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二十大中國進入守正創新的新階段

作者:bobzhou  於 2022-10-6 20: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二十大中國進入守正創新的新階段


轉載這篇關於『守正創新』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守正創新的重要論述,植根於中華五千年文明沃土,傳承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根基;植根於馬克思主義理論沃土,生動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光輝;植根於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發展沃土,鮮明反映了時代潮流和時代要求,充滿著高度的歷史使命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判斷中國發展方位,深刻洞察新的時代特徵,在治國理政中把「守正創新」科學概念突出地提到全黨面前,對黨的理論和工作、黨的自身建設提出「守正創新」的明確要求,賦予守正創新在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改革發展中普遍性的指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守正創新的重要論述,植根於中華五千年文明沃土,傳承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根基;植根於馬克思主義理論沃土,生動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光輝;植根於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發展沃土,鮮明反映了時代潮流和時代要求,充滿著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全面梳理和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守正創新的重要論述,不斷增強守正創新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對於我們更好地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斷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守正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民族是守正創新的民族」[1],「有著守正創新的傳統」[2];強調:「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激發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回望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守正創新」一直是其中的精神內核和精華所在。

  中華民族先人在很久以前就有守正、創新的意識和主張。先秦時期已經常出現「正」和「新」字。孔子注重「正」,強調「名不正,則言不順」、「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治國應「行中正」。荀子專門作《正論》,認為「凡議必先立隆正」。老子也主張「以正治國」。「正」即正氣、正道,儒家和道家均將「正」作為修身行事準則和治國理念予以推崇,蘊含著「守正」的要求。從「新」字看,商湯《盤銘》刻自勉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認為「日新之謂盛德」,《詩經》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裡的「新」作為單字詞,意即「更新」「革新」,含有「創新」意味。此外,《周易》指出「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論語》認為「溫故而知新」,《左傳》記載「彗,所以除舊布新也」,《莊子》講「吹呴呼吸,吐故納新」,其中的「新」與「故」「舊」相對,「取新」「知新」「布新」「納新」都包含著深厚的創新內涵。可見,儒家和道家在守正、創新的認識上是一致的,他們在這方面的名言警句常被後人援引,一些短語至今流傳不衰,影響巨大而深遠。

  守正、創新作為合成詞使用,分別在西漢和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中講:「循法守正者見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謂之顯榮」,強調要堅守正道。其後,諸如東漢班固《漢書》中「君子獨處守正」、南朝范曄《後漢書》中「在位明察守正」、唐代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碑》中「守正為心」等,歷代文獻屢有「守正」記載,對「守正」的倡導相承沿用至今。「創新」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魏收所著《魏書》:「革弊創新者,先皇之志也」,主要指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創立。唐代,「創新」一詞頻繁出現,令狐德棻在《周書》中使用「創新改舊」,或表示文化禮樂的改進,或表示軍事設施的更新;李延壽的《南史》引載「理應創新」,指制度的更改,《北史》則多次沿用「革弊創新」和「創新改舊」。隨著創新現象的增多,古人對創新的態度也不斷務實,認識趨於理性。北宋范仲淹看到「天下寺觀,每建殿塔,蠹民之費,動逾數萬」,在《上執政書》中建議「止可完舊,勿許創新,斯亦與民阜財之端也」;蘇軾《乞賜度牒修廟宇狀》描述以前的堂館營造「皆務創新,不肯修舊」。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述官員建議軍隊給養保障應「全仰屯田」,「創新措置,恐難得效」。明代李賢《論太學疏》指陳國家治理舉措「有創新而不措者」,王陽明《計處地方疏》認為官房建設「托始創新,固無民力,因陋就簡,見有官房」。這些話語里隱含著「不能以犧牲人民基本利益為代價搞創新」「正確對待創新與修舊」「創新要得當、尊重實際條件」的道理,體現了古人樸素的「創新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的人們創新意識活躍、創新領域的不斷擴大。近代康有為開始在科技進步意義上使用「創新」,他在《請厲工藝獎創新折》中建議「獎募創新」,在《大同書·獎智》中提及「創新」十多處,主張獎勵新書、新器、新見、新識。改革開放以來,「創新」一詞的使用範圍更加普遍,「守正創新」四字短語在文化界、學術界、教育界頻繁使用。

  世代相承的守正創新意識和主張,推動了中華民族豐富的守正創新實踐。五千年前,中華民族先民開啟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執著追求建設多元一體的偉大中華民族。我們的先人們發明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在天文、算學、醫學、農學等多個領域創造累累碩果,為世界貢獻了無數科技創新成果,對世界文明進步影響深遠、貢獻巨大,也使我國長期居於世界強國之列。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曾出現過阻礙進步的消極主張,也經歷過歷史低潮和劇烈陣痛時期,但它們不是主流,中華民族總能以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迸發出求存求強、創新奮進的強大力量,一次又一次戰勝各種挑戰,煥發新生、繼續前進。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唯有中華文明綿延傳承至今未曾中斷,始終不渝堅持弘揚守正創新的傳統,無疑是其重要原因。可以說,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守正創新的歷史。

  二、「守正創新」是具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內涵的科學範疇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概念、範疇置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對其內涵和外延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改造,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用中國式的概括和民族化的表述生動地表達和詮釋出來,用以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4]要特別重視把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5]在這方面,對「守正創新」的哲學提升,就是一個典範。

  守正即堅守正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國國情,放眼觀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6]這一重要論述將守正置於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視域,作為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來對待。「立足我國國情,放眼觀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是對「堅守正道」的具體展開,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唯物主義精神,包含著兩層意思:其一,堅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而不是從主觀臆想出發。這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中認識事物的起碼要求。其二,強調堅持「立足國情」與「放眼世界」相統一去認識事物,也就是說,從事實出發,不是孤立地片面地就事論事,停留在直觀地認識事實,從而把認識等同於對事物的簡單描述或攝像之上,而是要從事實的聯繫、事實的總和中把握事實,即承認並尊重事物規律的客觀實在性,從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出發,端起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才能求得真理性的認識。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可見,這裡的「守正」已經從中國傳統哲學中立於「道德踐履」基點的原則轉化為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原則,具有了一般認識論的含義,即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這之後,習近平總書記還從黨的思想方法角度,鮮明地將守正與馬克思主義相聯繫,強調:「守正就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7],賦予守正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內容。

  對創新的哲學升華,突出表現在將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基本範疇「相結合」上。當今時代,創新滲透到全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創新現象大量普遍地出現,創新成為時代性概念和時代精神的靈魂。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深刻闡述和重要論斷。他指出:「當今世界,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8],「創新是當今時代的一個重大命題」[9]。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其基本範疇應該反映和概括當代社會生活的普遍創新現象,為解決當代社會歷史領域面臨的新課題提供方法論指導。長期以來,哲學理論在講發展、實踐、思維這些基本範疇時,偏重於從一般的整體的角度籠統地講,而對範疇本身質的方面差異缺乏區分,因此也就無法清晰闡明當代人類活動及其成果的創新特徵。習近平總書記將創新與發展範疇相結合,提出「創新發展」的概念,指出「創新發展理念首要的是創新」[10]「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11]「抓創新就是抓發展」[12],要求「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13],「不斷開創國家創新發展新局面」[14]。創新的本義是拋開舊的、創造新的,意味著對舊的、常規的突破與超越。可見,創新發展是相對於常規發展而言並與常規發展具有質上差異的一種發展形式,由此,發展在其本身質的差異上就有了創新發展與常規發展之分。同對發展範疇一樣,在實踐範疇方面,提出「創新實踐」的概念,並從多視角進行闡述,比如,要求「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15],指出「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同生產和創新實踐脫節」[16],希望廣大教師「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17],這也就對實踐作了創新實踐與常規實踐的劃分;在思維範疇方面,反覆強調「創新思維」科學方法,指出「要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18],要求全黨同志在新時代的征程上一定要提高「創新思維」能力[19],即對思維作了創新思維與常規思維的劃分。在這裡,「創新」的對象從指向具體事物、具體領域等具體層面升華到指向實踐、思維、發展等哲學範疇,其自身也獲得了哲學的規定,即創新是標誌人類實踐或思維活動以及事物運動發展的質變形式的哲學範疇。創新的主體是人,人為了實現某種目的才會開展「創」的活動。「新」是目標,就事物本身維度而言,指在內容和本質上與過去或既有事物不同的新事物;從新事物形成過程看,在創新範疇中,這個新事物不是由舊事物「自在運動」過程中量變積累發展而成,而是通過主體有意識有目的地創造而獲得,也就是說,作為創新範疇中的「新」,是指既在內容和本質上與過去或既有事物不同又符合主體目的的新事物。因此,從本質上說,創新是主體有意識有目的地超越常規,實現實踐或思維的突破性發展,並且獲得新的成果的那部分實踐和思維活動,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可見,這裡的「創新」已經轉化為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原則。值得一提的是,創新升華到哲學高度,以及以創新為基點的創新實踐、創新思維、創新發展等系列範疇,抽象概括了當代社會生活的各種具體創新現象,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範疇的豐富和發展。

  關於守正與創新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並從不同角度作過重要論述,闡明二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揭示出守正與創新是不可分割、不能偏廢的整體。他強調:「我們的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歷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歷史正確方向之上。」這就告訴我們,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偏離守正的創新必然會誤入歧途死路。他認為,守正「不是刻舟求劍,還要往前發展、與時俱進,否則就是僵化的、陳舊的、過時的」,強調「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這也就是說,創新是守正的路徑和發展,只有創新才能實現有活力地守正。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守正創新是具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內涵的科學範疇,要求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活動中,尊重和遵循事物發展規律,通過創新實踐和創新思維活動,現實地改變現存事物,不斷創造出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統一的新的實踐成果和新的認識成果。這一範疇內在地將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論融為一體,突出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性原則和革命性本質,鮮明體現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能動性,充分展示出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使命功能,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體現。

  三、「守正創新」是黨的思想原則和思想方法

  黨的思想路線是中國共產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總的思想原則和思想方法,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黨的思想建設中的創造性運用,其內涵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在不同歷史時期豐富和發展的內涵,是黨的思想原則和思想方法的精練概括和生動表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24]他還指出:「我們通過守正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5]可以看出,這些重要論述把守正創新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放到同等意義上相提並論,提到了發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原則和思想方法的高度。從守正創新的哲學認識論意義看,守正創新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內在要求,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脈相承,本質上相一致。可見,守正創新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內涵,是對黨的思想路線內涵以及黨的思想原則和思想方法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黨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從建黨那天起,就將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作為神聖職責,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指導推進黨的事業。黨的歷史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毛澤東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造性解決中國革命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成功指引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理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創造性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此之後,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漸次而歷史地展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回答「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了21世紀。科學發展觀創造性回答「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成功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黨的理論創新歷史表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所處時代特徵相結合守正創新的科學成果。

  四、「守正創新」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工作的鮮明要求和鮮明特徵

  習近平總書記從主持召開會議到國內考察調研,從指示批示致信回信到發表重要講話,反覆強調守正創新的重要性,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守正創新的明確要求。在強調深化改革時指出:「要加強改革前瞻性研究,把握矛盾運動規律,守正創新、開拓創新」,「要守正創新、開拓創新,大膽探索自己未來發展之路」。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大家一致認為,決定稿「突出守正創新、開拓進取」。指出宣傳思想戰線進入了守正創新的重要階段,強調「推動宣傳思想工作不斷強起來」。肯定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我國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文史哲》編輯部「幾代編輯人員守正創新、薪火相傳,在弘揚中華文明、繁榮學術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要求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創作做到「正本清源、守正創新」,發展文化產業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守正創新」。希望光明日報、中國外文局、中國戲曲學院「堅持守正創新」。指出「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為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36]。要求我國人權研究工作者「與時俱進、守正創新」[37]。指示中醫藥工作「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38],強調「要做好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39],「要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40],指出「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41]。要求深圳經濟特區「牢牢把握正確方向,解放思想、守正創新」[42],澳門特別行政區新一屆政府和社會各界「守正創新、務實有為」[43]。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與此前改革相比,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劃時代意義,它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系統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的改革,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的改革,涵蓋黨和國家、理論和實踐、制度和運行等各層面的改革。由此,黨和國家各領域各方面各層面工作踏上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手段和動力推進的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遵循守正創新之道,在守正方面,各領域各方面各層面無論改什麼、怎麼改、改到哪一步,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變,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不變,尊重規律、遵循規律,緊盯總目標、對標新要求聚焦用力,沿著正確道路前進;在創新方面,各領域各方面各層面在改革、在「破」的同時,結合具體實際和時代發展向「立」創新,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上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發展階段,進入了更高更新發展境界。

  五、「守正創新」是新時代中國參與引領世界未來發展的鮮明要求和鮮明特徵

  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如何發展對外關係,對全球治理有著什麼樣的主張,舉世矚目。2019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雅典同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會談,就中希務實合作提出建議,其中就包括「守正創新」的主張:「要守正創新,既要在古人留給我們的豐厚文化遺產中交流互鑒,承前啟後,又要從當今世界發展潮流中革故鼎新,開闢未來。」[44]2020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緬甸內比都出席中緬建交7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暨中緬文化旅遊年啟動儀式時致辭強調,新時代推進中緬關係,要繼往開來、守正創新。[45]2021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發表特别致辭,使用「守正出新」這一概念指出:「21世紀的多邊主義要守正出新、面向未來,既要堅持多邊主義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也要立足世界格局變化,著眼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基礎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46]「出新」一詞的本義指出現新的形式、內容,其要旨就是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著眼「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重大時代課題,深入分析世界轉型過渡期國際形勢演變規律,把握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人類文明進步大勢,順應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時代潮流,全面推進參與引領世界未來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積极參与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次寫入聯合國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文件。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和引領經濟全球化,倡議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台,發起成立亞投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推動建設新型開放型世界經濟。倡導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交流互鑒、和諧共處。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為世界未來發展指明正確方向,為國際合作拓展新空間,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六、「守正創新」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鮮明要求和鮮明特徵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在加強黨的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最初使用「守正出新」這一概念,強調:「要興黨強黨,就必須以勇於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錘鍊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實現自身跨越,才能不斷給黨和人民事業注入生機活力。」[47]這之後,他將守正創新作為黨的建設鮮明要求提出,強調:牢記初心和使命,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48]。適時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措施和優良傳統。對黨史學習教育,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了「守正創新」的要求。他指出,「全黨要高度重視,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實際、守正創新,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學習教育各項任務。」[49]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和我們黨新的歷史使命,科學判斷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全面從嚴治黨重大戰略部署,並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全面從嚴治黨遵循守正創新之道,緊扣長期執政的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直面黨內問題和外部環境風險挑戰,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理論和實踐創新,立理想信念、立清風正氣、立鐵規紅線、立制度基石,破信仰迷失、破「四風」積弊、破腐敗毒瘤、破權力濫用,使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和領導力、號召力顯著增強,贏得14億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百年大黨恰是風華正茂」。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當代中國發展的歷史主動性,面向人民、面向未來,正確把握大局、科學總攬全局、有力應對變局,領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在展現出無比光明的前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3: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