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人要了解15個前蘇維埃聯盟國家,為什麼現在只有愛沙尼亞等三國是富足發展

作者:bobzhou  於 2022-5-18 21: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中國人要了解15個前蘇維埃聯盟國家,為什麼現在只有愛沙尼亞等三國是富足發展


蘇聯在1991年解體之後,分成了15個國家,這些國家在之後的三十年裡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那麼到今天已經三十一年,其中又是哪個國家發展最好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把這15個國家進行一個分類,大致上可以分成4類。

第一類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這三個斯拉夫國家。作為前蘇聯的主體加盟國,他們繼承了最多的蘇聯遺產,但是因為長期的經濟動蕩,還有寡頭影響,他們發展都不盡如人意。
像俄羅斯和烏克蘭現在還深陷戰爭的陰雲,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十分堪憂。

第二類是中亞的幾個斯坦國,他們面積廣袤,人口稀薄,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都過上了賣礦為生的日子。但因為其他方面乏善可陳,所以發展成果非常有限,基本沒有什麼進步的空間。

第三類是高加索地區的眾多小國,特點是國土面積小,人口相對多,而且民族宗教矛盾尖銳,所以衝突不斷,局勢長期動蕩,像是之前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戰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最後一類就是波羅的海三國了,他們不但國土狹窄,而且人口稀少。三國加一起才17萬多平方公里,還不如廣東省大,人口則只有600萬,更是只有廣州市人口的三分之一。


但就是這樣人地雙少的波羅的海三國,卻成為了前蘇聯加盟國中,發展最好的地區。

其中尤以愛沙尼亞經濟實力最強,從人均GDP來看,剛獨立時愛沙尼亞還不到3000美元,如今卻高達2萬3000美元,可以說把前三類國家遠遠甩在了身後。

那麼,愛沙尼亞到底是憑藉什麼,能夠成為15國里發展最好的國家呢?


獨立之路
從歷史上看,波羅的海三國併入蘇聯較晚,是在1940年完成的。在這之前,蘇德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同意將三國划入蘇聯的勢力範圍,德國入侵波蘭后,蘇聯趁機控制了波羅的海三國。
而在戰後,愛沙尼亞在蘇聯工業化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按照蘇聯給加盟各國的分工,愛沙尼亞主要負責精密機床工業、化學工業、無線電子工業和計算機產業,算是被安排在了工業生產的高端位置。
這樣就為愛沙尼亞的科學技術發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而且從沙俄時代開始,波羅的海地區因為緊靠大海,溝通內陸,商業活動繁榮,所以一直比較富裕。
在蘇聯時代,三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正好位列全國的前三名,愛沙尼亞人均GDP為蘇聯平均的140%,位列榜首。
但是,這種經濟上的領先,對愛沙尼亞的居民卻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因為這意味著愛沙尼亞為了照顧其他地方,被蘇聯中央拿走了更多的物資和產品,產出和收益明顯不平衡。
而且愛沙尼亞和芬蘭、瑞典隔海相望,相距不遠。在二戰之前,他們的差距並不大,可進入蘇聯之後,鄰國的生活水平眼看著是一天好過一天,自己卻是在原地踏步。
這就讓愛沙尼亞人對蘇聯的不滿與日俱增,越發認為愛沙尼亞是體制的犧牲者,而隔壁的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也是類似的心路歷程。
所以在蘇聯末期,正是這三國率先起來爭取民族獨立,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了蘇聯在1991年解體。
愛沙尼亞獨立之後,提出一個口號,叫做「回歸歐洲」。
為了擺脫俄羅斯的影響,獲取西方國家援助與支持,加入歐盟就成了愛沙尼亞的主要目標。
大量的經濟、技術援助湧入波羅的海地區,歐盟的援助成為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外部力量。

西方援助
雖然愛沙尼亞和歐盟是「郎有情妹有意」,但並不意味著就可以直接確立關係,而是依然要走完固定的程序。
想要加入歐盟,愛沙尼亞必須完成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私有化市場改革。
從1991年開始,愛沙尼亞開啟了大型國企的私有化,不過因為國家小,企業少,這種私有化的精細程度就比俄羅斯和烏克蘭好上不少。
愛沙尼亞在資產拍賣中,除了出價多少外,還非常重視競拍者到底有沒有管理能力,能不能拿出切實可行的未來管理計劃,這就把那些玩股權遊戲的「倒爺們」拒之門外。
愛沙尼亞歡迎外國集團參與競標,故意增加了競爭的激烈程度,所以有效避免了國有資產被低賣賤賣。
同時這也讓外國資本加快投資愛沙尼亞,2003年愛沙尼亞累計吸引外資近80億美元,而愛沙尼亞總人口不到140萬,等於人均被投資了5700美元。
大量的外商投資,不但是創造了新的工作崗位,而且帶來了新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大大提升了愛沙尼亞的經濟活力。
另外,愛沙尼亞為了加入歐盟,在法律上也非常配合。
愛沙尼亞明確宣布,歐盟法律的原則應該被當作起草愛沙尼亞法律的原則。並且在憲法中規定,如果本國法律和接受的國際條約相衝突,那麼國際條約要高於國內法。
愛沙尼亞的誠意由此換到了西方的大量的援助。
1992年,波羅的海三國被納入法爾計劃,大筆大筆的資金開始打進愛沙尼亞的戶頭。
從1992年到1999年,歐共體/歐盟給愛沙尼亞提供了1億8000萬歐元,70%的企業扶持都從法爾計劃中受益。
同一時期,美國也鼓勵自家企業去三國設廠,還通過基金會向愛沙尼亞提供了3000萬援助,另外還有不可計數的食品、糧食援助。
這麼多資金,對於國小民寡的愛沙尼自然是大補。
1992年剛剛獨立的時候,愛沙尼亞全國企業才不過2000家,短短兩年時間,就增加到70000家,整個社會變得欣欣向榮。
而愛沙尼亞的發展不但優於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甚至還要好過一些中東歐國家,因此它也被稱為「波羅的海最亮眼的明星」。
歐盟委員會在1997年,就認為愛沙尼亞達到了入盟標準,為此還打算讓愛沙尼亞先於另外兩國加入歐盟。
不過這個想法讓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大受刺激,想盡辦法遊說歐盟按照原來一塊入盟的方案走,歐盟最後同意了這個意見,放寬了一些標準,所以在2004年三國是同時進入歐盟。
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說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都沾了愛沙尼亞的光。
不過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同樣是在90年代獲得了大量西方援助,為什麼愛沙尼亞要比這兩個鄰居發展得更快呢?要知道,當時援助是按人頭安排的,人口最少的愛沙尼亞分到的錢其實是最少的。
這就不得不提到愛沙尼亞的另外兩項特色:金融改革,以及重視教育。

大膽改革
在蘇聯解體的初期,因為經濟一片混亂,原來的各個加盟國都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愛沙尼亞也不例外,第一年的通脹率竟然高達953%。
為了解決通脹問題,各國紛紛拿出了自己的辦法,而這裡頭,愛沙尼亞是最為激進的一個。
首先愛沙尼亞認為,用行政命令限制市場漲價意義不大,反而是讓黑市交易持續存在,索性放開了所有商品價格,相信市場力量會讓物價回歸合理位置。
同時,愛沙尼亞是15個原蘇聯加盟國里,第一個棄用盧布、發行本國貨幣的國家。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舉措,因為當時看起來,盧布雖然走弱,畢竟還是一套成熟的貨幣。反過來要從頭建立一套貨幣,風險和不確定性都相當高。
但在愛沙尼亞看來,盧布是自己完全無法控制的貨幣,而且還很容易受到俄羅斯等國的拖累,不如另起爐灶,來穩定物價。
而且,愛沙尼亞發行的克朗,直接盯准了德國馬克。並用本國的黃金儲備和外匯儲備保證匯率不會大起大落,也不限制居民兌換外匯。而且在這個時期嚴控政府預算,勒緊腰帶過日子,集中資源保證貨幣改革平穩完成。
穩定的貨幣提振了民眾和市場的信心,熬過了一開始的擠兌危機后,第二年愛沙尼亞的通貨膨脹率就銳減到了35%,貨幣改革大獲成功。
接下來在1994年,愛沙尼亞又推動了稅務改革。
當時愛沙尼亞總理馬爾塔認識到,作為一個小國,低稅收環境是吸引外國投資最重要的武器,所以他開始推進單一稅制改革,把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統一確定為26%,後來又降到了20%。
在稅改之後,愛沙尼亞稅制大大簡化。在免稅額度之外,所有收入都是同一個稅率,公司未分配的利潤也不徵稅,保證對各種收入只征一次稅。同時取消大部分的稅收優惠,避免有人在這樣的低稅率下,還想鑽空子逃稅漏稅。
稅務改革讓愛沙尼亞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2006年的時候,外商直接投資佔GDP的比重高達77%,相比之下,全歐洲的外商投資的平均佔比才是GDP的38%。
而餅做大之後,就算是低稅率也讓愛沙尼亞財政收入變得充裕起來,這使得愛沙尼亞有底氣在福利上加大投入,社保、醫療、養老慢慢都由政府負擔起來。
按照2019年聯合國的報告,愛沙尼亞的家庭福利水平,位居世界第四,僅次於瑞典、挪威和冰島。這和剛剛獨立時的貧窮混亂相比,確實是一個世界發展史的奇迹。

為了教育
愛沙尼亞的高福利,同樣體現在教育上。在當地,孩子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全部免費。而除了免費,愛沙尼亞的教育政策還有兩大特點,一個是促進公平,另一個是終身學習。
在基礎教育階段,愛沙尼亞不準學校按照成績和能力進行招生,更不準按照學生的家庭條件來區別對待,堅持一碗水端平,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環境。
只有需要特殊教育的,比如殘障學生,才會得到額外照顧。
而為了彌平地區和族群之間的差異,農村地區和俄語學校還會得到更多的補助。
進入學校之後,愛沙尼亞秉持著「一個也不能落下」的原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每年都要安排專職人員一個個地跟每一位學生面談,掌握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
對於那些成績落後的學生,學校就會實時跟進,並且因材施教,拿出個性化的幫扶方案。如果出現學生輟學,那學校更是「如臨大敵」,要想盡辦法進行介入。因為在愛沙尼亞,輟學基本是因為心理因素,學校還得提供心理治療等專業服務。
愛沙尼亞這一系列措施,也讓它成為經合組織國家中,教育公平指數最高的國家。以數學教育為例,愛沙尼亞的校際差異只有13%,遠遠低於經合組織國家平均的37%。
除了教育公平外,愛沙尼亞還把「終身學習」列為國家戰略,為此還拿出了《2020年愛沙尼亞終身學習策略》,巨細靡遺地對各個方面作出了安排。
在《策略》中,愛沙尼亞認為教師的薪資水平直接關係到,能不能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進而決定整個國家的教育水平的高低。
所以,愛沙尼亞大幅提高教師薪水,從2005年到2013年,教師的年收入大漲了31%,同時期歐洲其他國家平均才漲了2%。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愛沙尼亞的師資水平由此不斷提高。2013年經合組織對各國教師的專業水平做了調查排名,愛沙尼亞以9.8分位列第二,同樣在這張表單里的還有中國上海,得分8.9排在十名開外,愛沙尼亞的教育水平由此可見一斑。
而除了老師教得好的,還得要學生願意學。為此,愛沙尼亞建立一個及時的市場勞動力需求反饋機制。
常態化地監測和預測市場到底需要哪一些人力資源,得到的結果向全社會通報,並以此作為教育投入還有開設課程的重要參考。
同時,愛沙尼亞還會找來有關專家和企業雇傭者,一起制定既科學,又能反映實際需要的培訓方案。
這樣一來,勞動者就可以清晰地了解,現在市面上什麼職業最吃香,有目標更有動力去接受再教育,而且國家還有相應的補貼,更是大大減少了後顧之憂。
愛沙尼亞對教育的重視,也使得其居民素質位居世界前列,在國際學生測評項目中,排名不斷上升,2015年的時候,更是達到了歐洲第一。
而高素質人才,正是國家發展最重要的保障,也幫助愛沙尼亞這個彈丸小國,建立起了一大批技術密集型企業。尤其是信息產業,如今的愛沙尼亞99%的公共服務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完成,是名副其實的「數字王國」。

回顧愛沙尼亞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它的成功和「船小好掉頭」,以及外部的援助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如果不是在獨立后,有如此寬鬆友好的外部環境,愛沙尼亞的發展也不會這樣順利。
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愛沙尼亞對市場和教育的重視,尤其是對於公平的重視,更是給國家的發展帶來源源不竭的動力。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pinglunla 2022-5-19 05:55
美爹可以養活這三個小國的區區600萬人。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4:17

返回頂部