戰和別動戰(游擊戰)。在實際戰爭中,在正面戰場抵禦日軍的是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軍隊,大規模會戰即有22次;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按照毛澤東主導的中共戰略,避免正面作戰,主要是側面配合作戰及在敵後騷擾和牽制日軍,同時大力開拓根據地、發展抗日武裝力量(換言之即擴充軍隊),抗戰之初八路軍、新四軍僅有5萬人光景,到1940年發展到50萬人,到1945年發展到百萬人,另有民兵二三百萬。
由於國共兩黨有自己的利益,而抗戰是民族大義,領導抗戰的功績能為自己加分,於是就出現了片面選擇對己有利的史實,甚至加以誇大宣傳的現象,歷史真相因而無法呈現。對歷史的選擇性記憶,也使不少中國人在對抗戰真相的認知上出現了偏差。
中國人紀念抗戰,應該出於民族大義,擺脫政治立場的束縛,客觀公正,實事求是,還歷史以真相,這既是尊重歷史,也是基本的政治倫理。有了歷史真相,公眾也容易作出評判,比如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視角,以現代文明的基本價值觀念,作為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標準。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