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經把大多數的窮人請出市區
這叫騰籠換鳥。
窮人和富人有了地段隔離。
上海還在繼續把窮人請出市區。
我想問問大家,假設現在你要買房,你會選擇市區還是郊區呢。
這個問題,我也曾經無數次問過自己,甚至我還曾經一度害怕自己的觀點轉變從而每半年就會問自己一次。
但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一樣的答案,我會堅定的選擇市區。
相比較於郊區大開大合的二線城市新區感覺,我更喜歡上海浦西的小馬路。
這種調調,可能是一個咖啡店、一個牛排館、一個麵包房,而這種轉角遇見愛的小浪漫,也只有上海這座小資城市才能感受的到。
但是這也僅僅是我的想法,尤其是最近我發現很多人買房已經不願意考慮市區了。
因為在他們的眼裡來看,很多事情都已經變了。
醫療不重要,畢竟還年輕,感冒發燒新城的醫院也可以看。教育不重要,因為現在畢業就失業,索性孩子也不生了。至於工作就更不用說了,現在很難在一家公司干滿一年。
表面上來看,是新的購房群體,已經沒有嚴重的市區情節了。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黃浦區的人口密度已經從2005年41000人每平方公里,下降到了2022年25000人每平方公里,大降四成。其實不僅僅是黃浦,靜安、虹口、楊浦、徐匯、普陀等市中心區域人口也在加速減少。
相反,松江、嘉定、青浦、閔行、浦東、奉賢的人口卻在持續增加。
棚戶區和舊城的改造才是市區核心區域人口下滑最主要的原因。
窮人都被請去了郊區,那市區當然人少了!
上海從開埠以來就是冒險家的樂園,是遠東第一大城市,燈紅酒綠、光怪陸離、東方巴黎、十里洋場,這些都是我們對於上海的評價。
城市光輝靚麗的另一半是上海的高消費、是上海的破破舊舊的棚戶區、是上海遍布大街的老破小。
曾經我去東外灘看房,高檔小區的欄桿上居然還有旁邊棚戶區居民晾曬的被子和衣服。
馬路的兩側,一邊是富人的奢華豪宅,另一邊則是人均面積不足5平米房子都要塌的鴿子籠。
很多沒有來過上海的人都覺得這個非常的奇怪,但其實上海一直都是這樣,哪怕是黃浦、靜安這樣的核心區域,也是如此。
所以有人說,上海是中國城市建成區貧富差距最大的城市,既有梧桐區的紙醉金迷,也有底層居民鴿子籠里當滾地龍,既有一頓高達40萬人民幣的宴席,也有菜市場為了一根小蔥也要爭取的斤斤計較。
馬路兩邊的人,雖然共享相同的城市配套,但是卻過著截然不同生活。
這其實在上海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上海富人和窮人住在一個街道,是非常非常常見的一件事情,大家早已習以為常。
就像我剛剛說的楊浦東外灘就是這樣,黃浦豫園周邊的棚戶沒有拆遷之前同樣也是如此。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在2022年開始悄然無聲的開始轉變了!
上海正在用拆遷的方式把窮人請出市區,這兩年最為明顯的就是虹口區、楊浦區和黃浦區了。
我們用黃浦區舉例,2022年黃浦區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片區的舊改工作,而後面完成舊改后的區域,建設的全部都是大平層和別墅產品。
楊浦區從楊浦大橋兩側,到愛國路楊樹浦路沿線,同樣也全部完成了舊改工作,合生縵雲就建造在騰越路上。
但是合生縵雲只能算作入門級別的豪宅,和黃浦區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價格差距,畢竟地段擺在這裡呢!
前段時間新天地大紅大紫的中海順昌久里,創造了中國地產銷售的記錄,開盤即售罄。但順昌久里僅僅才是黃浦區的開始,後續大平層和風貌別墅才是黃浦區新房的主流。
優質的地段,服務最頂級的富人。
這些地方,不僅擁有上海頂級地段的紙醉金迷,同時也擁有鬧中取靜的舒適環境,這就是屬於上海富人獨有的「煙火氣」。
但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那麼就是窮人被請出了市區,請出了上海最頂級的核心地段,騰籠換鳥,把上海最燙金的地段交給富人。
大家最直觀的感受是上海的市中心已經空心化,但是實際上是上海市區的人口升級。
富人原本就是稀有物種,而優質的地段和富人一樣,同樣稀缺。
是上海市區的吸引力差了嗎?
其實並不是!是上海市中心的階層更加純粹了。
上海海納百川,願意包容每一個來上海拼搏的人,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人都可以住進市區,甚至說人人都可以住進市區的燙金地段好房子。
房價和新建住宅的產品類型,就是區分人階層最有效的手段。
是不是非常的殘酷,但是這也是事實,不爭的事實。
但是黃浦區後續還有9000套大平層和風貌別墅產品等待上市,以目前上海的供需關係,去化9000套新房,這難度簡直難於上青天。
這恐怕也只有放開火星限購,才能去化掉上海的頂級豪宅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上海的核心地段,真的成為富人的上海了!
而富人湧入后的商業迭代和消費迭代,註定上海市區的核心地段和普通人關係不大了。
但仔細想想,窮人和富人原本就是物理的隔離,居住地段的隔離,同時還是生殖的隔離。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